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认识太极拳的松邓音频.m4a

2022-06-08 08:46:2909:45 1327
所属专辑:邓音频太极
声音简介
再谈认识太极拳的松
邓一琳
国术馆梁建平先生所写的认识放松一文,从不同的侧面引述了现代、当代太极拳界一些名人的言论。观点鲜明,语言简洁,整体来说不失为一篇指引方向的、不错的文章。
文中大意是讲,现在人人知道练习太极拳要放松,但对放松一词没有正确的认知。因此,虽然成就了不少名家高手,但也贻误了众多的太极拳习练者、追求者。
正确的认知是:放松是练好太极拳的一种手段或者方法,但不是目的。放松的目的是要得到真正的内劲。通过正确的放松,会达到全身真正松开,从而周身经络自然舒畅,气血自能调和。久之能祛病强身。所以太极拳是融技击与养生为一体的。
文中最后一段强调要真明白何为松、何为不松,才能达到水到渠成。这是在告知人们方法方向,不能急于求成而走偏了,走歪了。
其中关于松与懈,我觉得需要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
松软与松懈不同。我们要的是松而不懈。这不是最终的目的,但可作为各阶段的目标。
如一充满了气的气球,富于弹性,还不会过大而担心爆裂。若只充了一点气,气球还是瘪的,这叫懈。又如一醉汉,浑身软塌塌,需要人扶助他才能站立,甚至就倒地如一滩烂泥,这叫彻底的懈。过去曾听李老师讲过把睡觉的状态立起来,睡觉时是绝对不用力的,而且骨节之间是松开的。但是否可以理解为懈呢?不是懈。因为在这种状态下,你要还能站起来,动起来!
其实松是一种张力状态(叶大密语),是一种松开、松展、松活、松灵的状态。不能懈也不能紧。真正的经络畅通的状态,如一皮管子,里面没有堵塞,没有淤积,水在其中畅通无阻。最重要的是,在转弯的地方不是折角,而是圆润转过去的。
再想想刮痧、针灸。扎针时,医生要求你不要紧张,要放松。因为如果浑身绷紧了,连扎针下去都困难。但如果如一醉汉,筋骨皮肉堆挤在一起,也不好找穴位。所以应该是心意放松、肢体展开、松而活的状态是最佳状态。
纵观这三年来,太极观真的所有课程,康老师一是在讲太极之理,大道理,小道理讲了无数;二是在讲放松等具体方法。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因为是从一个一个具体的部位入手。看似慢,实则一步一个脚印,不觉太难就走过来了。前辈拳谚上所言,虚领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圆裆扣膝等等,还有什么五字诀、十三势歌诀等等,都是在告诉我们一些方法,以及按这些方法做到后身体形成的状态。
我们已经从松上体,松下体,练到了松身的阶段。当然各人入群时间早晚不一,个人感悟与习练程度不同,当然会有差异,差异是正常的。但方向明确,方法至简,最重要的是合乎太极之理。
我们感触最深的是大道至简。康老师用一些简易明了的方法、道具告诉了我们这个理是什么,怎么去做是对的。一个真正明理的、身上有了切身感悟的老师,会用最朴素、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你道理与方法。只需沉下心来去慢慢习练即可。急于求成肯定不行;心态不好会影响修炼功效,一口气不可能吃成大胖子。
但几年下来,我们这个大团体之中已经有了老、中、青练出来的代表。真够快的!所以有榜样的例子摆在前面,就看你练不练了。
后记插曲。
文中最后一段的最后一句引用了老子道德经第二章中的一句话。人之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人之美之为美,斯不美矣。
作者的意思大概是不要刻意去为松,怀着功利心、目的性去做松的时候,松也不松了。或者,如另一人对此句的解读:道理都明白,就是做不到。所以才有叶大密的一句话:不知拳之能松,乃如水到而渠成,固非偶然而至也。
这样解读作者的意图能成立。
但按照康老师对原句的解读是这样的:
无善无恶,无美无丑,无分别心,自然之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此章教人无有分别之心以视万物,通其纷而为一也!若在分善分恶,皆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就是要告诉我们一而二,二而一,无此即无彼,不可舍而求其一。世间无美恶,人心之纷也!
所以,还是按照人们目前对道德经错误的解读来理解吧!三人成虎!
有一个想法,期待能听到康老师来解读道德经!--1544字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听友405690004

刚听了老师的认知松的文章,每次听都有不同的认知,松是心意的松,松是种张力,老师举的水管的例子非常好,而且大多数人都见过好理解。

听友302534835

“松,其实是一种涨力状态”又认识了松的又一层次。对我们初学者来说重要的是做到松而不懈,但“不要刻意去为松,怀着功利心、目的性去做松的时候,松也不松了。”谢谢邓老师!🙏🙏🙏🌹🌹🌹

听友398477826

对松与懈的区别又有进一步的理解。松是心意的放松,是一种张力的状态。谢谢邓老师!

听友101884040

松,其实是一种张力状态,是松开,松展,松灵的状态,是心意的放松,不能懈也不能紧,真正的经络畅通状态。如一皮管子,没有堵塞,没有淤堵,水到渠成,在转弯的地方圆润的转过去。怀着功利心,去刻意做松是不行的,只需沉下心来修炼即可。淑英

猜你喜欢
太极拳教程:陈式太极拳小架

陈氏小架太极拳俗称"小圈拳",陈氏太极小架一路即为小架的首个套路;《拳经》云:“若要拳练好,除非圈练小。”即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无圈,方臻神品。陈式小架太...

by:北语点点

太极拳

太极拳,以中国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

by:魏蓝健康

太极拳史

作品《太极拳史》作者:于志钧此系列仅为个人和大家朗读、学习、欣赏。演读者没有夹杂任何自己主观做出评论和讲解,完全还原本书内容,供听者自行理解感悟。过程中有口...

by:隐之茧

太极拳论

王宗岳: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另有《阴符枪谱》等。见《清史...

by:小巫读经

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1),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2)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

by:簾外雨几闲田

吴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的传承来自不易,拳理柔和细腻,人称君子拳,在各派太极拳里长寿者最多。

by:启真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