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厕所装监控|公共场所,我有没有“隐私”?

2023-06-12 04:14:3505:24 5275
所属专辑:法律明白人
声音简介

公共厕所装监控!公共场所,我有没有“隐私”?

12月28日,吉林辽源,有一名女子在高速服务区上卫生间方便的时候,猛一抬头,发现墙上有“两只眼睛”盯着自己,她发现女厕所的卫生间墙上,竟然装着监控,女子觉得这个监控装得不太正常,就拿出手机拍下视频,发到了网上。这件事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服务区工作人员称男厕所也有监控,之所以装监控,是因为有人偷拿里面的镜子,或者破坏里面的镜子,所以才安装这个监控。但是,为保护镜子这一财产权利,而以牺牲所有人的隐私权作为代价,值得吗?

先来说说安装摄像头这个事。有观点认为公共场所无隐私。因为在公共场所的行为是人人可见的,有人注视、观察甚至记录,不会侵犯隐私,也就不存在在公共场所侵犯隐私的说法。但我们来想想,公共场所为什么安装摄像头?最直接的目的是增强公众的安全感,比如马路上装摄像头,有利于增强行人的安全感,商场门店内装摄像头,有利于防止盗窃的发生,银行柜台装摄像头,为的是取款人和银行自身的资金安全,车站候车室安装摄像头,则是出于公共安全方面的考虑。当然,私密空间也有可能装有摄像头,比如有孩子的家庭,为了防止孩子发生意外,可能在卧室里装有监控。可见,无论是公共区域还是私密空间,装摄像头的目的都是出于安全考虑。可是,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如果发现监控,那就显得非常不合时宜了,比如公共厕所内装监控,就会涉嫌侵犯公民个人隐私权,会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

“隐私权”顾名思义,是私人的事情。我国《民法典》第1037条明确规定了“隐私”的内涵,即私人生活安宁以及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私人生活安宁,意思是自然人个人的生活不受他人非法侵扰的状态。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就比较直观和容易理解了,应当说,这三者之间具有交叉重叠,因为私密空间往往进行的就是私密活动或存储私密信息。有的人说,公共厕所属于公共区域,是公共空间。那么,公共区域和空间内存不存在私密空间呢?

我们知道,私密空间是与公共空间相对的概念。民法典第1033条第二项列举了“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但事实上不限于此,饭店、公园、银行、车站等公共场所中也存在私密空间。为了保护私密活动和私密信息,我们在公共场所利用有形的物体围合形成私密性空间,就比如公共厕所里每一个坑位之间都有隔板,这就形成了一个个小的私密空间。此外,私密空间不仅包括物理上的空间,也包括无形空间,如电子邮箱、微信群、钉钉群等,也属于私密空间。私密活动则是指,自然人不愿意为他人知晓的活动,例如,自己的肖像特征不想被别人看到,不想在某些场合露面,某天的生活轨迹不想让人知晓等。试想一下,一位面容姣好的美女,会想让人知道她哪一天上了哪个厕所哪个坑位,进去多久,在里面干了些什么事吗?我想应该不会有人想让这些极其隐秘的事情暴露出去吧。

随着社交媒体的盛行,以及大数据的运用推广,公私边界越来越模糊。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该如何看待个人在公共场所的隐私问题呢?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自己的私人事务是否公开和多大程度公开往往会先有一个预判。比如,当我们在人来人往的街头高声地接打电话时,一定会提前意识到我们的交谈内容可能被身旁的行人听到。所以晓律认为,在公共场合,判断某种行为是否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时,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当事人的主观意愿,要看当事人是否反对他人的介入或公开。

目前,相关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更复杂的情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进一步细化、完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风筱兮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隐私权利,对于窥探他人隐私或者是涉及到他人隐私权利的会被我国法律进行处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对待隐私权呢?晓律的普法讲座结合生活告诉我们,怎么去合理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该讲座思维慎密,逻辑性强,通俗易懂,很值得学习收藏。

艾英石谈

听了八九遍,选题吸引人!👍 紧跟热点,解释清楚,知识量大👍 声音干脆利落!👍 播客新手来学习了, 我正筹备专辑《法航》《律动》 请多多提意见哦

沪晓律 回复 @艾英石谈

谢谢您的认可哦!我们一起努力,将普法事业进行到底!欢迎讨论交流

猜你喜欢
公共市场

智能化必须匹配消费者所有制经济才能循环。

by:云家丫头

公共越南语

北京大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公共越南语(一)》课程资料及录音(仅供学习)

by:机器chao

公共政策学

小张自考奋斗路上的声音

by:_A自律_

公共营养师

公共营养师职业技能和知识必备

by:星空湘秋

声音主播

36621.1万

简介: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汉·扬雄《法言·修身》 律师,从事法律行业工作12年,擅长婚姻继承家事、劳动纠纷等民事案件的处理。我热心普法事业,希望与所有优秀的同仁一起,聚焦司法热点问题,深入互动研究,共同助力法治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