3伊比利亚基督教势力的第一次整合潮

2021-07-08 17:24:3010:37 6797
声音简介


        纳瓦拉王国在伊比鲁斯河谷的竞争对手,并不仅仅是北上的穆斯林,还有南下
的法兰克人。公元 8 世纪中(矮子丕平建立“加洛林王朝”),趋于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开始对外强力扩张,并用了半个世纪时间建立了 “查理曼帝国”。在这个过程中,近在咫尺的伊比利亚半岛也成为了法兰克扩张的方向(一如当年与迦太基相争的罗马一样)。高举着圣战旗帜,很多法兰克贵族希望能够在比利牛斯山脉之南有所建树。这其中最为成功的是两个边疆区(伯国):一个是比利牛斯山脉西南麓的“阿拉贡”;一个是山脉东南麓的“巴塞罗纳”。

        阿拉贡的名字,得自于伊比鲁斯河中游左岸河流“阿拉贡河”。 巴塞罗纳的直接扩张方向,则主体是比利牛斯山脉向伊比鲁斯河下游延伸出的一片丘陵:加泰罗尼亚丘陵。早在古罗马时期,就已经非常兴盛的巴塞罗那,是整个加泰罗尼亚地区的地缘中心。可以说,西班牙的纳瓦拉自治区、阿拉贡自治区、加泰罗尼亚自治区,今天在伊比鲁斯河谷的排列组合,在 1200 年前就已经成型了。由于比利牛斯山脉的分隔,法兰克人在阿拉贡地区实际统治并不稳定。公元 10 世纪初,纳瓦拉王取得了阿拉贡地区的控制权。相比阿拉贡地区,法兰克人在比利牛斯山脉东南端的渗透要有力得多。一方面,比利牛斯山脉与海洋之间天然形成有沿海通道;另一方面法兰克人还可以通过海路施加影响力。不过对于法国人来说,地理上的自然分割依然是一个大问题,在加泰罗尼亚扩张的巴塞罗那,最终还是在 11 世纪初脱离了当时的西法兰克王国控制,以独立政治体的姿态参与到伊比利亚的权力之争中。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法兰西对加泰罗尼亚的地缘影响力就此消退。今天加泰罗尼亚地区之所以主张独立,地缘政治上希望能够依靠法国是重要的原因。

        只是当下,在整个欧洲都在走向政治统一的大背景下,寄希望于法国人去开罪西班牙,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是不现实的。当然,如果有一天因政治原因(不一 定是独立后),逼着巴塞罗那俱乐部脱离西甲的话,那么最有可能成为这个欧洲豪门下一站的,必将是法甲。需要说明的是,欧洲诸国之间的这种合并,技术上多是因姻而形成的“共主联邦”模式,很少会改变当地原本的地缘政治结构。也就是说,诸地缘政治板块并不会因此而自然进行政治融合,内部还是会保持原有的独立结构。今天西班牙内部自治区拼图的模式,就是这一地缘特点的典型。在这种情况下,相信大家就能理解,为什么在佛朗哥的独裁统治结束之后,被放逐的西班牙王室又被请回来作为国家元首。也能够明白,在西班牙国徽的古王国之盾上,那顶王冠的重要性了。

        在合并阿拉贡之后,强大的纳瓦拉王国又迫使莱昂王国与之进入了“共主”模式(公元 1029 年),第一次统一了几乎整个伊比利亚基督教地区。完成这一历史性突破的纳瓦拉君主,也成为了西班牙历史上第一个公认的“大帝”(桑乔大帝)。不过在欧洲,这种所谓的“帝国”,往往会因为继承一世而终。因为大帝们在死后,总是会遵循传统把国土公平的分给几个儿子。西班牙的情况也是如此,在短暂的统一之后,还远未完成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再次陷入了分裂(公元 1035年)。在桑乔大帝死后,除了原有的纳瓦拉王国以外,得到阿拉贡地区的继承人将之升级为了“阿拉贡王国”,体量过大的莱昂王国则被分为了二块,东部成为了“卡斯蒂利亚王国”(公元 1035 年)。今天旧卡斯蒂利亚盆地,行政上被称之为“卡斯蒂利亚 -莱昂自治区”,正是源自于这一背景。(注解:当时卡斯蒂利亚王国从莱昂王国东部分离出来,后又与莱昂王国合并。)

        厘清西班牙光复运动中的那些政治标签,以及所对应的地缘板块,有助于帮助大家在阅读相关资料时对号入座。在莱昂、卡斯蒂利亚、纳瓦拉、阿拉贡、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这五个地缘政治板块先后脱颖而出后,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推进,整个伊比利亚基督教世界的整合工作,也开始分化为两条主线。

