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的故事(八):哭泣的骆驼/从塔利班占领喀布尔说起

2021-08-23 00:39:2620:38 916
声音简介

撒哈拉的故事(八):沙漠战事

      8月15日,一则新闻震惊了全世界,塔利班武装攻陷首都喀布尔,总统加尼逃离阿富汗;美国外交官乘坐直升机从大使馆撤往喀布尔机场,美国增兵6000人帮助美国公民从阿富汗撤离;英法德等国紧急派军机撤侨。喀布尔市内,民众排队取钱撤离阿富汗;在阿富汗边境和喀布尔机场,挤满逃离家园的阿富汗民众……一夜之间,恐怖笼罩这个亚洲国家。这条新闻,让我眼前浮现出了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那篇《哭泣的骆驼》。

    《哭泣的骆驼》是以西属撒哈拉民族的自决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撒哈拉威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和他的妻子沙伊达的爱情悲剧。沙伊达,一个有着惊人美貌的撒哈拉威女子,受过高度文明教养,父母双亡后被医院的嬷嬷收养,是三毛居住的阿雍小镇医院里数一数二的助产士。她惊世骇俗的美丽让沙漠里所有的年轻女孩自惭形秽,也令很多同龄的女孩子嫉妒到骨子里。她信仰天主教,被族人视为背叛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她拒绝富豪儿子阿吉比的追求与小镇警察奥菲鲁阿来往,遭遇当地人颇多非议和谣言中伤。三毛对她最初的了解就是从邻居女孩们充满妒恨的讨论里获得的,虽然三毛在心里极度厌恶这些女孩子难看的八卦嘴脸。

       警察奥菲鲁阿是三毛和荷西的朋友,一个阳光俊朗敦厚的大男孩。因为关心他和沙伊达的事情,三毛约他到家里来聊一聊。奥菲鲁阿赴约的那个晚上,正巧荷西的一干同事过来聚餐,沙伊达的美丽震撼到了家里的每一个人。三毛这样描述沙伊达惊人的美丽:

       灯光下,沙伊达的脸孔不知怎的散发着那么吓人的吸引力,她近乎象牙色的双颊上,衬着两个漆黑得深不见底的大眼睛,挺直的鼻子下面,是淡水色的一抹嘴唇,削瘦的线条,像一件无懈可击的塑像那么的优美,目光无意识地转了一个角度,沉静的微笑,像一轮初升的明月,突然笼罩了一室的光华,众人不知不觉地失了神态,连我,也在那一瞬间,被她的光芒震得呆住了。

      沙伊达的美留给大家惊鸿一瞥的惊艳,走过世界很多地方见识过各色美女的三毛也被沙伊达的绝色美丽震撼到了,她喃喃地说“这么美,这么美的女人,世上真会有的,不是神话”,她甚至以为在沙漠里没有一个男人能够配得上沙伊达的这份高贵与美丽,包括奥菲鲁阿。

      从那以后三毛和沙伊达成了一对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三毛经常会在炎热的下午带着零食开车到医院去找沙伊达,一起躲在医院阴凉的地下室里一边缝衣服吃东西,一边海阔天空胡说八道,她们的友情就在这种亲如姐妹般的无拘无束中越发坚固起来。

       看似平静的沙漠生活,却因西属撒哈拉的殖民地性质和民族问题暗流涌动。三毛来到撒哈拉沙漠之前,西属撒哈拉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但是现在,西属撒哈拉的年轻人已经组成了游击队,决心要通过武装抗争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寻求民族独立,北边邻国摩洛哥和南边毛里塔尼亚也虎视眈眈想要瓜分西属撒哈拉,西班牙政府在这种局势下则举棋不定态度暧昧。于是,撒哈拉威人和西班牙人表面上相安无事,但实际关系却十分紧张:小镇上的西班牙士兵单独外出就会被杀,深水井里被放毒药,小学校车里找出了定时炸弹,镇外公路上经过的车辆被地雷炸毁,镇上炸弹爆炸成为常事。这种情形下,平静的小镇开始有人贱卖家具,西班牙人匆忙安排撤退家中的妇女和孩子,航空公司门口每天都排满了抢票的长龙。

      虽然报纸上天天有撒哈拉的消息,摩洛哥国王哈珊的叫嚣声也越来越响,西属撒哈拉眼看快要不保的节奏,但生活在当地的撒哈拉威人却不慌不忙地漠然着,市面一样繁荣,生活一切照旧,他们淡然地以为战争的脚步离他们还很远很远。

