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 醉时歌: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2022-06-06 17:22:5109:43 275
声音简介
皆叹诗仙斗酒诗百篇,可见诗圣醉歌破愁颜?
醉时歌 杜甫
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无所事事的人个个身居高位,广文先生的官职却很清冷。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
豪门之家吃厌了米和肉,广文先生的饭食反而不足。
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宋。
先生的品德超出羲皇,先生的才学胜过屈宋。
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
德高一代的人往往不得志,扬名万古却又有何用?
杜陵野客人更嗤,被褐短窄鬓如丝。
我杜陵野客更受人们讥笑,身穿粗布衣裳两鬓如丝。
日籴太仓五升米,时赴郑老同襟期。
穷得天天在官仓买米五升,经常拜访郑老,我们胸襟默契。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
得了钱我们往来相见,买些好酒毫不迟疑。[6]
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乐极忘形,呼唤我和你,痛饮的豪情真是我的老师!
清夜沉沉动春酌,灯前细雨檐花落。
深沉的清夜我们劝饮春酒,灯前闪烁的屋檐细雨如花落。
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
狂欢高歌像有鬼神相助,哪知道人饿死还要填沟壑。
相如逸才亲涤器,子云识字终投阁。
司马相如有才能亲自洗食器,扬雄能识字终于要跳下天禄阁。
先生早赋归去来,石田茅屋荒苍苔。
先生早些赋一篇《归去来》,免得瘠田茅屋长满青苔。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
儒术对我有什么用?孔丘、柳下跖都已化成尘埃。
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
听了这些话,心里莫悲伤,我们生前相遇,把酒喝个畅快!
注释
1、衮衮:众多。
2、台省:台是御史台,省是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都是当时中央枢要机构。
3、广文先生:指郑虔。因郑虔是广文馆博士。
4、冷:清冷,冷落。
5、甲第:汉代达官贵人住宅有甲乙次第,所以说“甲第”。
6、厌:饱足。
7、出:超出。
8、羲皇:指伏羲氏,是传说中我国古代理想化的圣君。
9、屈宋:屈原和宋玉。
10、杜陵野客:杜甫自称。杜甫祖籍长安杜陵,他在长安时又曾在杜陵东南的少陵附近住过,所以自称“杜陵野客”,又称“少陵野老”。
11、嗤:讥笑。
12、褐:粗布衣,古时穷人穿的衣服。
13、日籴:天天买粮,所以没有隔夜之粮。
14、太仓:京师所设皇家粮仓。
15、时赴:经常去。
16、郑老:郑虔比杜甫大一、二十岁,所以称他“郑老”。
17、同襟期:意思是彼此的襟怀和性情相同。
18、相觅:互相寻找。
19、不复疑:得钱就买酒,不考虑其他生活问题。
20、忘形到尔汝:酒酣而兴奋得不分大小,称名道姓,毫无客套。
21、檐花:檐前落下的雨水在灯光映射下闪烁如花。
22、有鬼神:似有鬼神相助,即“诗成若有神”“诗应有神助”的意思。
23、填沟壑:指死于贫困,弃尸沟壑。
24、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
25、逸才:出众的才能。
26、亲涤器:司马相如和妻子卓文君在成都开了一间小酒店,卓文君当炉,司马相如亲自洗涤食器。
27、子云:扬雄的字。
28、投阁:王莽时,扬雄校书天禄阁,因别人牵连得罪,使者来收捕时,扬雄仓皇跳楼自杀,幸而没有摔死。
29、归去来:东晋陶渊明辞彭泽令归家时,曾赋《归去来辞》。
30、孔丘:孔子。
31、盗跖:春秋时人,姓柳下,名跖,以盗为生,因而被称为“盗跖”。
摘要
《醉时歌》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叙述自己和郑虔的不幸遭遇,诗中充满了嘲笑和自嘲。全诗可分四段:首段是先嘲讽郑虔;第二段是嘲笑自己,实际上也就是嘲笑世人;第三段则举出司马相如、扬雄,似乎是给自己解嘲,实际上是以此来进一步嘲笑当时的整个社会;末段明嘲儒术,暗讽时政。此诗既显示出朋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又表达了那种抱负远大而又沉沦不遇的焦灼苦闷和感慨愤懑之情。[4]
作品赏析
这首赠诗不是一般的叹老嗟卑、牢骚怨谤,而是伤时钦贤之作,诗人将激烈的郁结情绪用蕴藉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全诗可分为四段,前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六句。
