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葡萄牙人在南部非洲西海岸的探索

2021-08-15 00:02:0309:34 2942
声音简介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大多数探险者来说,沙漠都算得上是极危之地。即使开拓的是一条海上航行之路,沿海沙漠带的存在也会对人类的探索决心造成致命影响。一直以来,西撒哈拉地区延绵上千公里的沙漠海岸,都让从海路探索黑非洲的航海者感到绝望。在迦太基 / 罗马时代,来自旧大陆海洋贸易者就曾经沿摩洛哥海岸线向南进行过尝试。一直到两千年后的 15 世纪中叶,葡萄牙人才算替整个旧大陆文明跨越这条沙漠海岸“发现”西非。这其中最致命的因素是没有人告诉你,这片沙漠的尽头在哪里。
        在摆脱撒哈拉沙漠的影响之后,葡萄牙人接下来的探索之路可谓是顺风顺水。尽管葡萄牙王国在政治上对黑非洲并没有企图,甚至将接下来的探索、开发工作承包给了商人,但利益才是最好的驱动力。仅仅用了不到 30 多年时间,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葡萄牙人,就完成了从塞内加尔到安哥拉之间长达 6000 多公里海岸线的探索工作。在王室与承包商的合同当中,除按比例上缴贸易收入外,承包者还必须每年为王室承担探索 100 海里海岸线的任务。简单计算一下我们会发现,这份合同算是被精确执行了(1 海里约等于 1.852 公里)。
        任何方法都有其两面性,虽然商业探索在效率上有其可取之处,但计算商业风险也是商人本性。最简单的案例就是,如果突破西撒哈拉沙漠海岸的工作,没有得到恩里克王子所代表的国家机器支持的话,葡萄牙人将很有可能失去大航海时代启动者的荣誉。现在,在黑非洲西海岸的商业探索持续了 30 多年后,同样的问题又摆在了葡萄牙人面前。因为他们在同样的纬度又碰到了一条沙漠海岸。这条沙漠海岸就是之前提到的,覆盖纳米比亚海岸线的“纳米布沙漠”。后来喜欢用土特产来标注岸线、水域的葡萄牙水手,也为这条海岸取了一个特别的名称——骷髅海岸。
        骷髅当然不是受葡萄牙人青睐的商品了。这个名称所透露出的是葡萄牙人对这条海岸线的恐惧感。不过在北半球面对环境相仿的西撒哈拉沙漠海岸,葡萄牙人也没有如此暴露出心中的恐惧感。由此看来,这段航线应该还有其它令航海者感到恐惧的因素存在。事实上,沿途缺少天然补给地的影响,更多的是体现在探索时期。在探知沙漠海岸的长度之后,随船带足补给品便可有效的规避风险。对于后来的航海者来说,纳米比亚海岸线最大的风险在于变幻莫测的风向和风力,以及缓急不定的洋流和暗礁。试想一下,一旦船只在海风和洋流的作用下不幸触礁,侥幸逃生的水手好不容易游到岸边,却发现面对的是一片极度干旱的沙漠(还有不少船只残骸和人类遗骨),会是什么样的绝望心情。因此你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这条海岸会有“骷
髅海岸”之称了。
        仔细观察纳米布沙漠在地球上的纬度,会发现它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位置其实是相对应的,主体都存在于北 / 南纬 20°——30°的区间内。再进一步扩展视角的话,就会发现这个包含南 / 北回归线(23° 26′)在内的区间内,并不仅仅存在这两片沙漠。包括在纳米布沙漠东部,现在主要分布于博茨瓦纳境内的卡拉哈里沙漠、阿拉伯半岛的内夫德 / 鲁卜哈利沙漠、南亚次大陆的塔尔沙漠(印度大沙漠)、北美墨西哥的奇瓦瓦沙漠、南美智利沿海的的阿塔卡马沙漠在内的世界主要沙漠,都在这个区间。这条横跨回归线的沙漠地带,也由此被称之为“回归沙漠带”。然而就中国人自身的感受来说,这一区间内的气候应该属于温润多雨的亚热带气候,北回归线南北更是植被茂盛之地。为什么那么多著名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却又都同时存在于这个区间内呢?如此“巧合”用元芳的话说就是:此事必有蹊跷。
        一片土地属于什么样的气候类型,本质是一个温度和降水的问题。就这些身处热带地区的沙漠而言,降水稀少无疑是它们成为干旱之地的共同原因,而这一切又是由一种常见于气象预报中的气候现象——副热带高压(又称“亚热带高压”)所决定的。解读这一专业气象名词的来龙去脉,相对有些复杂。简单点说,就是这条脊线主要在南 / 北纬 20°——30°之间摆的高压带,在冬季会使得气流下沉,并向纬度低、气温高的赤道地地区输送,水汽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凝结成雨;夏季的风虽然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却又是从内陆往海洋方向刮(信风),没有办法为陆地带来水汽。因此造成覆盖之处成为干旱之地。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其它因素影响气流的话,在副热带高压的作用下,处在这个区间的中国南方以及印度中北部,这两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地区,本来也很有可能成为“回归沙漠带”成员的。
         最终让东亚、南亚这两个人口、文明昌盛之地免于成为不毛之地的原因,在于与将这两大板块连接起来,并为二者提供依靠的那片“极地”——青藏高原。水汽多处在距离地面 3000 米以内的空间内,而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 4000 米以上。很显然,如此海拔和体量的一片高原,将对地球的大气环流造成重大影响。体现在气候上,就是造就了东亚大陆和南亚次大陆这两个“例外”。其影响就是给这两个地区带来了两股方向不同的季风及充沛的降水。其中为东亚输送水汽的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为南亚服务的则是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顺便说一下,由于印度河流域“恰好”被西南季风所错过,所以循常例成为了热带沙漠气候区。不过青藏高原(包括向西延伸的帕米尔高原)虽然没有为这一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却还是慷慨的用高原之水滋润了这片土地(通过印度河)。人类文明从本质上来说是始于种植业的大规模开发。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包括利用自然力),不缺少热能及高山流水的干旱低地,最有利于扩张种植规模。两河、尼罗河、印度河文明的先发,便是缘自于此。

