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物论》第三讲(9)肉烂了在锅里

2017-08-29 08:00:0410:29 1.4万
声音简介

 “冯学成先生最新出版著作《禅说庄子》系列共16本,以通俗的语言,对《庄子》中的26篇,通过逐句分析的方式进行解析,结合佛教禅宗思想分析庄禅之间的内在关系,并结合现实人生,突出每篇文字的现实警讯与指导意义,为浮躁迷失的现代人指出另一条安身立命的途径。文字浅白易懂,说理深刻。 ”

 

以下内容为节选,学习更多请购买正版书籍

 

学佛的人都喜欢谈不二法门,我们通过庄子“彼是莫得其耦,谓之道枢”,也能感受到这个不二法门。我们要好好体会一下其中的味道,学《庄子》,一样可以使人明心见性啊!

我以前准备写《庄子与禅宗》,那是20世纪90年代初,没正式动笔,只写了一些草纲。这里我把这个草纲公布出来,在座哪位若有这个雅兴,可以把这个文章做下去。前言;第一章,禅道与老庄之道;第二章,不立文字与绝圣弃知;第三章,直指人心与莫若以明;第四章,见性成佛与即人而天;第五章,教外别传与否弃先王;第六章,禅宗公案与庄子寓言;第七章,禅宗机锋与庄子卮言;第八章,禅宗和庄子的人生情趣;第九章,庄禅的差别。诸如坐忘与面壁、无待与不二、环中与圆相、齐物与平等、朝彻与顿悟、忘相与弃知、逍遥与任运、忘筌与舍法、独化与不住、刻意与执着、天籁与自性、薪传与传灯、心斋与默照,等等。

我们看庄子这些东西,真是了不得啊!特别是学了禅宗以后,再回过头来细看《庄子》,就能够感觉到它的内涵,就是明清的老禅师们,也未必比庄子更精神,未必比庄子看得广、看得深。

 

肉烂了在锅里

“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什么叫环中?就是当下一念。当下一念就是我的宇宙的中心,就是万法的中心。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生灭都在这个“环中”。如果单纯从几何学的角度来理解,就会傻乎乎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也是傻乎乎的。总之别从学问上去理解,就是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精神去体会这个“道枢”、这个“环中”。什么叫“无穷”?精神内容无穷嘛,无穷的精神内容都在这里生生灭灭,来来去去。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以后,“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无穷的是非都在这个“道枢”、这个“环中”之中生灭不已,万劫不复。要悟,就在这个地方悟;要明白,就在这个地方明白。

对于这个道枢、环中,必须去真参实悟。就像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这个也不能停留在我们的语言上,而是要在自己的心地里去体会。前念生了,一会儿又灭了。来来去去的心生,是在我的心里生;心灭,还是灭在我心里。所以,念头来来去去的,都在这个环中,都在“阿赖耶识”之中。用禅宗的话来说,这就叫“虾跳不出塘”。不论你虾怎么跳,都跳不出池塘。用成都话来说,就叫“肉烂了还在锅里”。

所以说,宇宙是一,本体世界永远都不变,但现象世界永远是日新月异,变化无尽。我们的心,一动都不动,我们的真如,也一动不动,或者说非静非动。但是我们的念头,包括我们的眼耳鼻舌身,外界的色声香味,包括六根、六尘、十八界,无穷无尽的东西都在这一念里。无穷是万,环中是一,怎样使万法归一,怎样以一运万,怎样料理这个一和万的关系,这就要求我们抓住这个道枢、环中。它就是我们依据的手眼,同时也要把这个看破、看透。

你已经得到了“环中”,已经知道机枢所在,就知道“道枢”里面玩的把戏“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我们每天都在无穷的取舍、无穷的判断、无穷的肯定、无穷的否定之中,不管是在生活里,在喜怒哀乐里,还是堂而皇之地在学术殿堂里,或者是在无遮大会上,念头都是无穷的。佛教的无遮大会,激烈的辩论都是“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要看破这个。

庄子的语言很地道,他不给你说那么多,就用这些语言把万法一口吞尽,把人间的把戏、精神里面的把戏一口吞尽。思维这个魔术师,心灵这个魔术师就是这样,它的基本功、基本原则就是“是非”两个字。“是非”又依据什么呢?它又安住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个“道枢”、这个“环中”。我们要稳坐钓鱼台,不管风浪起,不管是非起,稳坐当下一念这个钓鱼台,以不变应万变。

“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好的、正确的,也没有什么事情是不正确、绝对坏的。我们看见蟑螂、老鼠,就认为坏得不得了,但自然界还是要生出它们来,没有它们,这个自然界就不丰富了,这个法界就不圆满了。

西方有种说法,缺少了恶,上帝都不圆满。同样的,没有恶,佛法也不圆满。真正的圆满,是善恶具足的,这是天台宗里的说法。很多学佛的人,只看到善法,忽视了恶法,认为恶法是烦恼,是众生,只有善法才是菩萨。其实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善恶具足的。有一个善,就有一个恶;有一个恶,就有一个善。

今天杀人放火,就是恶事,是坏事。明天行善布施,是善事好事。后天抢劫、偷盗,又是恶事坏事。但是,你要看到这一点,没有穷就没有富,没有富就没有穷。自己有钱了布施给别人是好事,但是你布施多了,这个穷人依赖你了,自己不去好好挣钱工作,他就永远受穷,就成了坏事。小孩子很可爱,该多多去爱他,好不好呢?好。但是过分的爱,就成了溺爱。我们看现在有些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三四十岁的人了,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还离不开爸妈。这个爱,不是害了他吗?所以对于善恶,我们要变通着看。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善,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恶。

所以“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我们说它正确的时候,就有无穷的理由证明这个东西是,但也同样可以有无穷的证据来证明这个东西非。是不是这样的?所以善恶两端,我们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当你一身道理站在那里,理直气壮地谈论这个、褒贬那个的时候,别人已经看到你不行了,已经把你的破绽给看出来了。尽管你满口是道,你口中的道理都变成强词夺理了。

有的时候不出声最好。《维摩经》里就讲过“语不如默”的故事和道理;《道德经》也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用禅宗祖师的话说,就是“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我们最好用行动去实践。但是行动也是有限的、有相的啊。怎样从有相到无相,使我们真正超然于是非之外呢?“故曰莫若以明。”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晓学堂嬿姐

环中即终极道?

俗世书童

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鑫鑫Nancy

缺少了惡,世界都不圓滿 真正的圓滿,是善惡俱足的

牵牛绳

用静定让我们压制的种种恶显现,并用智慧去理解这些恶,同时用慈悲去接住的时候,圆融不二才有可能在我们生命中得以体现。

猜你喜欢
《庄子》齐物论篇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by:螃蟹学无止境

《庄子·齐物论》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

by:国风小语

禅说庄子(一)齐物论

冯学成老师的《禅说庄子(一)〈齐物论〉》用平实的语言,参合禅宗的语句和公案,为我们解开了《齐物论》文字背后的玄旨,指给我们一条如何超越智慧、思辨以及生命的局限性...

by:见素抱朴1111

庄子(逍遥游,齐物论)

庄子名为庄周,出生年不详,宋国蒙人,曾经担任过蒙地漆园吏,生活在战国时代前期。当时周朝已经名存实亡,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庄子身处黑暗的政治当中...

by:悠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