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篇】069《杂诗》其二 王维

2023-07-06 06:28:1305:22 1099
声音简介

读一首诗,品一幅画,聊一段故事





《杂诗》其二王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qǐ)窗前,

寒梅著zhuó花未?


译文: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之情,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的、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来表达这种情感。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之后终于问出了“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著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家人的情况,反而问梅花开没开花?这句初读感到突兀,细品则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最触动心弦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事情,这窗前的寒梅很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事情。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也自然成了诗人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也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的空间。

       开元九年(721年)王维到长安应试。当时的王维踌躇满志,对及第充满信心,一天,他忽然听说诗人张九皋通过玉真公主的途径,已得到取殿试第一的许诺(张九皋就是张九龄的弟弟,玉真公主是唐玄宗的妹妹)。于是王维就与自己的好友岐王商议,岐王给王维出了一计,让他准备好自己的诗作,并且练熟一首琵琶曲《郁轮袍》,五天后为他引见玉真公主。岐王将王维精心打扮,他妙年洁白,风姿倜傥的超凡形象,备受公主青睐。公主向岐王李范询问王维的情况,岐王说“知音者也。”公主听出话外有音,命取琵琶来让王维弹奏。王维胸有成竹,弹出一首新曲《郁轮袍》,精湛技艺,曲终满堂宾客无不动容。 公主很是惊奇,歧王又介绍:“他不仅懂音律,诗词也是没人能超过他。”王维即献上怀中诗卷,公主读毕惊骇至极说:“这些都是我平时吟诵的诗,原以为古贤佳作,没想到是你的诗作?”后对王维以贵宾之礼善待,并对王维说“你才华横溢,不登榜首更待何人?”由宫婢传话下去,主考官当然心领神会。 殿试之上,王维终于“大魁天下”,从此踏上仕途,名扬四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猫眼探长

掌声必须送上呀!

哎悠乐乐 回复 @猫眼探长

😘😘

猜你喜欢
每天一首古诗词

一天一首古诗词,21天免费学。1孩子大胆张口,练口才、背古诗双管齐下!2跟着古诗词学写作、一不小心出口成诗。扎仍兔费学古诗3。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让孩子赢在语文...

by:孙岩读书学堂

每天一首古诗词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研,笔花香。夏读书。日正长,晨早起,至落阳。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写文章。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by:晚青风

每天一首古诗词

本专辑内容来自“文旅之声”公共数字文化专题。专辑收录经典诗词作品,用恬静的朗读向您展示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如何用严格的韵律、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

by:文旅之声

枕上诗词: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诗词歌赋入梦来

by:夏锦曦

每天一首诗词助茶香

中国是茶的国度,也是诗词的国度。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慕诗客,爱僧家,文人墨客更是为茶留下了诸多的千古佳句。泡一杯清茶,诵两首茶诗。茶悦人生,诗助茶香。爱茶人,当...

by:蝴蝶玉簪花

365天,每天一首好诗词

小时候读古诗,只知道吟咏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便觉得不错,并不会去细细品读这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用词之妙。当然现在读来,才慢慢体悟出这首极简的诗词背后所使用...

by:日知books

每天一首古诗词(300首)

300首适合学龄前和小学生的古诗词

by:明天会更美好58

每天一首诗

每日一读,每日一首诗,只为行走在路上我是主播猫鱼饵,一个做了近20年护肤品和古董瓷器珠宝玉器的资深收藏者。一个在杭州跟吴山居和西泠印社做了6年邻居的珠宝店主。一...

by:猫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