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心理学》4:把自己当作变量

2022-09-16 01:22:1514:27 51
所属专辑:每天朗读群
声音简介
人到底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是做“对”的事情呢?我感觉当今有些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非常极端 —— 或者说,这帮人想象得很极端。在他们的想象之中,成功就得“努力!奋斗!”,美好的未来必须用现在极端的奋斗换取。

比如有一本常年畅销的,冯仑、张德芬、毕淑敏、柴静等人联合推荐的正能量励志书,叫《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我最近还看到这么一个标题:《孩子,我宁愿欠你一个快乐的少年,也不愿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难道说不拼*命*就对不起自己,不想卑微就得放弃快乐吗?我看这种自残式的奋斗不是真奋斗,这是自嗨、是逃避现实的自我麻痹、是把希望寄托给了奇迹力量、是不敢思考、是幻觉式的信仰 —— 当然更可能是那些励志导师胡说八道。

从理论和临床实验上来说,能不能学好一项技能的确并不依赖于你是否热爱这个技能。你只要方法正确,刻意练习,投入足够多的汗水和时间,只要坚持下来就能达到高水平。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明明不喜欢学习也能考上好大学。

但是你不能常年这么干。明明不喜欢,还要坚持不懈常年去做,这不反人性吗?

诚然,了不起的成就都有一些反人性的成分,以前唱戏的说“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是有道理的,有志向的人是应该对自己狠一点,但是这里面有个度的问题。什么事儿都得适度才好。你的模型不应该把人生设计成泾渭分明的前后两部分,说我前半生专门奋斗,后半生才能享受:那都是想象,没有人真是那样生活的。

当你考虑奋斗模型的时候,你应该把自己也当作其中的一个变量。你不能假设自己是个没有人性的人。你不可能在战略上违反自己的本性。

我们继续讲摩根·豪泽尔的《金钱心理学》这本书。豪泽尔讲了几个故事,说明“人性”的重要性。



哈利·马可维兹(Harry Markowitz,1927 - )是现代组合投资理论的开创者。你要说你有一大笔钱,怎么设计投资组合才能既让预期回报最大化,怎么又能对冲风险,马可维兹研究的就是这个,他据此得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当初马可维兹搞这个理论出名以后,不可避免地就有人问他,说你自己的投资组合是什么样的啊?马可维兹非常实诚地说,我的做法很简单,一半买股票,一半买债券。

你看这也不够“量化”啊,这不科学啊。

马可维兹说,我没想那么多。如果我没买股票可是股市大涨了,我会觉得非常遗憾;而如果我全买了股票可是股市大跌,我又会非常懊悔。我这个一半一半的投资法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让我的遗憾和懊悔最小化。

这很老百姓。这不是一个“理性”的投资法,但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投资法。马可维兹并没有上亿美元要管理,他就这么点财产,多点少点其实差别不大,没必要费太多脑筋。他内心的愉悦感,他晚上睡觉是不是很踏实,那个心理需求也许更重要。

这个道理是幸福并不是把资产最大化。幸福还包括不做让自己强烈感觉不舒服的事情,包括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包括尽量避免后悔、对得起良心,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生活有掌控感。

当然据说马可维兹后来改进了他的个人资产管理方案,可能因为钱多了。但是我们赞赏他这种对优化适可而止的姿态。



再举个例子。你说人生病之后这个发烧,是好事还是坏事?我们非常不喜欢发烧,但发烧其实是个好事。这里有个故事。

神经病学家朱利叶斯·瓦格纳-尧雷格(Julius Wagner-Jaureg,1857 – 1940)是 1927 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他得奖的工作就是用发烧治病。

当时有一种病叫“神经性梅毒”,是梅毒已经感染了大脑或者脊髓。在没有抗生素的年代,这个病等于是绝症。但是瓦格纳-尧雷格有一个观察。

他发现神经性梅毒的患者,如果恰好因为得了别的病,而发烧了,梅毒往往就会因为这次发烧而被治愈了。瓦格纳-尧雷格据此猜测,是不是发烧有利于身体对抗病毒感染呢?

