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退圈访谈82期:小暖男觉醒记【乐乐妈妈】

2023-05-23 00:12:15143:58 5657
声音简介

乐乐今年四岁多,幼儿园小班马上结束,身边的人都称他为“小暖男”,妈妈觉得和儿子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然而一年以前,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用妈妈的原话叫,那些日子,如黑暗的地狱一般。

乐乐妈妈和爸爸是典型的高知分子,孩子之前走路很晚,因为后来又有了妹妹,乐乐算是奶奶带大的,虽然说话晚了些,但是全家人并未觉得孩子有什么问题。
入圈的契机是因为孩子熟悉的托班老师的离开,孩子很敏感有很大的情绪的不肯让新老师碰他,一个老师提醒乐乐妈妈孩子可能有些问题,妈妈咨询了家庭医生,医生直接建议他进行自闭症筛查,三甲医院的结论说孩子很像,但又推荐去看邹小兵,万国斌,或静进,这三位算是南方最知名的权威了。

爸爸和奶奶坚决的认为孩子没问题,是妈妈过度焦虑了,还是约了静进的进行了诊断,根据观察,给出了是的结果,至少是阿斯伯格,而最后离开时,孩子不管其他,捡地上的饼干屑吃的举动,算是坐实了这个标签。


至此妈妈陷入了绝望之中。我问妈妈为何医生在描述孩子的状态时还算乐观,为何你还会如此崩溃?妈妈说,这个标签背后的网络所呈现出的孩子之后的结局,怎么可能不让你绝望。

妈妈去过机构,去过感同,找过深圳最好的所谓能给孩子提供帮助的地方,因为最初自己确实太无助了,孩子自顾自的说个不停,完全不管妈妈的我行我素,崩溃的情绪,让妈妈难以面对。

三个月之后,妈妈虽然看到了机构让孩子有了一些改变,但是却也让孩子更加的刻板妈妈意识到了不对,决定自己陪伴,但是最初确实非常不容易,孩子动不动就动手打人,情绪崩溃,各种状况百出。
其实乐乐妈妈在孩子走出后,回顾孩子之前的生活时,有些担心当初机构的三个月的训练给孩子带来的一些痕迹,当下她会用更多的有趣的生活去冲淡这些。
而后找了一所真正包容孩子的幼儿园,周末和平时真正的扑上孩子的生活,慢慢的妈妈意识到,自己带着孩子走进更大的外部世界,自己的改变才是孩子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之前的自己几乎不下楼,几乎与其他人没有接触,到现在邀请各种小朋友来自己玩,带着孩子去与其他孩子扎堆,一起放开了去嗨,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状态。

在最初的时候,动不动自己崩掉,恨不得和孩子一起消失,到现在,随着孩子慢慢的内在的打开,他的简单善良,对于他人的爱心,很好的呈现出来之后,妈妈一下子觉得整个世界翻转了过来,妈妈当下觉得把妹妹教育成如哥哥一样的人,是她当下的责任和义务。

具体的听听乐乐妈妈这一年多与孩子一起经历的回忆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2021_02_22

最近在生气之后愧疚~今天听到诺爸说可以表达自己生气的情绪,有点释怀了~我孩子比乐乐小一个月,还没有这种状态,继续努力💪

zrpm

乐乐妈妈的微信有没有分享一下

1888569udll

这个妈妈竟然无形之中有点逗比,半夜把我听笑了,个人感觉医生的说法还是中肯的

听友226398493

听乐乐妈妈所述,应该是坂田中心(大米)以及感统汇上课,我们竟然一样在这2家,和你开始的想法一样,所以陷入机构,目前还没有脱离!你们是不是在南山区的蒙氏幼儿园?

说好的节操呢_j5

张口闭口说遗传爸爸的爸爸是阿斯,初中能沉迷团队游戏篮球的阿斯伯格?可能吗,还说爸爸和他家人都奇怪别人说你你也听不懂吧我发现女阿斯真是伶牙俐齿

猜你喜欢
自闭症家长退圈访谈实录

自闭症这个标签,有如魔咒一般,压的我们喘不过来气。仿佛孩子被贴上了这个标签之后,便失去了发展的可能。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其实孩子成长的潜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by:诺爸说ASD

诺爸的自闭症退圈指南

hi,诺爸在入圈五年后,再来聊聊如何跨越“自闭症”这个阴影,如何才能回归孩子该有的正常生活轨迹。这些年看到许多的家长走出来,也看到更多的家庭陷入困局,希望我从一...

by:诺爸说ASD

自闭症干预I小肥阳自闭症干预经历

大家好,我是小肥阳。报以感恩的心,分享我的经历,希望能为无助迷茫的你,提供一点方向、思考和建议。铁树花开,未来可期。我知道大家很辛苦,坚持一下,熬过了黎明前的黑...

by:吾乃小肥阳

自闭症干预|家长必学自闭症知识

本专辑是著名自闭症专家石建莉博士在美国录制的一套面向自闭症儿童家长的知识视频。内容涵盖中美差异、世界自闭症干预体系发展、如何选模式、如何选机构、如何教语言、如何...

by:石建莉博士谈自闭症

自闭症患者自白

一个自闭症患者的内心你了解过吗?不知道该怎么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他那种渴望被了解的期盼,那种等待别人能给自己一点温暖的内心

by:玖酿汤团

声音主播

335103.1万

简介:我是诺爸,18年孩子“自闭症”入圈,但已凭深度家庭陪伴摘帽 期间通过《诺爸40天康复日记》《退圈家长访谈实录》等节目 接触了大量圈内家长,见证了数千家长的家庭陪伴退圈路 从新视野解读这类孩子,他们都有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标签就否定孩子发展的潜力。就算是,也一定可以走出来。 整个世界对于孩子的误解都很大,他们其实很敏感,聪明,倔强,他们需要的是真正的理解和陪伴,激发起他们对于人的信任和探索的欲望和勇气。 但是理解孩子和真正的做好陪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能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也祝你在走进孩子内心的路上,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