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心理学》9:你的情况不一样(完)

2021-09-18 23:32:1812:33 77
所属专辑:每天朗读群
声音简介
这一讲我们把《金钱心理学》这本书讲完。我们专栏讲这本书不是把它当做投资理财指南,而是用投资这个事儿来讲道理。最后这一讲,我们来讲一个关于道理的道理。

我们以前讲过塔勒布的《利益攸关》(中文版出来了,叫《非对称风险》)那本书。塔勒布爱说的一句话叫「skin in the game」,说当你忽悠别人干什么事儿的时候,你自己也应该冒着同样的风险去干这件事儿,才算对得起道德责任。如果是教人投资,你跟人说哪只股票好,那最起码的一个问题是,你自己买这个股票了吗?

塔勒布说的非常有道理。那么到底有多少向你推荐某个股票的人,自己也会买那个股票呢?

2016 年,有人做过调查 [1]。全美国大概有 15000 个基金经理,他们的工作就是帮你管理退休账号、帮你理财、帮你买股票,管理你的投资组合。那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把自己的钱也投入到自己管理的这个投资组合之中了呢?答案是 15000 中有一半人,自己一分钱都没往里投。

你的钱只是他们的工作,他们自己的钱另有别的去处。那你说这合理吗?这就等于菜农自己不吃自己种出来卖给你的菜,是不是那个菜上有农药啊?你自己都不信这个投资组合,你怎么胆敢拿我的钱往里投呢?

可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考虑这个问题,这可能是完全合理的。一行的从业者对自己跟对客户常常不一样。咱们先看看医生是如何对待自己的。

*

2011 年,加州大学的家庭医学临床助理教授,肯·默里(Ken Murray),发表了一篇文章叫《医生如何死去》[2]。医生的死法跟普通大众的死法是不一样的。

默里有一位老师叫查理,是一名非常受人尊敬的骨科医生。有一天,查理发现自己的胃里有个肿块,就请一位外科医生做了检查,诊断结果是胰腺癌。给查理做检查的这位医生正好是全国最好的胰腺癌专家,他还发明了一个治疗查理这种类型的胰腺癌的新方法,能把病人的五年存活率从 5% 提高到 15%。那你说查理就好好请这位医生给他治呗?没有。

查理第二天就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回家了,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医院。他没有接受什么化疗、放疗或者手术,就每天和家人在一起。几个月后,查理在家中去世。

查理这么做显然不是为了省钱。他有最好的医保,能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他是不想受罪。癌症患者如果积极治疗,什么放疗化疗手术一起上,那是非常非常痛苦的,那个生活质量非常差。然后你换来了什么呢?五年存活率提高到 15%?查理认为根本不值得。

默里说,这其实是医生共同的看法。临床医生们私下聊天的时候,都无数次地说过,将来我要是遇到这种事儿,你们千万别给我治。甚至有的医生会佩戴一个纹章,有的还弄个文身,上面写着“不要给我做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如果你的操作是正确的,就必须压断患者的肋骨。医生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事儿,他们不想受这个罪。在重症患者的生命即将结束的时候,要积极治疗就必须把身体切开,插满管子。默里打了个比方,说就算是抓到一个恐怖分子,要对他用酷刑逼供,你都不忍心这么做。

而且对普通人来说还有个医疗费用问题。美国全部的医疗花费中,有 11% 是花在了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年。我最近还听到一个说法,华大基因的汪健说,有「60%的人,将 60% 的人生积蓄,用在生命的最后 28 天」。

这些难道不是过度治疗 [3] 吗?患者家属想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但是在医生看来,却是为什么要如此对待自己的家人?医生对自己的选择是放弃治疗,尽量保证最后日子的生活质量,安静地死去。

那你说既然医生自己都选择不治疗,为啥还给临终的患者积极治疗呢?这是不是想多赚钱呢?可能有钱的原因,但是我理解这里面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医生和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治疗”、对“死亡”的认识是不一样的。普通人的观念就是认为死亡是最可怕的,就是要不惜一切代价让人活着,他们没见过医生见过的那些痛苦,医生没法说服他们。

我们把自己当做变量,心理需求是重要决策依据。

*

回过头来再想想投资。基金经理对风险的认识跟你对风险的认识不一样。基金经理对你的风险的认识和对他自己的风险的认识也不一样。他可以操作你的钱在市场上经历惊涛骇浪而面不改色,但是他受不了让自己的钱经历这个。你把钱交给他就是为了自己不用看市场,你们的心理过程完全不一样。

每个人对风险的认识不一样,每个人的投资目标也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投资时间期限内,有的人想要的是概率意义上的总收入最大化,有的人想要的却是损失最小化。

《金钱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摩根·豪泽尔以前是《华尔街日报》的专栏作家,现在是合作基金会的合伙人,他整天做的、琢磨的,就是投资。那他自己的钱是怎么投资的呢?他给自己定的策略非常保守。

