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岁「出逃」的北漂清洁工

2023-07-03 20:10:1220:49 77
所属专辑:insgirl
声音简介

她的选择是农村妇女的一种不寻常方向,一条极少有人会走的路。50岁开始接触绘画,并为此离乡辗转于福建、深圳、河南……2020年,53岁的她开始北漂。

住在不到6平的城中村,工作时长平均10小时以上,就这样,王柳云在北京过上了白天在大厦做清洁工,晚上下班回小屋作画的日子。「每天都能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她感到十分满足,并形容自己的生活为「像鱼在水里游一样」,「非常开心」。一个普通人,用电影般的叙事在生活。

16 岁因家境贫寒,明明考上了重点高中却不得不辍学;

20 岁攒钱出门拜师后创业,终于经济独立却被各种冲钱而来的男人盯上;

好不容易选了个不看钱的男人,结婚后却发现对方是人渣在伪装,骗钱、出轨、家暴……

即便生活的浪潮一次次汹涌扑来,王柳云也永远生龙活虎。她像一株倔强的小草,充满生命力地接招,「你来呀,我都承受得住,这算什么?」。

2022 年 3 月,王柳云因一则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Insgirl」第一时间找到了她。我们聊起她学画的经历、她的过去,她首次谈论起恩师拯救自己灵魂的全过程。我们参观了她在北京的住所,聊现在的生活、她自我的探索,她豁达的人生哲学惊艳了所有工作人员。在我们离开前,她甚至念了一首她刚写的诗。

这是InsGirl实验性女性微综《38行》第一期,一个颠沛流离的清洁工,伸手够月亮的逐梦故事。

编辑|张开心

(�点击观看《38行》SP1-EP01——月亮与六便士的穿梭者�)

柳絮随风飘散的时节里,北京的春天就到了,夜色还在空中翻来覆去不愿天亮,王柳云已然开始了她的一天。

5点40分,她推开6平不到的房门,穿过一个堆满杂物的像是公共客厅意义一样的走廊,熟练地解开自行车的锁,扔锁进车篮,推车,一气呵成。出小门后右拐,在大门口再左拐,先经过一条平坦且长的逼仄小路,再走无法双人并排而行的泥石小坡,待看到「垃圾分类」后方可大口呼气。此时,通讯工具手机才终于有了信号。

(王柳云群租房的公共走廊)

在飘着隔夜菜的气味、经过一路悬挂着的电线后,她来到了「安家楼」这三个字面前。安家楼是北京朝阳区的一处群租房城中村,以低于同地段 4-5 倍的租金,吸引各种从事体力活的外地来京打工者。在怡人的价格面前,居住条件显然是不值一提的。

安家楼也仿佛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个坐标,用来对比诉说时代的变迁。村外正对着的就是各国大使馆、外交公寓等,王柳云每天凌晨从城中村走入高楼,深夜再从高楼回到城中村,沉浮起伏,一如她的人生。

(天刚麻麻亮,王柳云从城中村穿过对面的高楼)

艺术,就是活在生活里

「你活不久了,你要做好准备。」

医生说这句话时,王柳云并不意外,2017 年的她,是每天随身携带药物的心脏病患者。去找工作,对方瞅一眼她的状态,便推脱说人满了不要了,「你还是回去带孙子吧」。对此她自嘲道「那样子就半死不活的像个死人嘛」,「我知道的」,但她又忍不住叹息,自己好像又被世界抛弃了。

她想找一条出路,无论如何,以后老了总该要有点指望。

(年轻时的王柳云,图源受访者提供)

绘画,就在这时候意外闯进王柳云的世界,「电视上看到福建有个免费画室,我就想我去看一下」。说干就干,揣着300块,50岁的王柳云风风火火开启了探梦模式。

到了福建双溪的画室,王柳云的热情特质开始发挥作用,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她也总能落落大方去与别人进行对谈。她询问正在专心作画的陌生人,别人不仅没恼,还一个画友问一个地帮,就这样,王柳云在当天下午就见到了画室负责人林正碌的助理,她被分配到了三杆画笔、三块画板、几块颜料,画架一放,告诉她可以开始学画了。

「我该画什么?」

「你想画什么呢?」

王柳云想了想,对助理说,「我看电视上有个六十岁的老太太,她画了个马灯」,「我也想画马灯」。她没说她想成为那个老太太,她只是觉得那样还挺厉害。别人领她去房间安置休息,她一点时间也不想耽误,放下行李马上拿着颜料就画了起来。

到第二天,王柳云的第一幅画作马灯就出来了。她马不停蹄,又开始画破板凳,那些破掉的疤和木纹,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在王柳云的画作里复活了。林正碌是在这时候注意到她的,「你怎么能这样呢,人家一个礼拜一个月都完成不了的」。得到称赞后的王柳云,第三天挑战画竹笋做的三层帽子,不出所料,她又漂亮地完成了。

(王柳云的早期画作)

有些在画室学了一年的人,也没能画出的立体帽子,这个新来的竟然不到一天就又完成了。众人均感到不可思议,等王柳云再想挑战画友们画的房子时,林正碌拦住了她,「别耽误时间了,你干脆直接画风景吧」,是的,王柳云跳级了。

爽文模式的走向,让「Insgirl」更感好奇,尤其是「马灯」第二年还被陈列在展览馆,且「竹笋帽」还被别人偷走了。当我们为此询问王柳云,为何前几幅画能又快又好时,她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因为我没有多余的想法,就是很朴实的。人家说做什么艺术,其实先把自己看高了后架空了,高高在上你肯定弄不来,你肯定踩不到地是吗?我本来就在地上走。我这一条狗就画一个狗,一只猪就画一个猪,这么朴实就出来了,是不是啊」

