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2022-01-24 17:58:4938:58 1.9万
声音简介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奋力推动安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中共安徽省委书记 郑栅洁


一、把握发展大势,增强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一)成绩来之不易,应予充分肯定。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安徽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奋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抓发展争先进氛围日益浓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一是经济运行稳定恢复。预计2021年全年生产总值增长8%至8.5%,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跨过1万美元关口。二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实验室建设扎实推进,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功获批,先进光源、量子空地一体精密测量等大科学装置获批建设,“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等一批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三是产业转型步伐加快。前11个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1.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0.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5.4%。四是改革开放纵深推进。实施124项重点改革任务,城市生命线“合肥模式”全国推广,“亩均论英雄”改革全面启动,“证照分离”改革全省覆盖,省级权力事项再精简20%以上。进出口总额突破6000亿元。五是环境质量持续改善。1-11月,全省PM2.5平均浓度下降11.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85.7%,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上升5.8个百分点,均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六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前三季度,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9%、11.7%,高于全国1.4和0.1个百分点。前11个月城镇新增就业68.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08.9%。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01所。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平安安徽”建设连续10年全国先进。成功处置零散突发疫情。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凝结着全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拼搏和奉献。


(二)问题不容忽视,必须清醒正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困难挑战明显增多,区域竞争更趋激烈。一是从全省看,经济规模还不够大;二是从16个市看,发展差距逐步扩大;三是从104个县(市、区)看,发展能级不高;四是从多领域看,质量效益有待提升。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固然有外部环境趋紧、要素约束加大等客观因素,但在同样的大环境下,为何有的地方发展得比我们好、比我们快,关键还要在主观上找原因,主要是标杆不高、担当不足、投入不够、能力不强。对此,要坚持问题导向,剖析思想根源,切实克服纠正。 


(三)形势不断变化,必须辩证把握。要全面准确辩证把握当前形势,看到国际环境多重演化可能,正视当前经济多重现实困难,把握安徽发展多重战略优势,保持定力、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从国际看,疫情仍是影响经济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对全球生产和物流造成严重冲击。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明显增多。虽然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但我国具有制度优势、市场规模优势和强大经济韧性,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持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条件没有改变,政策工具箱里的工具充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底气十足。国家将出台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性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都将对微观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要积极向上争取,做好承接转化,力求用好用足。同时更应看到,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安徽具有历史人文、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地理区位、综合交通、生态环境等“六大优势”,有利于安徽更多依靠创新推动发展,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合作与竞争,发挥左右逢源、连南接北优势,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总之,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面对党中央的要求和全省人民的重托,全省上下没有任何理由放松懈怠、放慢步伐,必须只争朝夕、日夜兼程,埋头苦干、奋勇争先,推动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行稳致远。


二、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准确把握落实2022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大工作


2022年要召开党的二十大,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安徽来说,就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经济思想,全面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体现到明年经济工作各领域和全过程,切实担负好稳增长责任。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稳既要靠存量稳定和优化,也需要增量的当期转化和实现,进既要靠增量的扩张,也需要存量的提升和贡献。要对标对表、拉高标杆,奋力跳一跳,以经济基本盘的稳和高质量的进稳经济增长、稳社会基本面。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按照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改善民生,着力稳定全省经济基本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全面强化“两个坚持”、全力实现“两个更大”,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重点任务。

