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婆罗门教升级成为印度教的技术调整

2021-10-28 23:02:5211:26 2815
声音简介

第六节 婆罗门教升级为印度教的技术调整

婆罗门教进化的第一步,是将“神”赋予了人的性格、情感特征(人格化),

以及形象(偶像化)。今天印度教的三大主神分别为:梵天、湿婆、毗湿奴。其中

梵天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湿婆是破坏之神、生殖之神;毗湿奴则是保护之神。事

实上在印度教体系中神是非常多的,比较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上述三“神”成为

了后来印度教的三大主神,这其中又有什么样的地缘背景。

首先作为世间万物的创造者,“梵天”在偶像化印度教时代占有一席之地是很

自然的现象。在婆罗门教 / 印度教信仰中,世间万物都是“梵”的化身。未被人格

化 / 偶像化的“梵天”神之前的“梵”,也是婆罗门祭祀沟通的对象。类似的演化

进程在世界各地都曾经出现过,中国也不例外。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帝王会自称“天

子”,并通过“祭天”仪式等行为,宣告自己天命所归的超然地位。这里说的“天”,

本意与印度教中的“梵”是一致的,其人格化的形象“天帝”在华夏神话体系中被称“昊

天上帝”。大家对这个天帝之名是不是很陌生?没关系,他在道教体系中还有一个

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玉皇大帝”。

尽管在华夏神话以及道教体系中,天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并不代表他在

民间信仰中就一定最受尊崇。在偶像时代,很多更接地气的“神”,往往成为了某

一群体祭拜的主神。比如在做生意的人(也包括某些社团)看来,“关公”的信义

会更符合行业价值观;而对于东南沿海的渔民来说,海神属性的“妈祖”,会比虚

幻的“天帝”更能安抚他们对海洋的恐惧感。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祭天或者

说与“天”沟通的权利,理论上是被“天子”所垄断的。即使天被人格化为“玉皇

大帝”,这个高高在上的主神也不可能兼顾到底层民众的利益。更何况中央之国是

个信仰繁杂的国度,并没有一种宗教信仰能够一统天下。

在印度教的演化过程中,抽象的“梵”变成人格化 / 偶像化的“梵天”之后,

也同样如华夏文明中的“天帝”一样,在信仰体系中被架空。无论是原属雅利安人

中的其他阶层,还是那些被吸收入印度教的其它民族,特别是生存空间被挤压至印

度南部的达罗毗荼人,都不愿意继续看到雅利安婆罗门阶层对于意识形态的垄断。

在这种情况下,今天在印度教内部,很少能看到“梵天”崇拜的痕迹(虽然梵天的

148地位还很高),另两大主神:湿婆、毗湿奴则拥有大批的信众。那么现在问题又来了?

为什么会是这两个神,尤其这两个神被赋予的属性看起来是那么的相克,犹如二元

神教中的善恶两神一般。

深入分析湿婆、毗湿奴信仰产生的原始地缘基础,我们会发现形象“完美”,

常化身为各种形象拯救世界的毗湿奴源自于雅利安神话;湿婆崇拜则源自于达罗毗

荼(印度河文明)神话,随后融入印度教体系中。当由婆罗门阶层所把持的“婆罗

门教”成为阻碍印度社会融合的障碍时,印度社会的两大种族集团,在选择具体的

主神时出现了分歧。优势地位的印度雅利安人倾向于选择形象完美的“毗湿奴”作

为自己的信仰主体(这也是正常的选择);达罗毗荼人则将代表再生能力的“生殖力”,

及反抗精神的“破坏力”,融入 “湿婆”信仰中。

今天在印度,湿婆信仰在南部及低种姓印度教徒中分布较广,具有“毁灭”与“再

生”双重属性的湿婆神,能够为这些弱势者的心理带来更多希望;完美的毗湿奴则

在北部和高种姓民众中更有基础。透过上述解读,这一地缘分布特点并不让人感到

意外。很多人感到疑惑的是,既然印度教源自于雅利安人,并且有强大的种族隔离

特征,为什么今天的印度教,表面看起来却成为了肤色各异民族集团的共同信仰。

事实上就信仰或者说意识形态来说,源头在哪并不重要。即使最初来自于你的

敌人,也不代表你不能以“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心态做一些改动,在彰显自己族群

独立性的同时,为自己留下反征服的想象空间。曾经早于阿拉伯人进入文明阶段的

波斯人,在被征服后最终选择了非主流的什叶派信仰,是可供参考的最典型案例。

尽管很多人会为古波斯文明的衰弱感到惋惜,但最起码今天伊朗的宗教领袖可以认

为,阿拉伯人及整个伊斯兰世界都能够成为其传播意识形态方向。

虽然今天的印度教与最初的吠陀信仰、婆罗门教一脉相承,但也并不代表其在

传承过程中没有遇到挑战。列国时代包括耆那教、佛教等在内的,倡导众生平等的

思想流派兴起,并在印度的土地上广为传播。这些以反婆罗门祭司精神统治,及种

姓的不平等制度为特点的思想,被统称为沙门思潮。孔雀王朝的创造者(旃陀罗笈多)

