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旷世之孤独,大道之自在[1-4]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2022-07-03 09:52:2929:11 20
声音简介

旷世之孤独,大道之自在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2008年,于国,有两件大事,512日汶川大地震;88日北京奥运会。于家,也有两件事,真儿考入西北一所大学;91日,送他去兰州,4日回返经停西安,拜谒终南山楼观台,6日抵京,进鸟巢观看残奥会开幕式。光阴流转,逝者如斯,恍兮惚兮已是十载春秋。5.12,已作为全国“防震减灾日”留存于国人记忆之中,鸟巢里的美轮美奂与万众欢腾渐渐远去,儿子早已毕业且娶妻生女。只是,不知道如今的楼观台是怎样一幅景象呢?



西安,多年前也曾到过,兵马俑、华清池、古城墙也都走马观花过,此番驻留十三朝古都,那边的友人极力怂恿我去楼观台看看。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生的消磨,道家的无为思想愈加契合了内心对生命的本体认知,也知道终南山下的楼观台是道文化的缘起之地,加之那句:“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胜;终南千峰耸翠,以楼观为最佳。”就决定把一天的停留时间交给终南山、楼观台了。


出古城西行70公里,一路的风光呈现出西北大地特有的气质神韵,起伏的绿意勾勒着黄土高原的韵律,九月的热风已隐约带了几分苍凉。


十年前的楼观台,没有我想象的热闹,这是我喜欢的,并觉得这与楼观台所承载的文化禀赋也是吻合的。清静无为,淡远宁和,正是人到中年渐趋形成的心境品格。


来到终南山下,朝说经台的方向缓步而去,行之不远,有飒飒之声,清凉之气扑面而来。西安文友告诉我,前面是宗圣宫遗址。妻说,这片遗址很大,足有一万平方米,有碑石篆刻,宫殿台基,残雕断瓦,更有绿竹婷婷,古树参天,一派生机盎然里掩映着几许苍凉与悠远。文友说:这片遗址包括了草楼观、三清殿、牌坊等文物遗存。他指着不远处一株大树,告诉我,那是一棵古银杏树,两千多年了。两千多年,一棵树活了两千多年!老树虬枝里蕴含着怎样的禅机道理,生机勃勃中昭示着怎样的过往未来!那些曾经的或简陋朴拙,或辉煌壮丽,早已淹没在时光的积尘之下,以废墟遗址的形态安然于这棵大树旁侧,那么,个体的人呢?站在这遗址废墟间,我仰望高高的古银杏树,虽目不能见,心还是虔诚的。空茫里,我似乎看到楼观台、终南山,乃至天地间,写满了一个大大的“道”。


走出宗圣宫,南行500余米,过一段平缓的山坡,爬上一道高岗,就是传说中的说经台了。当年的老子,把讲经布道之所置于这道海拔580米的黄土高岗之上,简直就是造化的安排。说经台南面是千峰耸翠,气象万千的终南山,北面与扇形土坎相连,远处就是如画的秦川渭水。躺在往大处看,终南山处于北纬三十三度线、秦岭山脉中段,它与淮河构成了中国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逶迤蜿蜒的秦岭拒北方之寒、扼南来之炙,既是终于南而起于北,也可以说是终于北而起于南,这正暗合了道家的“万冲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辩证思维逻辑。李耳老先生安坐于这阴阳调和的宝地讲道说德,评天论地,实在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最佳注释了。


那么,在老子到来之前呢?这里不过就是一个观察天象的地方,连草楼观这地名也是因为那位函谷关令尹喜在此结草为楼,以观天象而得。自打老子被尹喜截留于此,老子将天地自然之道,世间众妙之门以一部五千言《道德经》说于世人,这里就有了说经台,老子祠、尹喜观星楼、有了化女泉、宗圣宫、延生观……



文友陪我和妻上了土岗,老子祠便在眼前了。入山门,妻一眼就盯上了一棵树,她告诉我,这里也有一棵银杏树,看上去比宗圣宫遗址上的那棵还要高,还要老。文友笑着告诉我们,相传,这棵银杏树是老子亲手所栽呢。倘果真如此,倒是觉得该给这树深深鞠上一躬的,万物有灵,更何况这树是伟大的老子亲手栽植!它的根、干、枝、叶、定是有老子的魂魄注入其中的。天地悠悠,思接千古,我想象着当年的老子栽种此树的情景,内心孤独,踽踽独行的他,说出一部《道德经》,种下一棵银杏树,留下一座说经台,他们都该是道家思想的载体了。


拜别老子塑像和银杏树,文友领我们来到一亭一池前,亭为八角形,八卦悬顶,一称八卦亭;池乃石头砌成,也为八角形,曰“上善池”,直径2.75米,深2.22米,内壁石龙吐水,终年不涸。