        分水岭原则又一次在地缘政治整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伊比利亚半岛的南北分水线并非处于半岛的中线,而是半岛西北边缘的坎塔布连山脉东,向南延伸至东南边缘的贝蒂科斯山脉东。也就是说,整个梅塞塔高原上的河流,最终都西流入了大西洋方向。这条分水线的存在,使得由北向南推进“收复失地运动”的西班牙北部基督教国家,被自然分割为了两个方向。梅塞塔高原及其以西的伊比利亚大部,为一个整体;南北分水岭与比利牛斯山脉之间,则是以伊比鲁斯河谷及东部沿海低地为核心的三角地带。其中后者是阿拉贡和巴塞罗那的扩张方向。体现在今天西班牙的行政规划上,主要包括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巴伦西亚三个自治区。
        上述地缘背景体现在政治层面,就是阿拉贡与巴塞罗那的合并(公元 1137 年),基于加泰罗尼亚在经济上的沿海优势,这个联合政治体的控制权落在了巴塞罗那手中(史称“巴塞罗那王朝”时期)。不过由于阿拉贡在政治上拥有“王国”的身份,“阿拉贡王国”遂成为了这个联合政治体的政治标签。就像在“海峡帝国”时期,获得英格兰王位的“法国人”更愿意突出自己这层身份,而不是那些置于法兰西王权之下的法国爵位一样。

        比起阿拉贡——加泰罗尼亚的整合,原本同根生的卡斯蒂利亚——莱昂王国之间的整合要更早。自卡斯蒂利亚崛起之后,这个新生王国就掌控了二者整合的主导权。11 世纪末,卡斯蒂利亚王国越过中央山脉,向梅塞塔高原南部扩张,并最终在13 世纪控制了包括特茹河、瓜迪亚纳河上游在内的高地区。这一被称之为“新卡斯蒂利亚”的区域,行政上包括现在的马德里、卡斯蒂利亚——拉曼两个自治区。从领土面积上来看,卡斯蒂利亚所取得的成就无疑是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个高地国家要想成为伊比利亚的主宰者,还需要收获一块农业、商业潜力巨大的沿海低地。
        在阿拉贡——加泰罗尼亚整合东部边缘,穆斯林还控制有半岛南部边缘低地时,西部的大西洋海岸线应该是卡斯蒂利亚的自然辐射区。从新、旧卡斯蒂利亚西流而伊比利亚半岛地缘结构图(至公元前 218 年)出的三条大河:杜罗河、特茹河(塔霍河)、瓜迪亚纳河,将帮助卡斯蒂利亚王国完成这一整合工作。11 世纪末,在卡斯蒂利亚王国开始越过中央山脉,开拓“新卡斯蒂利亚”时,它们在杜罗河下游也就是葡萄牙北部的扩张也获得了成功。依照封建传统,当时的卡斯利亚君主在这个方向分封了一个伯国,并希望这个新生的“葡萄牙伯国”能够沿海岸线而下,帮助王国进一步向南压缩摩尔人的生存空间。

        然而让卡斯蒂利亚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新生的政权却很快决定摆脱卡斯蒂利亚,将自己升级为独立的“葡萄牙王国”。从地理结构上来说,既然阿拉贡——加泰罗尼亚能够自成一体,那么在大西洋海岸线上拥有想象空间的葡萄牙,试图摆来自中央高地的控制,也并非不可理解。只不过,后来发展成为“西班牙”的卡斯蒂利亚肯定是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出现的。

        最终在 12 世纪中,经由教庭调解,葡萄牙还是如愿的与“西班牙”签订条约,获得了独立王国地位。在整个伊比利亚收复失地运动还未完成的背景下,西班牙的这种妥协并非没有道理。让葡萄牙人自己有动力南下独立推进收复失地运动,可以帮助自己分担西侧的压力。以位置来看,面朝大西洋的葡萄牙毕竟想象空间有限,基于这一背景,卡斯蒂利亚会更为在意在地中海拥有扩张空间的阿拉贡——加泰罗尼亚。
        然而问题又回到了原点,卡斯蒂利亚要想整合阿拉贡(而不是被对方整合),仅仅凭借在梅塞塔高原的扩张是不够的。得到一块能够拥有地中海气候以及海岸线的沿海低地,才是其崛起的关键。幸运的是,卡斯蒂利亚天然扩张方向的区域不仅符合这两个条件,甚至可以说是当时伊比利亚半岛最为富庶的区域。这个板块就是位于伊比利亚南部的“安达卢西亚”。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PandaAtLarge

声音很美 😍👍👍

JaneFungLEE

這方面的歷史眞是之前完全沒接觸過

听友113529972

你朗读的真好

猜你喜欢
基督教的起源

[英]罗伯逊著《基督教的起源》

by:半閒堂

西方文化-基督教

本专辑简要梳理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渊源关系,基督教的起源,兴起,发展和在现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

by:语言生活

基督教史|宗教史|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 1517-1648

“企鹅欧洲史”系列,一套历史巨作。该系列耗时7年,西方大师级学者及老牌出版社联合完成,涵盖了西方近4000年的历史,堪称“当代出版界的巨制”。包涵了政治、战...

by:典妈书房11

基督教世界的台前幕后故事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信徒遍及全全球。截止21世纪初,广义基督教徒超过20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基督教在西方各国普遍被奉为国教,鉴于西方世界...

by:疲倦的局座梵高

诸神之死—基督教与多神教的斗争

本书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精品书系”之一,这部小说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反映了基督教和多神教的残酷斗争,刻画了罗马皇帝尤里安的悲剧形象。小说从尤里安的童年写起,...

by:阿美印之声

企鹅欧洲史5: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

本书为“企鹅欧洲史”第五部:《企鹅欧洲史·基督教欧洲的巨变:1517—1648》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们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那是一个信...

by:中信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