      荷西和三毛因为没有牵挂,更因为实在太过热爱这片大漠,他们暂时按兵不动小心地观望着时局。直到有一天,荷西下班回家路上看到小镇内外的建筑上遍布用鲜血写满的标语---“西班牙狗滚出我们的土地!”“不要摩洛哥,不要西班牙,民族自决万岁!”“撒哈拉万岁,游击队万岁,巴西里万岁!”,血腥味和着标语里的仇恨扑面而来。那天,荷西和三毛没有回家,将车直接开到了公司;晚上,小镇全面戒严。第二天,三毛在回家途中看到:

      一路上只见军队开到镇上来,一圈圈的铁丝网把政府机构绕得密不透风,航空公司小小的办事处耐心地站满了排队的人潮,突然涌出来的陌生脸孔的记者,像一群无业游民似的晃来晃去,热闹而紧张的骚乱使一向安宁的小镇蒙上了风雨欲来的不祥。

       在这种紧张的气氛中,三毛和撒哈拉威邻居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邻居姑卡最小的弟弟哈利法有皮肤病,每隔几天都会抱到三毛家请她用肥皂洗澡。这一天,哈利法不仅用湿刷子啪啪打三毛的头,还念念有词地唱起儿歌:“游击队来,先杀荷西,再杀三毛,先杀荷西,杀荷西……”听得三毛汗毛倒立心中惊雷炸响,惊恐和委屈一下子包围了她的全身。

        不久,奥菲鲁阿请求三毛和荷西用他们的西班牙通行证开车送他出镇回家一趟。就是在鲁阿家的聚会上,三毛第一次见到了令西班牙人闻风丧胆的游击队领袖巴西里,原来他是鲁阿的二哥。毕业于法学院的巴西里,接受了西班牙正规的高等教育,为了撒哈拉威人民族自决的理想弃文从武做了游击队首领,也成为了7万撒哈拉威人的精神领袖。三毛如此描述她第一次见到的巴西里:

        在这些人里面,虽然鲁阿的二哥一色一样地在拼命帮忙着家事,可是他的步伐、举止、气度和大方,竟似一个王子似的出众抢眼,谈话有礼温和,反应极快,破旧的制服,罩不住他自然发散着的光芒,眼神专注尖锐,几乎令人不敢正视,成熟的脸孔竟是撒哈拉威人里从来没有见过的英俊脱俗。

       当三毛还吃惊地知道沙伊达是巴西里唯一的妻子时,她瞬间明白了一切,所有关于沙伊达的问号被全部解开。她还从鲁阿那里得知,因为沙伊达信奉天主教,他们的父亲如果知道了这段婚姻巴西里就得死;另外,巴西里也害怕摩洛哥人劫持沙伊达来要挟他,所以他们隐婚了七年,把孩子寄养在医院的嬷嬷那里。当巴西里郑重感谢三毛照顾沙伊达时,三毛在心里感叹:天底下竟也有配得上沙伊达的撒哈拉威人。

       不久,联合国观察团到达撒哈拉,西班牙总督一再重申同意撒哈拉民族自决的立场。 19751017日,海牙国际法庭对西属撒哈拉问题做出裁决,撒哈拉威人获得民族自决权利。当天晚上,还在狂欢中的阿雍小镇民众收到电台广播:摩洛哥国王哈珊,正在召募志愿军向西属撒哈拉和平进军。1018日,200万人摩洛哥军队向距离阿雍小镇只有四十公里的边界进发。1021日,西班牙政府开始紧急疏散居民,三毛和荷西的西班牙朋友们都匆匆赶来和他们道别,仓惶丢了家具往机场奔去,离开前都不约而同催促三毛赶快撤离。在这个紧要关头,因为荷西所在的磷矿公司全员动员帮助西班牙政府撤退部队和转移物资,无法陪三毛离开,荷西只好一边配合军队撤离军火物资,一边托朋友买机票并抽空回家红着双眼叮嘱三毛情况万一不好让她立即提了小箱子就往机场跑,他后面再想办法和她相会。

