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诗词 | 唐诗篇】082《菊花》元稹

2023-07-06 06:28:1105:50 1259
声音简介

读一首诗,品一幅画,聊一段故事


《菊花》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 秋丛:指丛丛秋菊。舍(shè):居住的房子。陶家:陶渊明的家。“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的感觉。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到夕阳西下,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反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最后的凋谢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这就回答了爱菊的原因,也阐明了其中的道理。其中,当然也含有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读完了诗,我们再来聊聊元稹和白居易的故事。历史上称元稹和白居易为“元白”,他们俩绝对算得上志同道合的知己。他们在公元802年左右结识,一同登科,并一同到秘书省当校书郎。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形影不离。在他们相识的三十余年中,彼此唱和诗作达千余首。白居易的许多诗篇都受到了元稹的启发。公元809年,元稹出任监察御史,奉命调查泸州监官任敬仲,元稹在骆谷道驿站休息时,见到驿站墙上有好友白居易留下的诗句,于是题诗、随后元稹出骆谷至汉中,发生了一件中国文学史上千里共良宵的传奇佳话。当晚元稹梦见白居易与他人同游慈恩寺,醒后写下了《梁州梦》,而当日白居易于长安,恰好和弟弟白行简等人去曲江慈恩寺游玩,忆起远处的元稹,赋诗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人梦到对方在何处与何人游玩,一人正在那处与他人游玩时也想起对方,两首诗一写于长安,一写于梁州,一写居者之忆,一写行人之思,一写真事,一写梦境,但却不约而同地写在同一天,还如同当面唱和的一样,这是一种怎样的默契和感情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每天一首古诗词

一天一首古诗词,21天免费学。1孩子大胆张口,练口才、背古诗双管齐下!2跟着古诗词学写作、一不小心出口成诗。扎仍兔费学古诗3。丰富的文学知识积累,让孩子赢在语文...

by:孙岩读书学堂

每天一首古诗词

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研,笔花香。夏读书。日正长,晨早起,至落阳。秋读书,玉露凉,钻科研,写文章。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

by:晚青风

每天一首古诗词

本专辑内容来自“文旅之声”公共数字文化专题。专辑收录经典诗词作品,用恬静的朗读向您展示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如何用严格的韵律、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高...

by:文旅之声

枕上诗词:每天一首古诗词

夜阑卧听风吹雨,诗词歌赋入梦来

by:夏锦曦

每天一首诗词助茶香

中国是茶的国度,也是诗词的国度。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慕诗客,爱僧家,文人墨客更是为茶留下了诸多的千古佳句。泡一杯清茶,诵两首茶诗。茶悦人生,诗助茶香。爱茶人,当...

by:蝴蝶玉簪花

365天,每天一首好诗词

小时候读古诗,只知道吟咏背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的便觉得不错,并不会去细细品读这诗词中所蕴含的意境之美、用词之妙。当然现在读来,才慢慢体悟出这首极简的诗词背后所使用...

by:日知books

每天一首古诗词(300首)

300首适合学龄前和小学生的古诗词

by:明天会更美好58

每天一首诗

每日一读,每日一首诗,只为行走在路上我是主播猫鱼饵,一个做了近20年护肤品和古董瓷器珠宝玉器的资深收藏者。一个在杭州跟吴山居和西泠印社做了6年邻居的珠宝店主。一...

by:猫鱼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