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瑞鹧鸪

2024-03-21 21:40:3803:31 3.3万
声音简介

身处于社会之中的人们,说话做事都不能再如儿时那般随意。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江湖又离不开人情世故。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它能教会人们包裹好自己以变得圆滑,在一些既定的法则轨迹上方便前行,即便这样可能会导致谄媚。尤其在封建时期的官场,面对严苛的上下级关系,为人做事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前途,甚至是生死命运。



正因为有这种潜规则,所以能够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人就显得非常可贵。苏轼就是这样一位有气节的作家,他厌恶官场,面对多次贬谪,都能随遇而安,始终保持高洁的品格。回到当时情景,看看他的所思所想。



熙宁六年三月,在寒食节的清晨,苏轼与众官员同游西湖,迎接太守的到来,他以词记录下当时情景,并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寒食节的早晨,天还没亮,太守尚未到达,不过两个县令已经来了。



因为天色尚早,乌鸦还在啼鸣,官家的朱红大船已经占满了西湖,礼仪乐队正在准备,还没有开始吹奏迎接太守的乐曲。但向湖面望去,可见远处的水面上两个县令的船只正迅速驶来。



青山在湖中形成倒影,用篙撑船的年轻人正在驾驶着龙舟,岸上青烟缭绕,是从香炉里升腾起来的。能见到这样晴朗的春日真的难得,年老多病的苏轼只想好好的睡一觉,只希望有一方僧榻,容他歇息片刻。



瑞鹧鸪

苏轼


寒食未明至湖上,太守未来,两县令先在。


城头月落尚啼乌,朱舰红船早满湖。鼓吹未容迎五马,水云先已漾双凫。


映山黄帽螭头舫,夹岸青烟鹊尾炉。老病逢春只思睡,独求僧榻寄须臾。



苏轼的这首《瑞鹧鸪》是在寒食节迎接太守时所作,词的上阙无论是对乌鸦,还是对乐队的描写,都是为了突出表现一个“早”,进而顺理成章的说明太守未来,县令先在。下阙清新的表现了西湖的湖上景色,还有岸边景色,不过这时的苏轼已经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或许是年老多病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他去尽情的欣赏这一番美景,又或许是苏轼对于官场的厌恶,影响到游玩的兴致,总之他只希望有一方僧榻能供他歇息,在僧榻上睡去也正能暗合他此时的出世思想。


书说记忆,宁静修心。

感谢大家的收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星火计划

很有画面感!

听友269772913

凫fu第二声

猜你喜欢
苏轼词

苏轼词古典文学经典

by:夏筠依依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苏轼传

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月光总在那里,照临万物,无怨无悔;无论沧海如何浮沉,宋词总在那里,飘飘洒洒,清清淡淡。令人对待人生有一份深度和开阔!

by:欣赏生命之美

苏轼篇

苏轼文章小集

by:我行其嘢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

苏轼传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

by:故磊溪边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