“上善池”始建于元,相传,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二十年 (1283)春,周至县一带遭千年不遇的时疫,死亡者众多,周边百姓一时间人心惶惶,乱象丛生。眼看百姓以及观内道士被恶疾侵染毙命,时任楼观台监院张致坚忧心如焚又束手无策。一夜晚间,他梦见太上老君告诉他说:“山门前有块石板,石板下有一眼泉水,泉内有吾炼成之仙丹,可治时疫。”翌日,张监院就命小道士在山门外西边找到石板,揭开,果有一泉。于是,张监院用此水治好了周遭百姓和30多名道士的疫病。


三年后,翰林院学士、大书法家赵孟頫来楼观游览,欣闻泉水治疫之事深感奇异,很受感动,就以《道德经》中“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境挥笔题写了“上善池”三个字,并刻石立碑于此,以示纪念。


此等传说,并不稀奇,当人们深处某种逆境或者面对诸如恶性疫病、旱灾水患而又束手无策的时候,总会把希望寄托于某种神秘力量上来,而此等神秘力量大都跟道教有关。久而久之,这些神秘力量也就以神话传说的形态进入到民间信仰与生活习俗之中了。难怪鲁迅先生说:“中国文化的根砥全在道教。此说尽颇广行。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1918820日给许寿裳的信)不过,大书法家赵孟頫的真迹倒是极其珍贵的,值得一读。可惜,眼睛失明,也无福欣赏了。


如今的说经台,并非仅是一个台,或许,当年老子在此讲经布道之时,就只有这一座高台吧。并且,我相信,那时的说经台绝无现在此等刻意讲究。原初的那座台,充其量是黄土堆起的一座高台,朴素如安坐其上的那个布衣老者。高天之下,大地之上,或水光云影,或清风明月,天地间回荡着一个空淼而略带苍凉的声音——“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声音似涓涓溪流,注入台下听讲者的心魂;似浩浩长风,穿越无限时空,无形之音以道的名誉幻化成山川日月,丛林莽原,运化成寒来暑往,阴晴雨雪,造化为盘古女娲,具化为尧舜禹,汤文武,孔孟以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如今的说经台,已经是楼观台景区的核心所在,除了老子塑像,古银杏树,上善池,沿说经台中轴线排列着4个院落,有老子祠等古建筑146间;藏有唐代欧阳询秀劲恢宏的隶书,宋代苏轼高古纵逸的题跋等历代珍贵碑石。台阶道旁有青檀、皂角树、大榉树、榔榆数等古树名木十株。


自秦汉以降,皇家势力的介入使得道文化空前强盛。公园三世纪中叶,那位一言难尽的晋惠帝就曾下旨在楼观台广植林木达10万余株,迁来居民300多户专门维护建筑和园林;南北朝时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这里,形成了著名的“楼观派”。极至隋唐,尤其李渊认老子为祖改草楼观为宗圣宫之后,大加营造,唐玄宗时再次扩建,终南山楼观台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和道教圣地。此后历朝历代也对楼观台屡次重修。然而,到了清末,随着国运衰败,宗圣宫已废毁殆尽,唯说经台(老子祠)保存完整。说来奇妙,无论天灾人祸,水火焚侵,还是朝代更替,兵匪劫掠,说经台始终安然存留,未曾毁踪灭迹。楼观台,像一颗硕大的洋葱头,岁月的风尘一层层剥去了它外在的虚华与轻薄,却留下了那最重要,最本质的核,说经台便是这核中之核了。伟大的人物,伟大的思想从来都是简朴的自在,寓于万物之中却从不左右主宰它的运化兴亡,而所有的萌生、消长、衰朽与寂灭又无不显现着它的存在,这不就是那个“道”吗!恍惚间,我心空似淼,意念里,只剩了这一座说经台。


作者-李东辉


诵读-海燕




参观完说经台,老子祠,已近正午时分,西安文友跟我们说:沿说经台卵石路南行登山2.5公里,是翠薇峰,峰巅有高炉。世传为老子炼丹炉;东南有蜿蜒山路可上仰天池;向西一公里左右为化女泉。想我这行路迟缓,眼睛又不好的残疾之人,想把整个楼观台遗址名胜一一看过,实乃痴心妄想,于是,我选了离说经台不远的化女泉。