第一项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推动三次产业系统的高质量协同发展。坚持系统思维,启动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进一步明晰各产业的目标、路径、举措,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加快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一产方面,要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计划。第一个“强”就是科技强农,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6个具体行动。第二个“强”就是机械强农,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6个具体行动。一个“增”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开展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4个具体行动。二产方面,要实施“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在“提质”上,要开展优质企业引育、优势产业壮大、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赋能、质量提升、绿色发展等6个具体行动。在“扩量”上,要聚焦“4116”目标,即4个产业营业收入达到万亿元,10个产业超千亿元,10户企业超千亿元,60户企业超百亿元,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左右。在“增效”上,要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和土地容积率指标倒逼作用,确保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亩均税收年增长10%以上,依法依规对零散工业区块、僵尸企业加快处置。三产方面,要实施“锻长补短”行动计划。要抢占内贸市场,开展皖美制造、皖美农品、皖美旅游、皖美味道等4个具体行动,让安徽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要拓展外贸市场,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贸易新动能培育、外贸主体培育壮大等3个具体行动,让安徽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要做大消费市场,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开展皖美消费、消费中心培育、大型商贸企业引育等3个具体行动,让更多人在皖消费。同时,服务业及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软件信息服务等三产都要按照各自规划抓紧推进,务求实效。要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支持创建国家“两业融合”试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形成跨界融合的产业生态系统等。


第二项任务,就是千方百计发挥投资拉动的作用。全面打响有效投资攻坚战,抓紧谋划、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项目起点要高。谋划项目标准要高,围绕安徽未来发展所需,对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要生成一大批重大项目;围绕补短板增后劲强动能,对“两新一重”、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市政工程、防灾减灾等领域要适度超前布局。招引项目门槛要高,不能为了完成招商任务而降低质量、降低标准,更不能病急乱投医、拣到篮子里都是菜。二是招商眼界要宽。各地要树立全国眼光、全球视野,眼睛不要光盯着周边,思维不要局限在局部,各级领导干部要成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行家里手,把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项目工作上,把招商范围扩大到国内重点地区、扩大到世界500强。市县两级要联动招商,乡镇街道不要去招商,各部门既要招商引资,也要在项目审批、要素配置、环评能评、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做好服务工作。三是推动办法要多。多从主观找原因,发扬钉钉子精神,用科学的办法、市场的手段,确保大项目好项目发现得到、拼抢得到。创新项目招引机制,运用好产业链招商、商协会招商、资本注入式招商、反哺式招商等方式。创新项目保障机制,用最快的速度让最好的项目获得最优的资源要素。创新项目推进机制,用目标倒逼责任、用时限倒逼进度、用督查倒逼落地,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第三项任务,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千方百计发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作用。发挥重大科创平台对高端人才的吸附作用、对科研机构的聚合作用、对重大科技攻关的组织作用,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一要以需求为牵引抓科技创新。强化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新赛道”布局,让科学家研判技术前景、让企业发现市场需求、让市场验证技术价值。要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健全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深入推进高校院所创新体制改革,完善国有企业创新考核激励制度,全面升级现有人才计划,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和免责机制,不断激发创新动力活力。二要以产业化为目的抓科技创新。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发挥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集群等重大创新平台功能,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联动发展。要实行“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制度,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健全“企业出题、能者解题、市场阅卷”的科研项目立项和实施方式,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三要以企业为主体抓科技创新。支持领军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央企等来皖设立研发总部、区域研发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要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抢占终端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迭代主导权、行业标准定义权、价值格局分配权。要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合肥滨湖科学城,依托安徽创新馆建设全省统一科技大市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安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四项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实效导向,强力推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要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我们的言行做起,坚持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针对我省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深化“放管服”改革,系统谋划推进创建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工作,在有条件的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让企业评判营商环境,让营商环境成就企业。要关注企业“生存之难”,从市场主体的角度和群众的角度来改进我们的工作,切实解决受疫情冲击、成本上涨、能源“双控”、产业链供应链不畅等因素影响的停产停业问题,对承载大量就业的市场主体要兜住底线,对高成长型中小微企业要加大支持,对传统企业要推动转型升级,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普惠金融支持。要解决企业“发展之困”,开展“一屏通办”改革,升级“皖事通办”平台,持续精简涉企经营许可,推动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把方便留给群众和企业,把麻烦留给自己。要实现企业“预期之稳”,统筹落实制造强省、科技创新、减税降费、创新创业、资本市场、财政支持等惠企政策,要系统集成、优化固化,确保市场主体及时足额享受到政策优惠,让企业吃下定心丸。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增加混合用地供给,开展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建设用地、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建设省级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深入开展数字赋能普惠金融专项行动,引导在皖金融机构争取信贷额度,抓实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机遇,实施上市公司倍增计划,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高标准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基础平台,统筹政务信息化集约建设,深入推动数据归集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做到应享尽享。


