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课后问答

2022-09-28 17:24:0709:29 130
声音简介

一、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用二分法,则一个民族的文化无非由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部分构成;若采用三分法,则一个民族的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与思想文化。无论怎样划分,精神文化或曰思想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精神文化(或思想文化)这一部分中,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内容,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军事思想、伦理思想、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在整个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甚至互相交叉包含,情况纷纭复杂。但是有一点非常明确,那就是我们有一个基本共识——“文学是人学”、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即文学的核心与焦点是“人”。由此看来,文学包容了属于人的一切方面,还不仅仅是精神文化(思想文化)这一部分。


说起杜甫,人们往往把他的诗歌称作“诗史”,他的作品具有“史”的价值,具有包罗整个社会历史的宽阔容量;谈到曹雪芹的《红楼梦》,许多学者往往会说它是一部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具有涵盖整个没落时期封建社会所有方面内容的能力,更不必说它包容与涵盖了意识形态(精神文化)的所有方面了。既然如此,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典籍数量方面看,中国古代文学也占有最大的比重,它理所当然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哪些作家和作品最具代表性?


从表现对象看,中国古代文学涉及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无一遗漏;


从思想内容看,中国古代文学包含了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无一不及;


从文学体裁看,中国古代文学有诗歌、散文、戏曲、小说等各种形式,丰富多彩;


从历史时发展看,中国古代文学每个时期都有具体的代表文学,如先秦的诗骚,史传与诸子散文,汉代的乐府诗,古诗与大赋,魏晋六朝时期的五言诗、唐代众体全备的诗歌繁荣景象,之后的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学云蒸霞蔚、灿烂辉煌的局面;


从共时性的角度看,则每个时代均构成了多体并存、争奇斗艳的特殊景观。如诗词曲,《诗经》的“国风”、屈原的《离骚》、曹植的《白马篇》、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秋兴》、白居易的《琵琶行》、苏轼的《水调歌头》、李清照的《声声慢》、辛弃疾的《摸鱼儿》、马致远的《秋思》等,如戏剧,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如明清小说,冯梦龙的“三言”、凌濛初的“二拍”、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吴承恩的《西游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红楼梦》等,最具代表性和典范意义。



三、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建设具有什么借鉴意义?


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对于今天的文学创作来说,有利于引导作家关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发扬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特色优势,描写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生活,表现人民群众的普遍要求和根本利益,满足大众的文化需要和情感追求,避免和矫正当代文学创作实践中存在的脱离现实生活、迎合低级趣味、随意粗制滥造的不良现象。对于今天的文化建设来说,有利于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我国具体国情进行文化对策的研究和实施,贯彻党中央关于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普遍提高大众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欣赏水平,进一步增强中国的软实力等。所以,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文以载道”这一教化传统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在今天还有无积极意义?


“文以载道”这一教化传统贯穿于整个中国文化史的发展历程之中,自先秦提出,历两汉、魏晋、唐宋而下,其间虽有起伏变化,但其基本内涵与历史脉络始终保持了传承与联系。“文以载道”的主要内涵是要求文学必须承载正确、充实而深刻的思想内容,担负传承、发扬、实践圣人之道的社会责任。而“道”之一词,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思想派别那里,却有不同的思想内涵。道家之道不同于儒家之道,儒家之道亦不同于佛家之道,但“文以载道”作为中国传统之道,则以儒家之道为主,兼容道家及佛家之道的成分。在古代,它对发挥文学传扬儒家思想道德,补查社会政治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抛开其特殊的历史内容,从对文学社会功能的一般意义上来要求的话,当然仍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引导作家注重提高创作的思想水平,为大众提供高层次的精神食粮,弘扬中华民族坚守道义、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



五、国古代文学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①关注现实的理性精神。在儒家思想指导下,中国古代文学家具有共同的人生目标,“治国平天下”以及共同的心态——“兼济天下”和“独善其身”的人生价值取向,形成了以诗文为教化的文学功用观,使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和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


②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以文为手段,以道为目的,宣扬政治思想和社会斗争。


 =3 \* GB3 ③写意手法和中和之美。


a中国古代文学的写意手法和抒情性质使其成为古代中国人的心灵记录。成为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好窗口。同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空灵的,非形似而神似的,中国历代文学家所憧憬的是变幻莫测,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艺术化境界。


b儒家倡导的“中庸”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诗教说,情感宣泄上的适度和表现手法上的简约,使中国古代文学总体上含蓄深沉意味隽永,具有中和之美,是中华民族平和、宽容、偏重理性的民族特征在中国文学中的积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风月折存

什么时候更新啊美女姐姐🥺🥺

舞宁Gail 回复 @风月折存

明天更~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慕声小课后期班

【讲师介绍】天杨:岭尚文化传媒创始人、线下实体外出指导经验丰富后其代表作:《贞观憨婿》3亿收听量《西游记少儿版》2.6亿收听量《顾少,你的小祖宗下凡了》1.4...

by:婳姎

喜马课后作业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by:娴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