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国甲卷】主题“可为与有为”范文《心向作为》

2023-09-30 04:33:0204:31 2508
声音简介
【真题回顾】

2021年 全国甲卷
适用地区: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

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历程。在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已经深深融入我们的血脉和灵魂。我们过的节日如“五四”“七一”“八一”“十一”,我们唱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们读的作品如《为人民服务》《沁园春·雪》《荷花淀》《红岩》,我们景仰的革命烈士如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杨靖宇,我们学习的榜样如雷锋、焦裕禄、钱学森、黄大年,等等,都给予我们精神的滋养和激励。我们心中有阳光,我们脚下有力量。我们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请结合材料,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满分范文】

《心向作为》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征程,带领中国人民走进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如何有所作为?答曰:“心向作为。”

“心向作为者”,引时代之潮流,担国家之重任,燃青春之星火,照前路之通达。百年前,陈独秀和李大钊地跨南北而相约建党,同为青年,陈李二人之约可称佳话。在秩序混乱、亟待和平统一的当时,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已成不可阻挡之势,有为者敢为天下先,不畏流言蜚语,不惧列强顽寇与时局的黑暗,为生民立命,为百姓谋安定与和平。看往昔,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以笔为枪,以尖锐的文章改变了国民之思想,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与崛起。视如今,国人未辜负鲁迅先生的期望—科学工作者们刻苦钻研,攻坚克难,创造了“嫦娥号”飞天、“蛟龙号”入水、“天问一号”着陆火星等许多惊人的奇迹;一代又一代护林人让塞罕坝变绿洲……心向作为者,举精神之旗帜,领事业之进步,引科技之发展,助国家之富强。

或问:“孰能有为?”答曰:“欣向有为。”

“欣向有为者”,不言利益,不念安危加身,脚踏实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中国科学家们不因苏联撤走专家而一蹶不振,而是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将数十载青春与光阴交付于神圣而伟大的国防事业当中,用最短的时间为中国研制出了强大的国防战略武器;袁隆平院士历经艰辛与坎坷,带领团队尝试上千种稻型而终得“野败”,他们研究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还为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心向作为”与“欣向有为”缺一不可,彼此相承。如今,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中国有无数“作为者”与“有为者”竞相奔赴于时代的舞台,向世人展现了新时代的中国奋斗者的风采。

党旗飘飘,前路迢迢,红船精神,永不褪色。今日中国的宏伟终将成为厚重的历史,来日中国的篇章将待我辈撰写。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心向作为,不忘初心,坚定理想,敢为人先,欣向有为,共创美好未来。

【名师点评】

1、行文思路清晰,观点鲜明。文章开头从作文题中的材料切入,主体部分分别从“心向作为”“欣向有为”两个方面展开,从不同角度选取素材加以论证,条理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2、采用板块结构形式论证,新颖别致。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先解释何为“心向作为者”,并结合鲁迅、中国取得的科学成就等例子阐明“在大有可为的时代如何有所作为”,然后解释“欣向有为者”,同时列举了中国科学家们的例子加以说明,观点既有独立性,又有关联性,文章结构新颖。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三级历年真卷

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第三级,历年真题听力试卷,本音频文件仅供个人学习使用,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等请联系本人及时删除,谢谢

by:一万小时_九铜

吃遍全国

可乐带你去领略各地美食。

by:dj可可乐乐

羊皮卷全集,安利你一下全国

交流咨询请加Vwanzi18132745503【韵涵老师】《羊皮卷》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包括撰写出风靡世界...

by:数字化安利韵涵教练

畅游全国

旅游景点介绍,导游词。

by:忻筱羽

全国故事

这本书有很多的故事,小朋友们尽情听吧是不是也特别喜欢小仙女呢?我实心的播音主持人,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希望我的偶像梵梵姐姐也可以来收听

by:青梅入墙

2018 押题6套 英语 全国Ⅲ卷听力

2018押题6套英语全国Ⅲ卷听力

by:众望67高考

声音主播

877155750

简介:郭旭胜,字亡鸿,号云中漫士,祖籍南京,生于云南文山,现居昆明。云南省诗词学会会员、翠微吟社社员,曾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机关;独立学者、教师,通音律、擅朗诵、能诗、好书,研习并讲授语文、中国文化、普通话、诗歌、写作、书法、朗诵等课程。作品曾发表于《中华诗词》《散文诗》《学生新报》等报刊杂志,也曾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网、网易新闻、云南网、春城晚报等媒体转载引用。先后获各级各类奖项50余次,其中全国性奖项7次、省市级奖项4次、校院级奖项38次,文学类奖项13次、实践类奖项15次、朗诵类奖项8次、演讲类奖项5次、声乐类奖项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