在晚年归信耆那教、阿育王在征服南印度后变成虔诚的佛教徒,都是试图用沙门学

说来解决印度内部矛盾的尝试。

然而沙门思潮的崛起,并不意味着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失去了市场,更多是为

印度人提供了多种选择。也可以说,正是在沙门思潮的倒逼之下,由祭司阶层垄断

人神沟通权的“婆罗门教”信仰,才进化为人人可以通过偶像崇拜、修炼身心(比

如瑜伽)的方式,达到梵我合一境界的印度教信仰。不过在后来的历史中,佛教等

沙门学说在印度本土还是走向了没落。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地缘因素,那就是无

论这些流派如何倡导众生平等,但都无法解决印度各民族在体质特征上的差异。

一方面高种姓者出于保护自己种族特征或者地位的需要,总会更倾向于让种族

隔离制度现实存在。南亚很多伊斯兰化的地区,内部依然有种姓文化残留就是一例;

149另一方面印度教中以族群、职业等为标签的阶级固化做法在现在看来,固然是一种

落后的做法,但对于印度这样一个民族繁杂(并且还不停有新民族加入)的板块来说,

却是稳定社会结构的一剂良方。最起码,由印度教 - 种姓固化的社会,不需要在每

一次被征服后陷入内部混乱的状态。或者说那些外来民族的征服,不至于触发印度

社会的内部矛盾,从而引发一场自下而上的革命。当然,这其中又牵扯到一个技术

问题,那就是如何为那些强势入侵民族,在种姓框架内安排一个合适的位置。

在孔雀王朝收复印度河平原之后,为遗留在此的波斯人、希腊人等民族集团解

决种姓问题,成为了婆罗门教改革者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对于沙门思潮来说则不是

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这个问题,婆罗门教同样无法进化为能够通行全印度的“印

度教”。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在不改变四大种姓基础的情况下,以部族、职业等为

标准,设定归类于三大种姓(不包括婆罗门)的“亚种姓”。以征服者身份进入印

度的民族集团,通常被归类于刹帝利阶层。这样的设计,完美的解决了入侵者的身

份问题,并且不至于动摇以婆罗门阶层为代表的印度教基础。

从继承和发扬的角度来看,印度教与婆罗门教的继承关系,还可以比照儒家思

想与周代礼制之间的继承关系。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最初所追求是“克己复礼”,

行为修养以达到周礼的要求为准(《周礼》为为儒家经典之一)。今天我们追溯华

夏文明的体系源头,亦可追溯到周礼成文之时。然而周代初期的礼乐制度本质是服

务于贵族阶层,在彰显等级制度存在的同时,也意味着只有贵族阶层才享有接受教

育的权利。而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流传两千年,在于其将守“礼”法的要求

及受教育权,推广到了全体民众中。这与印度教打破婆罗门教对于祭祀权的垄断,

使之真正成为全民信仰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至于身份问题,“家天下”思维的华夏

文明的通行做法,则是通过姓氏文化为融入华夏者找一个源自上古某“名人”的血

统出身(这其中司马迁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所罗门之钥

《所罗门之钥》是14到15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神秘学著作,作者是所罗门王。内容中记载了许多魔法的书。该书记载了召唤的规则和咒语。《所罗门的钥匙》(The...

by:与阳光触电

所罗门读书法

打开学习的宝库

by:李静2280

所罗门王的宝藏

1.关于《所罗门王的宝藏》小说是作者根据有关南非的真实历史资料,结合南非的实际地理环境,经过人为的改编,加以动人的故事情节写成的一部杰作。小说围绕着王子复...

by:知米阅读

所罗门王的宝藏

19世纪有个叫艾伦·夸特梅因的猎象人,作为盎格鲁萨克逊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非洲。有一天,他偶然遇到一位叫亨利·柯蒂斯的英国贵族。这位英国贵族要求艾伦带他到非洲中...

by:索非爱泡咖

所罗门王的指环(完)

一本非常有趣的动物行为科普书,在诗人科学家的笔下,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娓娓道来鸟兽鱼虫之可爱,愿我们都拥有充满爱与美的心灵,去体验人与自然间的温情与美妙!本...

by:虞壹菲

莎拉所罗门指导她飞翔

用一个非常棒的角度看世界我们真的很幸福!

by:财神大公主

《所罗门的伪证》 (完)

少年的死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恶与善、虚伪与真实。一九九〇年圣诞节的清晨,城东第三中学校园内的积雪之下发现一具尸体,死者是该校二年级的学生。这起很快被校方和警方认定...

by:Chris_K

灰灰coa所罗门魔法西方星符

灰灰coa所罗门魔法西方星符,如有缺少是官方系统删除,后期发现会补上,记得收藏关注

by:易学guoxueyijing168

所罗门王的宝藏|寻宝探险

阿伦•夸特梅因是个寻宝人,在亨利•柯蒂斯爵士的侄女杰西•休斯顿的劝说下,答应帮助她寻找其父亲。杰西的父亲前往非洲丛林寻找传说中的所罗门王的宝藏时失踪,于是夸特梅...

by:灿林有声

列国有声·所罗门群岛

【列国有声】哪个大洋洲国家与亚洲接壤?谁能最先看到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所罗门国王的宝藏埋在何处?全球最好的金枪鱼该去哪儿吃?……身处全球战略通道,扼守美洲与太平洋...

by:海陆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