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质量协同发展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作者:荆济)|2022年第一期

2022-01-24 17:58:4825:02 1.1万
声音简介

聚焦高质量协同发展 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2022年各省辖市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

荆济


重点1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合肥:实施工业产值倍增行动、服务业万亿行动、亩均效益提升行动、重点项目攻坚行动和数字赋能行动,大力培育“百亿产值、千亿市值”企业,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企业40户。


淮北:推动一产优化结构、二产提质扩量增效、三产转型升级。


宿州:建设皖北产业转移集聚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高土地容积率和亩均效益,促进产业提质扩量增效;打造长三角区域物流基地,推动铁路、粮食、冷链等物流中心运营;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蚌埠: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加快建设“创新之城、材料之都、制造高地、幸福蚌埠”。


阜阳:做强产业支撑,实施制造业倍增行动,做深做实产业链链长制,扎实开展“三个百亿行动”,着力培育壮大“十大特色产业”。


淮南:重点引进和培育六大新兴产业上下游关联企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支持园区围绕各自主导产业建立发展基金、制定招商政策。落实“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谋划投资新型煤化工项目。推动新桥园区全方位对接融入合肥。


滁州:抓二产提质扩量增效,坚定不移把制造业作为主攻方向,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企业数字化改造。抓一产优化结构,实施“两强一增”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抓三产转型升级,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品质、生产性服务业上台阶,满足消费需求,释放内需潜力。


芜湖: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做大做强十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芜湖智造”水平。深入实施高企倍增、规上工业企业递增、上市企业倍增计划。


宣城:突出工业主导地位,加速集聚创新要素,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2+8”特色产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池州:实施八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每个集群重点培育1-2条标志性产业链,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


安庆:聚焦新材料和新能源、生命健康和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制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高标准推进“双生”产业谷规划建设,打造一批千亿级和五百亿级产业集群。


黄山:实施九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程,市高新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推进齐云山、牯牛降等景区升级晋A。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和国际会客厅,打造以徽菜好物为代表的美食之都。推进六业千亿乡村产业振兴,打造全域茶叶无农残城市和中国名茶之都。


重点2千方百计发挥投资拉动作用


合肥:建设国家陆港型物流枢纽,加快“1155”大交通建设计划,深化自贸区等制度型开放,拓展中欧班列、航空货运、江(铁)海联运等对外通道,做强会展经济。


淮北:打好“双招双引”攻坚战持久战,市县、园区领导干部投入三分之一以上精力抓招商、引项目。积极推动与沪苏浙地区、淮海经济区城市协同发展。


亳州: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的牵引作用,激发内生动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做强做优实体经济。


宿州:聚焦“四化同步”,开展双招双引“比学赶超”,完善激励机制,紧盯沪苏浙、北上广深,“虎口夺食”招引更多中高端项目,力戒“捡到篮子就是菜”。


蚌埠:扎实推进干部深入企业帮扶、依托企业延链招商,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服务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产业。


蚌埠:推深做实与宁波市结对合作,高水平建设自贸区蚌埠片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


阜阳:聚焦“四化同步”,修订完善“四化同步”发展规划,以“一马当先打头阵”的勇气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


滁州:在“双招双引”上求突破,把更多精力放在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上,确保亿元项目新签约、新开工、新投产再上新台阶,百亿工业大项目再有新突破;确保再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人才项目。在一体化发展上求突破,主攻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新型功能区建设。


六安:坚持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发展第一战场,落实产业链推进工作组责任,紧盯“链主企业”“头部企业”精准开展招引。推进企业上市“雁阵计划”。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着力引导外出能人返乡就业创业。坚持投资为纲、项目为王,推深做实“精重促”行动,抓好工业项目“积树成林”工程。深化开发区创新升级,推行“亩均论英雄”。


马鞍山:实施制造业增加值三年倍增行动。推进宝武马钢“1+8”产业基地、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双招双引”。高标准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步伐。


芜湖:推行招商项目“红黄绿”亮牌预警和招商专员制度,加强项目签约、拿地、开工、投产、入统全过程动态管理,力争引进一批战略性、标志性、引领型的重大项目和50家以上头部企业。打造“创业芜优”之城,加快安徽创新中心建设。


宣城:纵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力推进省际合作发展,大力推进“双招双引”,持续深化改革,奋力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


铜陵:紧盯“十四五”工业翻番目标,聚力抓项目,虎口夺食抓招商,深化双招双引和重大项目攻坚年活动、链长制招商和月调度机制,扎实推动规上工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双倍增”,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支持铜陵有色向铜产业国内第一、力争世界第一目标迈进。


池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每月带头外出招商,市委、市政府每月集中调度、季度观摩重点项目。深化“亩均论英雄”“标准地”改革,确保全市开发区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


安庆:推深做实双招双引,坚持内搭平台、外联老乡,用好院士恳谈会、宜商大会、资本对接会、青年徽商论坛等平台,着力引进一批大项目、高层次人才。


黄山:围绕国家七大政策谋划编制重点项目100个以上,开工建设绿色空铁物流园等重点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加快推进东黄山索道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推行全员“双招双引”,创建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常态化运行中欧中亚专列,打造国际人文交流基地。


重点3千方百计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重要作用


合肥:发挥市委科创委作用,加快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实施安徽科技大市场“四千两百”行动、国家高企倍增行动,力争净增国家高企1200户。


淮北: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建强产业根基。高标准建成投用市科创中心,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通道。


宿州:打造长三角区域数字经济基地,对接工信部所属大院大所,加快阿里犀牛二期等项目建设,申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


阜阳:强化创新驱动,大力开展科技创新“4111”五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淮南: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四化”同步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滁州:抓好科技创新,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成果转化,确保新增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