第五项任务,就是千方百计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系统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特别是要与沪苏浙一道更加主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走深走实,统筹推进合肥都市圈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西大别山革命老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协调发展。承担国家战略的市县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通过项目招引促进产业园区建设,加速产城融合发展,推动投资上规模、建设上水平、产业上能级,在全省发展中发挥增长极作用。当前要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既要建好城镇“面子”,又要做实城镇“里子”。我们要统筹城镇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持续强化城镇核心功能,既注重显绩、也注重潜绩。一方面,城镇“面子”要干净整洁有序。“面子”有新有旧是正常的,关键要干净整洁有序,一个地方“脏乱差”,既影响群众生活也影响投资环境。要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中心城市能级提升工程、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程,尊重历史文化沿革,推动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科学精细实施城镇管理。另一方面,城镇“里子”要安全稳定。加快补齐城镇基础设施短板,供水、排水、燃气、电力等地下管线一定要安全运行。既要推进产业发展,又要同步推进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抓园区项目、增强产业支撑力。抓实项目载体,招引一批有利于产业集聚、服务配套、集聚人口的重大项目,以项目夯实园区支撑力、提升城市竞争力。另一方面,要抓服务配套、增强城镇承载力。推动城镇规划配套符合产业发展、产业规划嵌入城镇发展,高标准推进开发区(园区)和城镇转型升级、提质扩量,同步推进产城融合,提高城镇化率。


(三)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五项重大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深刻阐释了五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坚决贯彻部署要求,结合安徽实际,进一步找准落点,做到谋定后动、行稳致远。


第一,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推进共同富裕既要通过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又要通过合理制度把“蛋糕”切好分好;既要尽力而为,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也要量力而行,不搞道德绑架、劫富济贫,不搞“福利主义”。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主渠道作用,以壮大实体经济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支持灵活就业。要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和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促进中等收入群体扩围增收。要在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把政府财力和市场力量结合起来,把保障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有机结合起来,做好教育、医疗、养老、生育托育、社会保障等民生工作,大力实施“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工程”,在群众最关心的领域做好民生工作。要在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需求,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要在促进物质富裕的同时促进精神富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强做实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规范和引导资本有序发展。要准确把握中央意图,趋利避害、扬长补短,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有效控制资本的消极作用。要设置“红绿灯”,防止资本野蛮生长。要戴上“紧箍咒”,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要树立“风向标”,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实施民营经济上台阶行动计划,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


第三,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要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要稳住农业基本盘,严守耕地红线,加强种业强省建设,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继续抓好化肥、农药等农资保供稳价,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奖补资金,加快建设长三角能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要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绣花”功夫建设美丽乡村。要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持过渡期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和新的致贫。抓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扩大“三变”改革覆盖面。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产业振兴的重中之重,让农民分享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结合“创业安徽”建设,多措并举拓展农民工就业渠道。


第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要认真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落实省委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系,既防“黑天鹅”、又防“灰犀牛”。要堵后门、开正门,抓好政府债务化解。严肃财经纪律,加大违规举债问责力度,健全隐性债务常态化监测与化解机制,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要分析隐患、排雷拔钉,抓好金融风险防范。压实地方党政、金融监管、行业主管、纪检监察和企业主体等各方责任,探索建立一体化风险处置机制。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行业监管责任,加强风险隐患排查和预警,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要依法依规、将心比心,抓好信访维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考核跟群众来信来访挂钩,建立清单化、闭环式信访工作机制。要深入落实省级党政领导干部接访下访规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都要带头接访下访、包案化解、阅批群众来信。