而这里面有家族传统的原因。豪泽尔的父亲是一个医生,收入很高,但是要养三个孩子,负担也重,所以豪泽尔从小就不大手大脚花钱。豪泽尔家的日常花费一直都低于收入水平。

保守的理财风格不会让你的资产升值,但是能给你带来独立性。到了一定年纪的时候,豪泽尔的父亲厌倦了医生的工作,就直接辞职不干了。他敢这么做是因为他有存款。豪泽尔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钱最重要的作用是保证你的独立性,让你不必做你不想做的事情。

豪泽尔夫妻两个人的生活相当节俭。他们还清了房子的全款贷款。对金融从业者来说,这简直不可思议,因为美国的房贷利率非常低。大部分美国人的观念是哪怕你有多余的钱,也不应该还房贷,应该去干点别的,比如投资股市。甚至有很多美国人会在房产升值的情况下拿房子做抵押,从银行借出更多的钱,仅仅是用于消费。

豪泽尔家为什么这么着急还清房贷呢?因为这样房子就彻底属于自己。将来不管遇到什么风浪,房子都还在。他们获得了安全感和独立性。

豪泽尔有相当大比例的钱都没有用于投资,而是以现金的方式存在银行里。然后他家的投资也就是去买指数基金。

所以投资这件事儿真不是个能抄作业的事儿,也不应该要求给你投资建议的人自己也使用那个方法。每个人的目标和心理都不一样。

*

我们再说个事儿。1931年,有个叫休斯的人,突然牙非常疼,就去看牙医。牙医给他打了麻醉针他就昏睡过去了。几个小时之后,休斯醒过来发现,他的牙齿少了16颗,扁桃体也被切除了。休斯说我没让你给我拔牙也没让你做手术啊?后来这个手术出现了并发症,休斯最后死于这次看牙。

休斯的妻子把牙医告上法庭,这件事引起了轩然大波。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医疗决定到底是应该由医生做,还是应该由患者做?大家反思的结论是医生应该把决定权交给患者。并不是每个病人都想治病,也不是你的治疗方法适合每一个病人。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做大手术一定要本人或者家属签字才行。

现代医学院教给学生的理念是,医生的使命是治疗*病人*,而不是治疗*疾病*。你得针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拿出方案来,让病人自己决定做不做。医疗是以人为本,不是以病为本。

同样道理,投资理财也是以人为本,不是以钱为本。理财经理不可能一上来就告诉你用哪个组合,他必须先问你是怎么想的:你什么时候退休,你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如何?

*

给人提建议必须从人家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而我们在生活中非常缺乏这样的考虑。

马伯庸和严锋他们曾经在微博讨论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人们在给别人推荐美食的时候,往往推荐的都是自己心目中的美食。

比如你到一个地方办事,当地有个朋友说我领你去吃我们这儿最好吃的东西!当时是中午,其实你已经很饿了,你只想找个附近的差不多的餐馆,吃一顿就完事。你的朋友说不行,他非得领你穿大街走小巷,来到一家极为小众的餐馆,说我们这个美食,就这家做得最好。结果你一吃感觉并不好吃。那其实是他最喜欢的。

按理说这很容易理解,你爱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爱吃。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人们请客很少问对方爱吃什么。人们似乎默认了我爱吃的就是你爱吃的。

家长逼孩子学习他不感兴趣的东西、亲友催婚,这些种种试图安排别人的生活的行为,不都是这个道理吗?

我们讲《科学思考者》专题的时候说过,应该只研究“真问题” —— 也就是有具体情境的问题。你得先看好每个人的立场和视角是什么,考虑对方的具体情况,转换到他的视角,才能提出有效的建议。

到底有多少钱才能财务自由?这就不是一个真问题。是不必工作就能过奢侈的生活叫财务自由,还是生活有保障、不必做什么事都考虑钱就叫财务自由?我看豪泽尔说的这个“独立性”,这个能让自己可以不必须做某一种工作的自由,也许是更值得追求的财务自由。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金钱心理学

花钱是每个人天天在做的事。为什么花、要花多少、值不值得?你知道自己的金钱心理吗?这本书,打破你对金钱的迷思,让你学会聪明花费。

by:三少海龙

金钱心理学

全球狂销超300万册,在美国亚马逊理财类书籍排名No.1,不辣个人也认为《金钱心理学》是近年来最具有独创性,投资理财入门级书籍之一,它独创性是在于,让我们不必从...

by:咸不辣的读书圈

身边的金钱心理学

这本书的价值不只在于让你重新认识金钱,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帮助你重新认识自己,找到那个真正“站着就把钱挣了”的幸福而成功的自己。你怎样看待钱,就会得到怎样的人生...

by:朱赛龙

半缘陪读《金钱心理学》

原创陪读《金钱心理学》

by:半缘孔方半缘心

《金钱心理学》终身黑白解读

有两件事无论我们是否对他感兴趣,他一定会影响每一个人,那就是健康和金钱。这里面搞钱又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他独一无二,也常常让人失去理智,每个人都有见解,但往往又...

by:终身黑白

金钱龟学心理

本书以动画故事的形式来向读着们展示当代的财商心理知识通俗易懂

by:一依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