化女泉的由来,跟一个传说有关。话说随老子来到楼观台的年轻后生徐甲,虽为老子门生,然凡心未灭,尘缘未了,终日闷闷不乐为老子牧牛。忽一日,眼前现出一座富丽庄园。一老者手拄拐杖,含笑看着徐甲。然而,让徐甲怦然心动的,还不是那庄园和老者,而是老者身旁那位如花女子。这如花女子秋波流慧,含羞带嗔不时偷偷瞄一眼徐甲,说不出的风情万种,道不尽的绵绵情意……老者劝徐甲: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何必受那清规戒律的拘束,修道成仙又有啥好?老者表示愿将这千娇百媚的女儿许他为妻,并将庄园赠与徐甲。正当徐甲为这唾手可得的财富娇娘心醉神迷之时,庄园、老者、姑娘瞬间化为乌有。站在眼前的竟是面带愠怒,痛心疾首的老子……无需多言,那庄园,那女子,自然是老子为试探徐甲施展无良法术以草木幻化而成。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眼泉水,乃是老子以杖杵地,愤而拔出后留下的。后面的故事自然归入正题,知耻而后勇的徐甲最终得道,成为老子门生中著名的“白骨真人”。然而,这“白骨真人”的道号听起来总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寒噤与恐惧。倒不如徐甲这名字来得更可爱些。我想,人们来化女泉,与其说是为了悟道,更不如说是为了那个美丽的传说吧。


告别化女泉,妻灌了两瓶泉水,笑她幼稚,她悄悄跟我说:这化女泉的水要是能治好你的眼睛有多好!感动之余,我笑着跟她说:治不好我的眼睛,这个传说仍然很美丽,很美好!



较之于老子以吉祥草幻化成美女试探徐甲的传说,化女泉的另一个由来就显得更接地气。据明嘉靖年间《重修古楼观宗圣宫下院延生观记》碑载:公主宅心仁厚,乃于观东开设泉渊,救民疾苦,旱涝有益。公主道成,于泉渊之东峪中飞升。当地群众为纪念公主,将她奉为“水母”,称公主开设之泉渊为“化女泉”。意为度化帝女成仙之泉。文中所言公主,便是唐朝睿宗之女,唐玄宗李隆基胞妹玉真公主(692762年),道号无上真。


玉真公主是在唐朝宫廷权力争斗最复杂,最血腥的时期长大的。她不仅眼见自己的生母为婢女诬告陷害,被武则天杀死在宫中,尸骨未存,还亲眼目睹了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安乐公主(中宗李显之女)因贪权跋扈先后被李隆基赐死诛杀的悲惨下场。这对心性良善,悲天悯人的玉真公主内心的伤害与刺激可想而知。由伤害而恐惧,由恐惧而求自保,进而对表面奢华堂皇,内里尔虞我诈,步步惊心的宫廷生活心生厌恶,进而看破红尘。由此,也就不难理解玉真公主何以如此决绝的放弃名下家产,远离宫廷,皈依三清门下了。


23岁的玉真公主告别了别人艳羡不已的公主生活,来到楼观台,在就峪口修建了延生观,是为了纪念母亲,也寓意为天下人祈福祈寿——我不老、你不老,天下人共长生。


延生观坐南朝北,依山而建,典型唐朝建筑风格,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女冠夜觅香来处,唯见阶前碎玉明。”“知有持盈玉叶冠,剪云裁月照人寒。”延生观,果然是一派盛唐景象。公主,就是公主,虽有出世之心,却也割不断尘世俗缘,加之深得胞兄玄宗李隆基宠信溺爱,用当下时髦话语说,就是软实力十分了得。因而,她也就成为当时文人雅士竭力攀附的一棵大树。有关玉真公主与当时才子名流的逸闻趣话,也为楼观道文化平添了几许历史人文点墨渲染。


开元八年(720),已是声名远播的诗人王维参加科举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不知是经高人指点,还是诗人灵机一动,抑或是机缘巧合,王维见到了玉真公主,并以一曲酣畅淋漓的《郁轮袍》让公主芳心大悦。次年,这位诗画双绝,精通音律,才情横溢,且“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顺利进士及第,“夺魁天下”了。从此,成语词典里就多了一个“终南捷径”的词条。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清晨鸣天鼓,飚腾双龙。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这是诗仙李太白的《玉真仙人祠》。虽比不上为杨贵妃写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谄媚之余,仍可见其才情。大他九岁的玉真公主想是爱才心切,亦或是惺惺相惜,反正是凭着李白与玉真公主的交往,已过而立的李白,有幸应召入宫,得见玄宗龙颜,做了一名待诏翰林,度过了人生中唯一一段志得意满的时光。