从开头到“名垂万古知何用”这八句是第一段。第一段前四句用“诸公”的显达地位和奢靡生活来和郑虔的位卑穷窘对比。“衮衮”,相继不绝之意。“台省”,指中枢显要之职。“诸公”未必都是英才,却一个个相继飞黄腾达,而广文先生,“才名四十年,坐客寒无毡。”那些侯门显贵之家,精粮美肉已觉厌腻了,而广文先生连饭也吃不饱。这四句,一正一衬,排比式的对比鲜明而强烈,突出了“官独冷”和“饭不足”。后四句诗人以无限惋惜的心情为广文先生鸣不平。论道德,广文先生远出羲皇。论才学,广文先生抗行屈宋。然而,道德被举世推尊,仕途却总是坎坷;辞采虽能流芳百世,也解决不了生前的饥寒。
第二段从“广文先生”转到“杜陵野客”,写诗人和郑广文的忘年之交,二人像涸泉里的鱼,相濡以沫,交往频繁。“时赴郑老同襟期”和“得钱即相觅”,仇兆鳌注说,前句是杜甫去,后句是郑虔来。他们推心置腹、共叙怀抱,开怀畅饮,聊以解愁。
第三段六句是这首诗的高潮,前四句樽前放歌,悲慨突起,是神来之笔。后二句似宽慰,实愤激。司马相如是一代逸才,却曾亲自卖酒、洗涤食器;才气横溢的扬雄就更倒霉了,因刘棻获罪而被株连,逼得跳楼自杀。诗人似乎是用才士薄命的事例来安慰朋友,然而读者只要把才士的蹭蹬饥寒和首句“诸公衮衮登台省”连起来看,就可以感到诗笔的针砭力量。
末段六句,愤激中含有无可奈何之情。既然仕路坎坷,怀才不遇,那么儒术拿来也没有用了,孔丘和盗跖也可以等量齐观了。诗人像这样说,既是在评儒术,暗讽时政,又好像是在茫茫世路中的自解自慰,一笔而两面俱到。末联以“痛饮”作结,孔丘非师,聊依杜康,以旷达为愤激。
诸家评论这首诗,或者说悲壮,或者说豪宕,其实悲慨与豪放是兼而有之的,而以悲慨为主。普通的诗,要么是豪放易尽(一滚而下,没有含蓄),要么是悲慨不安(流于偏激)。杜甫的诗豪放而不失蕴藉,悲慨而无伤雅正,这首诗就是一个例子。[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概作于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此时已经是杜甫困守在长安的第十个年头了,由于仕途坎坷,社会黑暗,诗人的牢骚愤怨自然也与日俱增。根据诗人的自注,这首诗是写给好友郑虔的。[2]
作品评价
《杜臆》:此篇总是不平之鸣,无可奈何之词,非真谓垂名无用,非真薄懦术,非真齐孔、蹠,亦非真以酒为乐也。杜诗“沉醉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即此诗之解,而他诗可以旁通。自发苦情,故以《醉时歌》命题。
《唐诗快》:诗特豪横奔腾,不可一世。
《义门读书记》:目空一世而不露轻肆之迹,人但以为旷达耳。
《茧斋诗谈》:衰飒事以壮语扛之,所谓救法也。如“灯前细雨檐花落”,苍莽中忽下幽秀句,人不诧其失群,总是气能化物。
《唐宋诗醇》:“清夜沉沉”两语,写夜饮之景,妙不容说;“但觉高歌”二句,跌宕不羁中权有此,使前后文势倍觉生色。
《唐诗别裁》:转韵出韵,此诗偶见(“先生有道”二句下)。悲壮淋漓(“清夜沉沉”六句下)。本《庄子·盗蹠》篇,见贤愚同尽,不如托之饮酒。故作旷达语,而不平之意仍在(末四句下)。
《读杜心解》:前段,先嘲广文,次自嘲,而以“痛饮真吾师”作合,是“我”固同于先生也。后段,先自解,次为广文解,而以“相遇且衔杯”作合,是劝先生当与“我”同也。“广文先生”、“杜陵野客”,迭为宾主,同归醉乡。
《杜诗镜铨》:张云:开手以富贵形贫贱,起得排宕。悲壮淋漓之至,两人即此自足千古。
《石洲诗话·渔洋评杜摘记》:“相如二句应酬。结似律,不甚健。”(方纲)按:……“相如”、“子云”一联,在“高歌”一联下,以伸其气,乃觉“高歌”二句倍有力也。此犹之谢玄晖《新亭渚别范云》诗“广平”、“茂陵”一联,必借用古事,以见两人心事之实迹也。……愚尝谓空同、沧溟以格调论诗,而渔洋变其说曰神韵;神韵者,格调之别名耳。渔洋意中,盖纯以脱化超逸为主,而不知古作者各有实际,岂容一概相量乎?至此篇末“生前相遇且衔杯”一句,必如此乃健。而何以反云“似律不健”耶?
《网师园唐诗笺》:“请夜”四句,兴往情来,淋漓酣适。一路豪爽之笔,挥洒自如,却有结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皆叹诗仙斗酒诗百篇,谁见诗圣醉歌破愁颜?忘年莫逆难中樽前欢。

猜你喜欢
杜甫传|童书&杜甫

稳定日更30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杜审言是著...

by:天喜de电子书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y:lie流伶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by:Ary远方

杜甫传

:杜甫字子美,祖籍原是京兆杜陵。因他十三世祖晋代名将杜预的曾孙杜逊于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成了襄阳杜氏的始祖,故史书上说他是襄阳人。实则杜甫生在巩县城东二里的瑶湾。...

by:仰山慕云

杜甫传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by:张糖果不是糖果

杜甫传

诗人杜甫经历了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歌反映大唐兴衰,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誉为“诗史”。杜甫也是一个很重视友谊的人许多著...

by:馨韵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