当时是 20 世纪初,对人体实验的要求没有今天这么规范,所以瓦格纳-尧雷格可以大胆地直接拿病人做实验。他的方法是给神经性梅毒患者注射一种别的成分 —— 比如伤寒、疟疾、天花等等 —— 故意让病人发烧,看看能不能把神经性梅毒给烧死。

他这个疗法等于是病上加病,有些病人就直接被他给治死了……但是,瓦格纳-尧雷格在实验中发现,有一种轻微的疟疾病毒,既能让人强烈地发烧,又比较可控。只要配合使用奎宁 —— 众所周知奎宁能治疟疾 —— 就可以让病人比较安全地发烧。

瓦格纳-尧雷格做了分组实验,结果是使用这个疟疾疗法,每 10 个神经性梅毒患者能治好 6 个,而对照组只能治好 3 个。他就靠这个发现拿了诺贝尔奖……不过后来青霉素被发明出来了,他这个方法就没有必要了。

但是这个道理很重要。现在我们知道发烧确实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人体温度每升高1华氏度(等于5/9摄氏度),就能让某些病毒的复制率下降 200 倍之多。

五岁以下的小孩经常发烧,搞得家长很紧张,有的医院就特意在网站上告诉家长们:发烧是增强免疫系统的好事儿,如果你的孩子发烧在华氏 100 度到 104 度(摄氏 40 度)之间,烧一烧是可以的,没必要上医院也没必要吃药。

……但是没有几个家长、甚至没有多少医生真会这么做。你不太可能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孩子发烧而不管他,因为发烧很难受!现在已经不是没有抗生素的时代了,为啥非得用发烧疗法呢?

用豪泽尔的说法,用退烧药不是完全“理性(rational)”的,但是是“合乎情理(reasonable)”的。我们应该尽可能做合乎情理的事,因为不合乎情理的事你坚持不下来。



像投资这种事情,能长期坚持一个策略,比具体用的是哪个策略还重要。

从历史数据来看,至少对美股市场来说,如果你只做一天的交易,你赢钱的概率只有50%。如果你能做一年的投资,你的赢钱概率就是68%。如果你能坚持10年,赢钱概率上升到88%……而如果你做20年的投资,你的赢钱概率几乎就是100%。巴菲特的秘密是活着,你要做投资也得坚持。

宁可使用一个有瑕疵但是能坚持的策略,也不要选择绝对理性但是无法坚持的策略。



2008 年,耶鲁大学的两个研究者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个比较极端的投资策略。他们的指导思想是人在年轻的时候应该勇于冒险,等到慢慢变老再慢慢减少冒险,越来越稳健。这个思想没问题。问题是,你年轻的时候应该有多冒险呢?

报告的建议是你要按照 2:1 的比例,融资买股票。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能拿出来1块钱,你就应该找机构借2块钱,总共投入3块钱。

这个杠杆是个什么概念呢?只要市场上升1/3,你的净资产就翻倍了;但是只要市场下跌1/3,你就血本无归。

而耶鲁报告说,只要你还年轻,哪怕经历几次血本无归,也应该坚决使用这个策略,然后在漫长的人生中慢慢减小杠杆。只要你能坚持下去,这个策略能让你的投资回报最大化。

这个完全符合数学。但是豪泽尔说,这不是数学的问题。有多少人会在账号清零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同一个策略呢?你能说服你自己吗?你感情上能接受吗?你接受不了。

只要你把自己也作为一个变量,考虑到自己不是一台自动机器,你的金钱模型就需要心理学。



坚持需要忍耐,忍耐需要热爱。

如果你对这个东西没有热爱,纯粹是出于利益去坚持,那它表现好的时候还好,万一出一点波折,你就会坚持不下去。有了热爱,你才能在它表现不好的时候坚持下来。

很多人说炒股第一条法则就是不要爱上你投资的公司。纯理性来说这确实是对的,我们每天面对自己股票帐号,都应该像第一天炒股一样,选择当前整个市场上最有潜力的公司。如果最有潜力的不是你持有的,你就应该立即把持有的卖掉。投资就好像下围棋一样,每个局面都应该当作全新的开始,对吧?