        相比之下,在同时需要考虑旱涝两种情况的季风地带,水利设施的设计就要更复杂一些。恒河流域产生文明的时间晚于印度河流域,黄河、长江文明兴盛的时间,要晚于那些热带沙漠气候区,都与此有很大关系。同时,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印度分裂为两个文化迥异国家,也与二地气候环境的不同有着直接的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就地缘研究这个视角而言,地理、气候等客观物理环境,毫无疑问是最基础的要素。不过基于为现实人类服务的原因,通常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人力可能改变的点上(比如运河),因此除非对气候学特别感兴趣,我们并不需要费力去了解每一地气候形成的细节。只需知道它现在的气候类型,以及由此对人类生存、交流产生的影响就行了。就好像探讨在台湾海峡如何挖条隧道,会比思考如何让撒哈拉沙漠重回绿色之地更为现实。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自由ism的风

高中地理,热带沙漠气候

猜你喜欢
葡萄牙语学习 葡萄牙语发音 葡萄牙语自学

葡萄牙语(葡萄牙语:Português)简称葡语,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西罗曼语支,最早起源语拉丁语。葡萄牙语是世界上少数几种分布广泛的语言,是继英语和西班...

by:纽约英语口语

葡萄牙史

本书比较详细地叙述了葡萄牙从公元前三世纪起一直到1952年的历史。它着重地介绍了公元1128年葡萄牙建国以后,这个殖民帝国的盛衰、经济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本书为...

by:德克听书

葡萄牙语学习网 葡萄牙语自学网

葡萄牙语学习网,轻松学习葡萄牙语的家园.在葡萄牙语学习网,葡萄牙语听力,葡萄牙语口语,葡萄牙语词汇,葡萄牙语视频,供您免费学习

by:纽约英语口语

走进葡萄牙

深入浅出,巧学发音;多样课堂,透彻解析。随时打开移动课堂,轻松掌握葡语发音!

by:沪江网校

葡萄牙语慕课

自编教材,完全免费的葡萄牙语公开课,我在沈阳,欢迎同城语言学习者交流,上课。

by:老扈健身

葡萄牙-佩纳宫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佩纳宫,我是链景旅行小秘书,今天同您一起游览佩纳宫。佩纳宫位于葡萄牙里斯本近...

by:恋景旅行APP

葡萄牙-杜罗河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杜罗河,我是链景旅行小秘书,今天同您一起游览充满历史感的杜罗河。杜罗河是横贯西...

by:恋景旅行APP

葡萄牙-埃武拉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亲爱的游客您好,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埃武拉,我是链景旅行小秘书,今天同您一起游览埃武拉。埃武拉是一座历史古城,始...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