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解读他自己的《老子》(一)

2022-10-21 01:50:0503:03 42
声音简介

 同一本书,每个人读后都会变成自己的书。韩非子《喻老》,即是用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来解释《老子》的哲学思想。那就是韩非子的《老子》了。

韩非子讲到一个故事,有个北方少数民族狄国人向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的庶子)进献大狐狸和黑豹的皮。这可是又大又漂亮的珍贵皮毛呀。晋文公接受这个贵重的礼物,却感叹道:“这两种动物都是皮毛美丽贵重。正因为它们的皮毛贵重美丽而自己害了自己。”

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徐偃王以仁义治国,长行仁义,威德日远。与楚国交战,为了名声,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而被楚国所灭。韩非子说,国君因为爱好自己的名声而犯错误,徐偃王就是这样的代表呀。

公元前658年(晋献公十九年),晋献公用屈地(晋国地名,产良马,位于今山西石楼东南)出产的良马和垂棘(晋国地名,出玉石,具体地点不详。)出产的璧玉作为礼物向虞国借路。虞国同意借路,晋国就灭了北虢国。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二十二年),晋献公再次向虞国请求借路讨伐南虢国,虞国大夫宫之奇向虞君进谏说:“不能借路给晋国了,否则将灭亡虞国。虞国与虢国,是嘴唇与牙齿的关系。嘴唇没有了则牙齿就寒冷。”虞国公不听劝告,继续答应借路给晋国。同年冬天,晋国灭亡虢国。待晋军班师回国路过虞国,顺道晋军就灭了虞国。当年送过去的良马和璧玉呢,又回到了晋献公手里,晋献公拿着壁玉,看着马笑着说:“玉还是我的玉,马还是我的马,可惜也老了。”这就是成语典故“假道伐虢”、“唇亡齿寒”的出处。

韩非子说,虞君欲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不听宫之奇,故邦亡身死。虞国的君主想要得到晋国屈地产的良马和垂棘产的璧玉,不听从宫之奇的劝谏,所以他的国家灭亡而自己失去生命。

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僭于欲得。”罪过没有比可以引起欲望更大的了,祸患没有比不知足更大的了,过失没有比贪欲更惨痛的了。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韩非子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后人称韩非子或韩子,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

by:大鱼游山河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韩非子》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

by:YD工作室

韩非子

韩非先生,赢政受教

by:正道者

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

by:儒释道传统文化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by:故磊溪边

韩非子

《韩非子》又称《韩子》,是中国先秦时期法家代表思想家人物韩非的论著,为法家集大成的思想作品,为韩非对社会各种领域的思维,有系统的对政治策略立场主张的阐发,全面性...

by:zhyh

韩非子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又称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新郑(今属河南)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

by:华羽苑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