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尼克松访华,改变了这个美国少年的一生

2023-05-01 18:19:0103:35 10.3万
所属专辑:环球观察
声音简介

美联社资深记者泰德·安东尼参与了这家美国媒体对北京冬奥会的报道工作,而据他自述,他与中国的缘分可以追溯到40多年前,当时他还在上小学。美联社2月22日发表安东尼的文章,题为“一个美国人的人生因尼克松的中国之行而改变”。

作者在文中回忆说:“每天下午,午休之后,我们会在芳草地小学的音乐室里集合。老师会发一张歌单,是油印在浆纸上的。我们站得笔直,唱曲调激昂的中国歌曲。那是1979年的秋天,我11岁。三个月前,我还坐在美国匹兹堡的体育场,看着匹兹堡海盗队的棒球比赛。”

“突然间,我已身处当时美国国内所说的‘红色中国’的腹地。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的几个月里,我家是最早搬到中国的美国家庭之一,而一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此事的重大意义。”

50年前的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北京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举行会谈。7年后,即1979年1月1日,美国总统卡特和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正式确立两国的外交关系,中美正式建交。

作者称:“我11岁时能前往中国的部分原因在于邓小平推动的改革开放。当中国向美国开放时,急需英语教学人才。但是,除了母语是英语的人之外,很少有人具有语言教学资格。因此,中国教育部招募了包括我父母在内的一批语言教师,他们是匹兹堡大学的语言学家。”

“就这样,1979年7月中旬,我们成为最早一批搬到中国的美国家庭。我的父母作为‘外国专家’,被安排到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今天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工作一年。”

“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中国人——从芳草地小学的老师到我父母的同事,再到我学汉语后认识的工人——都对美国感兴趣,但对美国人知之甚少。他们喜欢听我谈论棒球、麦当劳(这家美国快餐连锁店十二年后才进入中国),以及让这个自行车王国的每个人都感到惊讶的事情:大多数美国人都拥有自己的汽车。”

作者回忆起1980年2月乘坐火车旅行的经历,“我们一路向西,从北京到四川,最后在那里登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一路上,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小镇,遇到很多当地人,他们以前从未见过西方人——更不用说讲中文带北京口音的西方人。他们围聚在我们身边,看着我们,微笑着,愿意和我们接触。”

他说:“如今在我的脑海里,那些画面被一个新的中国的画面所覆盖,那是一个现代的中国,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一个错综复杂的全球存在,延伸到人类生存的大多数角落。这么多年过去,我想要告诉大家,在那个我当初并未意识到的关键历史时刻,在中国的生活塑造了我这个美国人。”

“上周日,在小时候迁居北京43年后,在首次以驻华记者身份来到这里的20年后,我报道了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两个星期以来,我一直在“闭环”中穿梭,而我喜欢的地方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我在离当年学校不远的地方吃了晚饭,但却不能带同事们去看一看。我闻到了北京冬天的空气,如今早已没有了煤的气味。无法故地重游让我失望,但也能接受。那个中国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复杂的国家,但同样令人激动,甚至更令人激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桑桑莫晚

妈呀 听哭了

猜你喜欢
尼克松-领袖们

最好的领导类书籍。像尼克松这样拥有世界上最高层面领导实战经验的人,他的经历、眼界和判断非一般人可比拟。而且可读性非常强,文笔幽默、眼光犀利。丘吉尔戴高乐麦克阿瑟...

by:康拉德阿登纳

尼克松《领袖们》

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结识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重要领导人,他对这些影响世界历史的人物进行了栩栩如生的描述,包括中国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到台湾后的蒋介石,认...

by:3024之声

《尼克松其人其事》

本书是从《理查德尼克松》《尼克松与洛克菲勒》及尼克松本人写的《六次危机》三本书中主要章节编译而成。对于了解尼克松从政经历、竞选总统、担任副总统期间的活动有一定助...

by:小八扇屏

尼克松著:《领袖们》

【美】尼克松著刘湖等译

by:江涵余音

真正的战争—尼克松(完)

充分阐述了世界政治、军事的走势和角逐

by:大海薇澜

尼克松回忆录 | 总统传记

有任何疑问,欢迎留言或者私信反馈,本人会及时更正。同时也欢迎订阅点赞收藏转发~制作不易,欢迎5星好评~【内容简介】尼克松是冷战时代的一位有特色的美国政治家。在当...

by:雷锋做事不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