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第79章

2021-11-29 11:01:3708:50 447
声音简介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析:



泡一杯清茶,淡淡的,顺手拿起《道德经》,随便翻开一页,正好是第79章,无心的看看。因为无心,所以慢,因为慢,所以心越来越清静。书中掉下一张纸,拿了一看,原来是那张遗忘很久的借据,我甚至有点怀疑,这真的是借据么?我似乎不愿意回答自己这个问题,因为我正沉浸在傻傻的混沌中。我享受这种状态。



这的确是一张借据,好像有上十年了吧,曾经为了讨债,三番五次的上门,结果钱没要到,还结下了冤仇。钱不多不少,真要上法院,还没那份心情,所以也就撂下了。我甚至巴不得没有那张借据,那样,就好像没人借我的钱一样,我也就彻底死了那份心。



老子说:“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意思是说,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有残余的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还真是这样,本来我刚开始处在那种极其恬淡的状态中,现在心里还是起了些涟漪,虽然不大,但是有。



当时他借钱是因为结婚,现在孩子都上小学了。后来也偶尔碰过他,互相勉强打个招呼,我也懒得提那个事了。我不富有,但即使要回那笔钱,我就真能提高生活水平吗?真能增加幸福快乐吗?



我又想起了昨晚的梦:我走到一个地方,有些迷糊,连白天晚上都分不清。我问路人,也没人给我明确的回答,我意识到是我的魂魄出走了,于是努力的使自己清醒。一番挣扎后,我回到了自己的身躯旁,发现有人在抢救我,我大声的叫喊,阻止他们的行动,但他们似乎感觉不到,还是把针扎进了我的身体里面。也就在这时,我醒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然而,当我早上真正醒来之后,发现上述所描述的整个过程竟然全是梦,也就是我在梦中还在做梦。现在我说这个事的时候,肯定是清晰的。绝对是清晰的。然而,真的清晰吗?人生本是就是一场大梦,我们一辈子活在梦中,何时能醒悟呢?于是,我拿起打火机,把那张借据烧了,不是为了烧钱,而是为了烧梦。



老子说“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圣人,还要什么“左契”呢?反观现实社会,干什么都要一系列的手续,一系列的凭据,哪怕结婚都要有婚前财产公证,但结果怎么样呢?除了将一大批律师送到富人的阶层,实在没看到解决其他什么问题。



老子还说“有德司契,无德司彻”,意思是说,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没有“德”的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那样苛刻刁诈。我们都是世俗人,没有圣人那样的境界,但很多时候还是可以宽心一些,债务的纠缠也是有因缘的,我要是累世历劫没有欠别人的,今生也不存在别人欠我的,所以有些事还是糊涂一点好,就当还了业债了。人都有难处,何必得理不让人呢!一切就如昨晚的梦,让它过去吧,我要我的清茶。轻轻的喝一口,真好。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浮躁得让人没有闲暇来反思这种浮躁,谁都讨厌这种生活,但似乎谁都身不由己。现实中,所谓的修行人我也见过不少,人前一副大师的派头,口口声声劝人放下,但自己却想离苦得乐、成佛、成道,贪了今生贪来世,这不是背道而驰么?然而,别人要怎么做那是他的事,我只要我当下的恬淡和宁静。



关于什么是“天道”,我之前已经阐述过。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这话看似好理解,但细究起来却有问题。“天道”既然“无亲”,也就“无疏”了,也就是说“天道”没有分别心,但既然没有分别心,那为什么又只与善人呢?给恶人不也一样吗?原来,所谓的“天道”不是真有个外力在主宰,是我们自己在主宰自己。我们行善造的是善业,得的是善报,但从表面上看,好像是老天爷偏爱某个人一样。



关于善,我反反复复的提到,因为我的切身感受实在太深。《心灯录》上说:“世尊每每呼吾人为善男子善女人,又云诸上善人,又云非前世有善根,不能得闻斯道,又云彼于前世前世,已供养过诸佛菩萨,所以今日闻此法,乃能信解受持,又云修道者有二严,能明斯道谓之一严,再修善谓之二严,如车有两轮,方可行远。”既然如此,我干嘛还那么较真呢?得饶人处且饶人,这不就是行善么?现在的我是那么的轻安、那么的自在,我已经非常满足了,这不就是“常与善人”么!



修道者都免不了要求道,其实,道在生活中,离了生活没有道。我们只有把自己的点滴融入家庭、融入生活、融入细节,才使人生变得充实而快乐。原来,高尚的生活并不是用金钱能买来的,只要用一颗爱心去善待一切、笑对一切,幸福就在你的身边,根本用不着向远处、高处去寻找。



这是一个多彩的、个性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归根结底,无非都是为了自在和快乐。可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在追求的路上,却很少得到结果。反过来看,现在的我不正生活在自在与快乐中么?“大道至简”,原来快乐这么简单。当我们放下外在的奢华,回归眼前的恬淡,回归自己的本心的时候,看似世界小了,实际上,一片前所未有的蓝天将向我们展开。



轻轻的放下《道德经》,够了,老抱着它干嘛,它只是一个引子而已,既然已经引领我进入了更高、更大的蓝天,那就尽情的享受吧。此时的我还需要什么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佛道一如道德经

《道德经》分为道经和德经,一共81章,它汇聚了老子李耳的哲学思想,论述了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等,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

by:宙斯宇

佛道一如道德经

本书作者山顶洞人,以道解道,观点得到,直指人心。揭示了佛与道的无二法门,愿诸位有缘人,读后能有所感悟,皆大欢喜。【特别声明】节目中的章节「标题」是朗读者根据自己...

by:枫烨无住

紅爺戏说|佛道一如道德经

还道德经一个公道颠覆三观即可入道老子是站在“道”的高度俯瞰宇宙的,而所有解《道德经》的人都是站在地球上仰望星空。即使用最高倍的望远镜,看到的星空也是极其有限...

by:江湖紅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道德经》真可以说是一部万宝全书,是一部人人值得学习的书,不管从政、从商、从军、从工、从农、从学等等,拿了《道德经》都有用,都可以从中找到他需要的营养。所以,我...

by:鹤严之声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佛道一如道德经(山顶洞人)

by:如如青山

佛道一如道德经(男声女声合辑)

山顶洞人(本名暂未考证),据说,他自幼孤僻、倔强,喜好战争。曾致力于财色名利的追求,为达目的挖空心思,甚至不择手段,结果碰得头破血流。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他开始...

by:禅说者也

佛道图

【内容简介】在中国西南滇川藏毗连且与印度、尼泊尔近邻地段,有一条古老的茶马互市通途,史称天竺古道。古时,它是藏族、纳西族原始宗教笨教和东巴教的传播渠道。后来,先...

by:林间老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