       10月22日,镇上撒哈拉威人的屋顶上三三两两升起了摩洛哥国旗,尽管摩洛哥人还没有打到小镇上来。也是那天晚上,沙伊达带着一个蒙面男人敲开了三毛的家门。当蒙面男人解开头巾,三毛发现是巴西里。原来从摩洛哥和平进军开始,游击队就只剩下2000多人坚守阵营到边界和摩洛哥人交战,而其他原本支持游击队的撒哈拉威人因为害怕纷纷自保放弃抵抗。巴西里此行回来是为了将沙伊达和孩子们托付给三毛,请三毛带着她们一起离开到达安全的地方。为了不拖累三毛,巴西里拒绝了三毛提供的朋友空房子钥匙,当天夜里独自离开。第二天下午三毛就从西班牙士兵那里听到了巴西里被自己人杀死的消息。

       接下来她听到了一个更坏的消息:沙伊达被诬陷为出卖巴西里的叛徒,要被全体小镇居民在骆驼屠宰场进行集体审判。三毛赶到屠宰场时,发现一直垂涎沙伊达美貌却又得不到她的阿吉比正在煽动人群,要将她强暴后杀死。阿吉比狂叫着:谁要强暴她,她是天主教,干了她不犯罪的。三毛看见沙伊达被阿吉比倒拖着头发从车上拉下来,几个人撕下了她衣服的前襟,她赤裸的胸部可怜地暴露在众人面前。七八个撒哈拉威男人扑上去撕掉了她的裙子,众目睽睽之下把她按在沙地上实施着强暴。沙伊达惨叫的哭声像野兽一般传来,巴西里的弟弟鲁阿不知道什么时候提着手枪闯进了现场,他疯了似的从强暴沙伊达的几个男人手中抢出了沙伊达。但很快,鲁阿被扑上来的人群围住了,混乱中沙伊达冲鲁阿狂叫:杀我,杀我,鲁阿……杀啊!几声枪响后,沙伊达和鲁阿都倒在了沙漠里。无能为力的三毛即使喊哑了自己的嗓子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一幕惨剧在自己眼前的发生。几天后,三毛带着巨大的悲伤离开了这片动荡不安的土地。
        
故事讲到这里,我的内心有一种巨大石块压在心上不能呼吸的强烈窒息感,无以言表的难受。文章中三毛描述军队入驻小镇的场景,总会让我眼前浮现出电影《红海行动》中那些紧张血腥的场面,而沙伊达被自己的族人审判强暴的野蛮无助,也让我心惊胆寒充满悲凉。当我看到对撒哈拉威人一向友善的三毛和荷西,竟然被他们长期帮助的邻居小孩子狠狠诅咒,民族仇恨的种子从小就被灌输和根植在那么幼小的心灵中时,让我想起了那本著名的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个人的命运在人类和平与战争的大命题前显得是那么渺小和脆弱,就像今天普通的阿富汗百姓。和被战争阴影笼罩了几十年,过着物质匮乏、担惊受怕、颠沛流离日子的阿富汗人民相比,生活在中国真的是一件无比幸运和幸福的事情。和平是如此珍贵,无论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所以,节目的最后我想为还在经历苦难的阿富汗人民祈祷---不管是谁最终统治阿富汗,希望都能少些仇恨少些杀戮少些流血和战争,请还阿富汗人民一个和平的生活和家园!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

三毛是个学者,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为了父母开心。她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

by:木子云淡

撒哈拉之南

42个月的深入探访,1000多个可能遇袭的夜晚,只为触摸真实的非洲大陆。亲临曼德拉的葬礼,寻找非洲女人头发的秘密,到哈拉雷的花树下感受满城春色,用手机买下一袋面...

by:海陆之诗

文学音乐《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类型:试音发烧风格:抒情自然休闲器乐经典碟数:1出版社:大连音像出版社年份:2002版号:ISRCCN-D03-...

by:随耳朵去流浪

《撒哈拉沙漠》三毛

喜欢三毛的人可能是喜欢她的自由和追寻新奇的勇气。所说如她:“人的生命不再长短而在于是否快活。”她自由的像空气确有着该有的灵魂重量。她活的真实又生动,孤独又饱满。...

by:艾皖亭

撒哈拉遗失的金字塔

吉萨三大金字塔是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作为地球上最高的建筑结构,它岿然屹立世间已有4000多年。但是,现在卫星画面第一时间给我们捕捉到了令...

by:听友249617852

撒哈拉不哭泣:三毛传

青春总是无端生出几许闲愁,那段岁月会刻意安排相遇,又会生生上演分离。古人道: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却谁料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那...

by:心理思愈团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