六安:持续推进“三重一创”行动计划,引领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推进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铜陵:聚力强动能,用好先进结构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和首张订单等政策,深化皖江中心新一轮三方共建,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在铜产业化。


安庆:深化产学研合作,建好用好北大未来技术学院等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运用体系。


芜湖:争创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中心,规划建设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打造芜湖版“华为松山湖基地”。


黄山:深化拓展“四千工程”,实施迎客松英才、党建带群建促乡村振兴满天星、徽匠振兴计划,做强市人才集团,开展急需人才猎聘,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健全企业自主引进和认定人才机制。


重点4千方百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淮北: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建成运行企业服务中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坚持“亩均论英雄”,节约集约利用要素资源,做大做强园区,加快培育百亿企业、千亿产业集群。


宿州:提升各类园区承载能力,深化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既看协议资金,更重到位资金,形成更多实物量。主动加强与杭州市对接,在营商环境优化、思维理念转变、产业发展升级、农业链条协同、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改善等方面取得新提升。坚持“宿事速办”,常态开展企业家沙龙,深化“标准地”“亩均论英雄”改革,打造环境高地。


蚌埠:顶格服务,稳定实体经济增长。完善领导干部牵头联系工业企业制度,常态化深入企业、及时跟进帮助解决难题。


阜阳:深化改革开放,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双招双引”、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主动对接苏州市帮扶合作,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六安:聚焦融合发展,加快合六同城化进程。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深化与上海松江区结对合作,坚持科创、产业、园区、市场“四个链接合肥”,重点在新能源、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强化配套;加快基础设施互通,全力推进G312快速化改造。


芜湖:深化“合芜蚌”“全创改”建设,积极推进“亩均论英雄”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等,持续为发展增活力、添动力、加大自贸区芜湖片区制度创新力度,努力以“极点”政策实现拐点”发展,优化“1%工作法”“畅聊早餐会”等为企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富含真金白银、真情实意的营商环境。


铜陵:抓住用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高标准打造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推进上期所指定交割仓库、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等申建,做强园区和县域经济。围绕“把事办成”,推深做实首问负责、说“不”提级管理、企业诉求闭环管理和全程响应等机制,深化“四送一服”,把方便留给企业和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聚力促转型,实施“双碳”战略,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抓实亩均效益评价、闲置低效用地清理。


安庆:深化投融资平台改革,做强矿业、文旅等投资公司,建强人才发展集团。发展壮大产业基金,实施上市企业数量倍增计划,确保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功能,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深化园区改革,坚持以“亩均论英雄”,着力破解要素瓶颈,持续打造“满宜办”一流营商环境。


黄山: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立常态化对标学习沪苏浙机制。建设杭黄“双融双创”产业园、上海知青小镇、练江牧野小镇,深化与新民晚报全方位合作。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企业首发上市。


重点5千方百计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合肥:组建城市更新平台公司,加快老城“减法”行动和骆岗中央公园等重点片区建设,实施巢湖综合治理“五大工程”,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


淮北:深化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聚焦“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定位,加强内部挖潜,降低单位能耗,加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为群众创造宜居宜业良好环境。


亳州:坚持城乡统筹,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宿州:建设城乡融合发展先行区,强化县城建设调度,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蚌埠:城乡一体,加快四化同步发展。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淮南:打好城市更新攻坚战,坚持新区“建城”“建厂”同步发力,优化提升老城区城市功能,推进城市防洪和内涝治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分类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寿县乡村振兴整县推进项目,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六安:坚定不移以乡村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实施“138+N”和“6969”工程,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强化骨干龙头企业培育,加快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马鞍山:启动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做优中心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高铁新城、阳湖片区,加快5045户棚户区、106个老旧小区改造。开展过江隧道前期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力实施“两强一增”工程,开展“一县一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宣城:坚持市区一体、市县联动,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池州:高水平推进东部产业新城建设,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和县城现代化培育工程。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扎实办好惠民实事,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安庆:全面推进“一带一轴一环三片”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实施县域经济对标争先和新型城镇化补短板行动,打造一批经济强县、经济快县。实施“两强一增”工程,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汪勇

剪辑:秀丽 |审听:江淮杂志 王卓

编辑:陈珺  丁艳| 复核: 丁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金融高质量发展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活,经济才能活;金融稳,经济才能稳。我们该如何准确理解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迈进,为...

by:中信书院

5G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9年被称为5G商用元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10月31日,三大电信运营商共同宣布5G商用...

by:杜玉河

高质量发展引发人才争夺战

各地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纷纷“使出大招”,但你知道“人才争夺战”的背后究竟为了什么吗?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人民网成都11月29日电(王波)近日,“创业中华·成都生物医药国际交流合作峰会”在四川省成都市举行。会议以“开放引领、协同创新”为主题,共同探讨全球生物医药产...

by:涅槃萧瑟

《质量型发展》-项润/著

本书是作者在15年经营管理,20年300多家特大、大、中型企业管理咨询实践,文化建设和质量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中有三大突出特点:1.摆脱传统聚焦产品的狭义质量...

by:三心草国际

新时代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

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都有哪些新变化?新时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又将路在何方?快来学习一下吧!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本书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和发展改革工作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分五章,分别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

by:中国计划出版社

对标创新模式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专辑贯彻管理为经营服务,主要推出卓标咨询M1-M9管理精髓,通过对标创新模式,为企业发展提供定制式管理咨询与培训服务。M1-M3基础管理:M1:目标管理、M2...

by:管理赋能壹号

协同发展京津冀,做好大文章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做好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过去的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总体上处于谋思路、打基础、寻突破的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入...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历程|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纪实广播剧

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山地和丘陵占74.63%,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正因为受到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智慧勤劳的浙江儿女克服种种不利条件,探索民营经济、农...

by: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