眼睛尚好的时候,曾在历史教科书里见过老子的画像,骑青牛,玄色布衣,瘦削,面色清癯,目光淡然平和。在楼观台,也有老子雕像,妻跟我说,老子高大伟岸,着一身黑色长袍,拄杖而立,神态安详,飘飘欲仙。然而,在我心里,老子的神情目光不是这样的,平和淡然,深邃悠远之外,他的目光该是透着几分孤独的。生命本就是孤独的存在,更何况得道的老子,他身在红尘,思想与灵魂却在天上,他本是天空里一颗孤独的星。


是的,老子是孤独的。孤独的老子所以孤独,是因为心里那部道德经;因为那部道德经,老子很孤独。


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云: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


撇开那些什么“紫气东来”之类的无稽之说,仅从司马迁原著里我们约略可以知道,当时的老子该是颇有些知名度的人物。不然,孔子也不会问道于它,那位尹喜也不会把他强行扣留,逼他留下一部《道德经》了。名满天下的老子虽胸藏一个道,学问盖世,却又能如何呢?“见周之衰”,世道纷乱,权贵争权夺利,百姓寡廉鲜耻,可他却无能为力,倘不是心里装着的那个道,也许他不会那么孤独,而心里的那个道又更与谁人说?所以,他也只能骑着青牛远走他乡了。即便是尹喜留他上了楼观台,强他说出一部《道德经》,老子的内心依然是孤独的。还是司马迁懂他,不然,也不会明知楼观台就峪河西岸的大陵山角有老子墓,还说他“莫知始终”。一个“莫知始终”,就把一个远去的,孤独的背影留给了世人。


然而,孤独的生命并不可悲,老子的孤独更是如此,他的孤独早已跟天地宇宙,自然万物融在了一起,跟他心中的那个道融在了一起,跟五千年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思想演化史融在了一起,跟我们每一个体生命的终极追问融在了一起……孤独的老子走了,“莫知始终”,却把一个“道”留在了楼观台,留在了终南山,留在了天地之间,也留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曾不止一次从资料和媒体报道里知道,自古至今,终南山就没有断过隐者的身影,他们之中,不乏名流高士,典型者如商山四皓(史载“四皓”先是隐居商山,后归隐终南山)、陶渊明、王维,白居易等等。西安文友告诉我,即便当今盛世,隐居终南山的各色人等也有数千之众。


回返北京的车上,我笑问妻:“假如有一天我到终南山做隐士,你可愿意陪我?”妻撇嘴揶揄我道:“就你,恐怕我想来你都不肯来……。”“你是说我尘缘难舍,断不了俗念?”妻沉默半晌,缓缓说道:“这倒也不是,我是说,你活到这份上,经历过生死,婚变,人情冷暖,穷困潦倒,特别是眼睛失明二十多年,也没让你看破红尘,放弃写作,来一趟楼观台,就让你全然放下,做那形式上的隐士,这不是你的性格。”妻略作停顿,继而说道:“其实,做不做隐士不重要,大道无形,顺其自然,听从内心的召唤,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人做事就行了……”是的,听从内心的召唤,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人做事,孤独也好,热闹也罢,隐居山林也好,身在闹市也罢,把人生活出一份淡然,一份超脱,一份从容,像陶渊明:“结庐在人际,而无车马喧。”象王摩诘:“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像老子和那座古老简朴的说经台,天地间,是旷世的孤独,也是大道的自在……




        2018年8月15最后修订于廊坊无书有心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孤独

又是另一个夜雨飘的夜在一条喧闹后的街我望着月亮忘了是雨还是泪水突然滑过脸上心喃喃自语我却又听不见白天我总笑容满面为什么每夜我总辗转难眠自律和压抑到底...

by:紫沫倾棋_

论孤独

胡赳赳新书《论孤独》,是一部直逼当代人最本质的生存境遇的思想随笔。该书紧紧围绕当代人的孤独境遇作文章。作者所谈及的内容从作家、知识分子、思想家的社会责任,到自闭...

by:黎明奏鸣曲

旷世绝恋

转发自亚洲首席演说家梁凯恩老师的朋友圈,看到听到的人都太幸运了![撇嘴]听懂的人全都可以月入百万!这是一个即将改变整个行业发展的潜意识CD!从开始在市场传播的第...

by:亚洲超级演说家梁凯恩

走出孤独|阿德勒孤独十五讲

阿德勒孤独十五讲,从自卑的心理根源谈起,抽丝剥茧,把独立人格形成的过程逐步展现,使人学会平衡自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弥补内心信任感、不安全感和存在感的缺失,走出孤...

by:天地书苑

我不孤独

潘悦晨继《你终于出现》《心如止水》等热门作品以后又推出全新单曲《我不孤独》,从乍听的无畏孤独到唱进心底的失落感,所有的情绪好像被带入黑暗的无人之境正视真正的自己...

by:华语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