第五,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要全省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考虑,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对“双控”“双碳”工作统筹考虑、不简单层层分解,探索建立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争取“外电入皖”,指导大企业特别是省属企业保供稳价。抓住能耗“双控”制度调整机遇,抓紧谋划上马一批光电、风电、氢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项目,增加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支持现代煤化工、农资产业加快发展,用好央行低碳金融工具。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全面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升级版,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生态廊道和皖南、皖西生态屏障建设,加快建设美丽安徽。


三、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安徽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同党中央对标对表,切实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第一,要把抓落实体现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际行动上。要强化政治意识,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关于加强新一届省委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作为党内政治要件,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领导,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督查问责机制,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安徽见行动”。要树牢全局观念,从全国看安徽、从全局看局部,始终胸怀“两个大局”,时刻了解党中央在关注什么、强调什么、推动什么,自觉在党和国家大局中思考谋划、推动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国家战略,以安徽的稳中有进为国家宏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多做贡献。要发扬斗争精神,进一步增强荣誉感和使命感,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敢于较真碰硬、挑重担子、啃硬骨头,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第二,要把抓落实体现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上。安徽要实现在全国争先进位,既要纵向比,更要横向比。强化“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意识,敢于同先进比高下,敢于同自己过不去,把“争”的参照物定得更高些,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些,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国一流的坐标系中去衡量,确保所承担的任务在全国横向比较中都能获得高分、确立胜势,让标兵越来越近、追兵越来越远。既要保持定力,更要只争朝夕。无论外部环境怎么变,都要坚定干好自己的事,对事关长远的工作保持定力;对现在就要干的工作要不等、不停、不看,任务一布置马上就去落实,职责范围内的事,上级没部署也要及早去谋划。既要先谋后动,更要谋定就干。不把长期目标短期化、系统目标碎片化,按照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抓部署、抓落实、抓督查,牢牢把握主动。既要层层压实,更要遵循规律。省级处于中观层面,重点是落实好中央部署,谋划好全省发展,指导好市县工作。市县处于微观层面,重点是结合地方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确保各项工作符合中央精神、顺应群众期盼。


第三,要把抓落实体现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实际行动上。要强化责任意识。坚持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要始终坚持“肩上有担、心中有责”,把担当尽责的劲头鼓起来、把干事创业的精神立起来,有热情、有激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要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引导干部实干担当,让“躺平式干部”躺不住、让混日子的没有市场。要发扬务实作风。自觉践行“三严三实”,聚精会神抓牢发展第一要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狠劲,一抓到底,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做到目光所至看到问题、耳听范围想到问题、所思所想直面问题、所作所为解决问题。要健全为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要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带头过紧日子。要增强能力本领。增强本领恐慌意识,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优化知识结构,真正对主责主业懂行在行,切实提高履行职责的专业化能力和素养。不仅要掌握经济学知识、科学知识,还要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强化生态观念,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时至岁末年初,要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助企纾困、民生保障、送温暖等工作。


【制作团队】

值班统筹|丁艳

主播:汪后强

剪辑:秀丽 |审听:江淮杂志 王卓

编辑:陈珺  丁艳| 复核: 丁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

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播送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

by:人民出版社

十九届六中全会重要文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简称:十九届六中全会),于2021年11月8日~1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十九届四中全会说了啥?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第四次全体...

by:喜马拉雅小红花

十九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

这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音员播送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

by:人民出版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微音频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微音频》由成都市双流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版块栏目有主题领读、辅导百问等。...

by:空港之声

2020第十九届中学生古诗文大赛

主讲:赖小晶,北京大学毕业。免费提供古诗文大赛初赛试卷答案,索取微信:17321121852。专辑电子版及考试资料,加入学习交流群,微信:sxldln。为帮助...

by:书香里的流年

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入耳、入脑、入心”,那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是如何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呢?

by:喜马拉雅小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