不对。事实是你根本不可能每天把所有股票重新分析一遍。频繁交易不是个好办法,特别对于普通投资者,我们专栏以前讲过,有研究表明最好的办法是忽略短期信息,减少查看股票账户的次数 [1]。

考虑到这一点,你恰恰应该买自己喜欢的公司的股票。这样你才能拿住它,才能容忍它短期表现不好,你的投资事业才能坚持下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为了爱情结婚。



考虑到人性,有些看似不是纯粹理性的行为,其实是合乎情理的。

比如投资者有个“家乡偏误(home bias)”,人们总爱买自己国家的股票。按理说哪国的钱都是钱,你为啥非得投资中国股市呢?现实是很多中国人,在美股市场上,也爱买“中概股” —— 你这到底是来赚钱还是来爱国啊?但这其实是合乎情理的。可能你更熟悉中国的公司,更愿意研究它们,也就更愿意持有它们。

再比如说,理性的普通散户应该极力避免像“日内交易(day trading)”这样的高频操作,因为必定输多赢少。但如果你就是喜欢买卖股票,设定一笔小钱专门用于高频交易,满足自己的爱好,保护主力,这也挺好。

美国最大的管理基金之一叫领航投资(The Vanguard Group,也称先锋集团),已故的CEO,约翰·柏格(John Bogle),在职业生涯中一直大力鼓吹买指数基金,特别不建议个人自己选股,而且反对那些收取高额管理费的对冲基金公司。但是他儿子却是一个对冲基金的经理。他就给儿子投了一笔钱。

人们问柏格,你整天鼓吹要买指数基金,你自己怎么给对冲基金投钱呢,这不符合你的理念啊?柏格说是不符合我的理念,可我为什么就不能出于家庭原因投点钱呢?

这一讲的道理是人不应该为了所谓“理性”而丧失人性。情感和爱好都是我们的重要立场,是我们科学思考的出发点,而不是科学思考应该回避的东西 [2]。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让金钱收益最大化,我们活着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快乐,要满足自己的喜好。

把自己也当作变量,把自己的情感和爱好也当作优化指标,我们会活得更有精神、更有意思、更有意义。延迟满足不是让你回避满足,推迟享乐不是让你推迟好几年。快乐的人从来都不是挣够了钱才快乐,而是从小到大不管有钱没钱,每天都很快乐。英雄豪杰不但要敢于吃苦,更要敢于快乐。

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保留美好人性的自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金钱心理学

全球狂销超300万册,在美国亚马逊理财类书籍排名No.1,不辣个人也认为《金钱心理学》是近年来最具有独创性,投资理财入门级书籍之一,它独创性是在于,让我们不必从...

by:咸不辣的读书圈

金钱心理学

花钱是每个人天天在做的事。为什么花、要花多少、值不值得?你知道自己的金钱心理吗?这本书,打破你对金钱的迷思,让你学会聪明花费。

by:三少海龙

身边的金钱心理学

这本书的价值不只在于让你重新认识金钱,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找到那个真正“站着就把钱挣了”的幸福而成功的自己。你怎样看待钱,就会得到怎样的人生...

by:朱赛龙

半缘陪读《金钱心理学》

原创陪读《金钱心理学》

by:半缘孔方半缘心

《金钱心理学》终身黑白解读

有两件事无论我们是否对他感兴趣,他一定会影响每一个人,那就是健康和金钱。这里面搞钱又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独一无二,也常常让人失去理智,每个人都有见解,但往往又...

by:终身黑白

金钱龟学心理

本书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向读着们展示当代的财商心理知识通俗易懂

by:一依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