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基督教势力完成收复失地前后的整合潮

2021-07-09 00:18:1207:42 5573
声音简介

        15 世纪下半叶,随着收复失地运动即将完成的愿景,伊比利亚半岛的基督教世界又一次掀起了整合潮。公元 1469 年,随着卡斯蒂利亚王国与阿拉贡王国之间的联姻,现代意义上的西班牙正式出现。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历史上这种将两个或以上的王冠(爵位)集于一身(或者两位共主)的整合,并不一定代表就此能够建立统一国家。地方事务的主导权,还是在于代表地方利益的贵族议会手中。从这点来看,倒是那些直接从异教徒手中收复的失地,其意义更为重大,最起码收复者直接可以将之消化为自己的核心区。很显然,得到安达卢西亚的卡斯蒂利亚,成为经济及地缘政治上的最大受益者,并使之在与阿拉贡王国的整合中拥有比较优势。
        在一个联盟性质的政治体中,一方拥有相对优势并非坏事,否则我们看到的就
将是无休止的争斗。也可以说,正是因为卡斯蒂利亚人的坐大,才使得西班牙的王
权有机会真正统一起来。今天卡斯蒂利亚语在西班牙的使用人数超过 7 成 ( 官方语
言即卡斯蒂利亚语 ),便是这种地缘政治后果的体现。当然,对于认为自己在西班
牙统一进程中,曾经与卡斯蒂利亚人拥有同等机会的加泰罗尼亚人来说,接受这一
现状多少会有些不服,尤其现在加泰罗尼亚的经济,在西班牙诸板块中还有一定优
势时。
        公元 1492 年是一个值得西班牙人和整个欧洲基督教世界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整合在一起的西班牙拿下了格拉纳达,彻底将穆斯林的势力赶出了伊比利亚半岛。然而问题在于伊斯兰政权在伊比利亚的存在长达 700 多年,想要彻底消除其烙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最为现实的,就是如何处理那些“异教徒”的问题。实行宗教自由政策是阻力最小的选择,在蒙古人、土耳其人的迅速扩张中,也都曾经成功运用过。而在说服格拉纳达投降之时,西班牙曾经做出过这方面的承诺。然而对于长期处在圣战前线的西班牙来说,显然并不希望为自己留下隐患。定居于半岛的摩尔人(包括犹太人)最终被要求在改变自己的信仰和离开西班牙之间做出选择。
        客观评价的话,西班牙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坚持,对于西班牙的统一(不光是政
治上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也使得在近现代史上,伊比利亚半岛上虽然也有加泰罗尼亚、巴斯克独立这样的诉求,却没有出现类似巴尔干那样的复杂局面。同时,基于对内统一和对外扩张的需要,伊比利亚半岛并没有在 16 世纪兴起的宗教改革中受到冲击,意识形态层面更为保守、更有利于集权的“天主教”,成为了西班牙乃至葡萄牙的选择。除了收复格拉纳达外,公元 1492 年在世界史上还有一层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在这一年,代表西班牙出海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对于整个旧大陆来说,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地理大发现”。我们接下来的解读焦点,也应该就此转向更为广阔的海洋了。不过在此之前,还需要解释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收复失地运动前期一度掌握了主动权的纳瓦拉王国,后来的走向如何。
        以纳瓦拉王国居中的位置来说,如果实力足够强大的话,理论上可以同时向两边发力完成西班牙的统一。最初这个以巴斯克人为主体的王国,凭借自己的军事素质也的确做到了,然而孤立民族的短板毕竟是现实存在的。当卡斯蒂利亚、阿拉贡自成体系,一个在高原、一个在沿海向南扩张时,纳瓦拉王国的上升空间就被封死了。
        12 世纪初,南扩无力的纳瓦拉人选择了一条截然相反的道路,那就是跟法国走到一起。其后一直至 17 世纪初,纳瓦拉都是以法国属地的形式横亘在比利牛斯山两侧。期间甚至有一大半的时间,法兰西国王同时也是纳瓦拉国王。对于法国来说,纳瓦拉的归附有助于其介入伊比利亚事物,尤其在失去对巴塞罗那和阿拉贡的控制力之后。至于巴格克人,促使他们做出这一选择的直接原因,则是来自卡斯蒂利亚的压力。12 世纪后期,日趋强大的卡斯蒂利亚王国从纳瓦拉手中夺取了现在的巴斯克地区。为了避免周边两大政治集团蚕食,巴斯克人方决定从法国寻求帮助,并最终导致西班牙的巴斯克人地区被分割形成了巴斯克与纳瓦拉两个行政区。
        不过纳瓦拉王国曾经的属地,或者说地缘层面的巴斯克地区,并不仅仅在西班
牙境内的巴斯克、纳瓦拉地区。今天在比利牛斯山脉分水岭的北边,依然还有一块
与现在西属纳瓦拉地区,镜像对应的法属纳瓦拉地区(面积约为前者的三分之一)。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北巴斯克地区”或者“下纳瓦拉”(西属纳瓦拉为“上纳瓦拉”)。 在比利牛斯山北的大西洋沿海方向,我们会看到一条叫做阿杜尔河的河流,所谓“下纳瓦拉”的范围,大体就是比利牛斯山脉分水线向北,至阿杜尔河下游北岸的区域。河口的法国渡假圣地“比亚里茨”,应该是这一地区最为知名的地标了。

        巴斯克的这种情况,与内、外高加索的情况类似。上述一切的产生,当然要归功于巴斯克这个倔强民族数千年以来在这片山地的坚持了。只是西班牙人可以不在乎巴斯克人的国家归属感在哪,但肯定是无法容忍自己强大的邻居,在如此敏感之地插入这样一个突出部的。比利牛斯山脉分水岭,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天然平衡线。当然,要是这样划分的话,巴斯克人势必就会被分隔在两个国家了。只是在大国相争的地缘政治舞台上,谁又会真正在乎一个弱小民族是怎么想的呢?
        公元 17 世纪初,法国、西班牙两国终于就纳瓦拉的问题达成了和解。西班牙如愿得到了“上纳瓦拉”地区,法国人则直接吃掉了“下纳瓦拉”地区(纳瓦拉再无理论上的王国属性了)。如果说巴斯克地区的最终归属给人一种地缘政治平衡感的话,那么葡萄牙的存在多少还是会让人有点违和感了。至于是什么支撑着葡萄牙的独立,我们后面再接着解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基督教的起源

[英]罗伯逊著《基督教的起源》

by:半閒堂

西方文化-基督教

本专辑简要梳理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渊源关系,基督教的起源,兴起,发展和在现在西方社会中的地位。

by:语言生活

基督教史|宗教史|AI电子书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基督教世界通史,以时间为经,以地区和国别为纬,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督教产生、发展和流传的历史。全书所记时限始于基督教产生前的犹太社会状况,止...

by:江苏人民出版社电子书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 1517-1648

“企鹅欧洲史”系列,一套历史巨作。该系列耗时7年,西方大师级学者及老牌出版社联合完成,涵盖了西方近4000年的历史,堪称“当代出版界的巨制”。包涵了政治、战...

by:典妈书房11

基督教世界的台前幕后故事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第一大宗教,信徒遍及全全球。截止21世纪初,广义基督教徒超过20亿人,约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并且,基督教在西方各国普遍被奉为国教,鉴于西方世界...

by:疲倦的局座梵高

诸神之死—基督教与多神教的斗争

本书是“20世纪俄罗斯文学精品书系”之一,这部小说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历史,反映了基督教和多神教的残酷斗争,刻画了罗马皇帝尤里安的悲剧形象。小说从尤里安的童年写起,...

by:阿美印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