王柳云的天赋异禀,恰恰是因为她自己就在生活里。她没给画画赋予宏大叙事的意义,也没将艺术的价值感无限拉高,她只是朴实地在生活,然后顺便把生活画进了她的画作。

(王柳云的早期画作)

几经沉浮,梦被现实猛锤不休

人生是没有爽文模式的,有的只是起起落落起起落。

林正碌兴奋地把王柳云第一幅风景画卖掉,并承诺她只要继续,画7-9幅就帮她办系列展时,王柳云是愧疚的。

她带了300块出来学画,想着留个58块的路费回家就行了,此刻她只剩路费,正打算离开。听到林正碌鼓励她继续学习,还要帮她办展,她还是没好意思对林正碌说要退出。她害怕辜负别人的期待,对她而言这比天塌了还严重。不到一个星期,她果断回家找农村信用社贷了5000块,「既然有这个潜力,那我就去学嘛」,她要去追梦。

(心怀梦想的王柳云,图源受访者提供)

3个月过后,钱花光了。她想出去打工,反正画画这件事就告一段落吧,转机又出现了。

这样的故事,不停发生在王柳云的画画生涯里,她总是不停地因现实而离开,又因贵人而折返。

第一次的折返是因为画室报道人。那人有个微信公众号,专门替画者宣传。一发布,好多人都喜欢王柳云的画作加微信买她的画,北京的周志轶就是其中之一,王柳云的画业得以多延续了一阵。

第二次的离开是2017年冬天,王柳云撑不下去了。林正碌一直留她「我知道你离开就是因为没钱了嘛,你没钱吃饭你也要画」,王柳云说「林老师的这句话,我一辈子都会记得」,但她还是离开了福建。

「在一个地方呆久没有灵感了,我会死掉的」,她换城市去了深圳。她确实也听了林正碌的话,找了个老师,打算没钱也要继续学画。

可深圳对她而言是残酷的。当她准备边打工边学画时,面试官告诉她「30岁以上的人就是老东西了」,她根本找不到工作。如果只是洗碗或洗厕所,都是工作12个小时左右,「我还学什么画呢,这样的工作每个城市都可以找」。

(公交车上的王柳云)

第二次的折返是因为女儿。她把现状如实倾诉,毕业几年正好走上工作正轨的女儿表示全力支持。她自己也节俭,捡些别人不要的锅碗瓢盆就开始过活。2018年的她在深圳,吃住画画材料总花销,一个月500块钱就足够。

第三次的折返是更为奇妙的经历。深圳过后她远赴河南打工,过上了给人打扫卫生,空闲时候画画的生活。偶然间,一位乡间小学的校长发现了她的油画,被吸引。尽管她没文凭,慧眼识珠的校长还是破格录用了她,王柳云成为了一名美术老师。

本以为美好生活将要开启,人生却好像总给王柳云开玩笑。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学校停课,临走时校长一再挽留她「只要你回来,学校的大门随时为你敞开」,可王柳云承不起这份情了。没学历的她在学校总被其他同事议论,她不想再给善良好心的校长添麻烦了。

第四次的离开,是彻底的决断,她放弃画画了。一个50岁的中年妇女,探梦追梦已经3年了,好像一路走来一直在辜负,给别人压力也给自己压力,是时候了她觉得,梦该醒了。这3年来随走随带的画画材料,这次她没有再带出来。她要北漂,要挣钱。她说「现在没钱必须要先生存嘛」,她的规划是「现在赚点钱,等我老了再安安心心画画」。

53岁这年,她跟许多来北上广深的年轻人一样,成为了一名社畜,一个用时间换钱的打工人,为了老年退休后的梦而奋斗。很多年轻人跟她一样,只不过他们想象中退休后大多是开个咖啡厅或花店什么的,而王柳云,她想退休后画画。他们做了同一种选择,把生活滞后再滞后。现在先为了工作而工作,以后有空了再去生活。

(追赶公交车的王柳云)

灵魂被拯救,她相信我就是钻石

得知王柳云不学画后,惜才的周志轶坐不住了。

周志轶三天两头给王柳云发微信小作文,轰炸式地鼓励让她坚持。得知王柳云来北京后,隔着一座山了,在昌平的周志轶还天天喊朝阳的王柳云,今天寄一本书明天发一个消息「我那里很多材料,我帮你闪送过来」,「你要什么我帮你买,你就画吧」。

自周志轶2017年加王柳云微信以来,她一直支持和帮助王柳云作画,王柳云形容她「周老师真是润物细无声地帮我」,「她对我而言是灵魂的拯救」。

此时的周志轶越鼓励,王柳云越惭愧。好像人家都指定要自己活,而自己却总自我放弃一样。王柳云告诉「Insgirl」:

「就我自己都根本没有任何的信心,心想我算个什么东西,但周老师肯定不这么觉得。她就直接在那个厕所里面,她认为掉了一个戒指一定要找回来,她直接在那个粪坑里面就不断地反复地,把厕所淘干把我找出来。她相信我就是她的戒指,她绝对是这么相信。我估计就我不是钻石,她也要把我弄成一颗钻石。」

(王柳云的朋友圈)

第四次的折返,是因为周志轶。逃避了一年的王柳云,最终还是拗不过答应了见面。那次见面,周志轶带王柳云逛了南锣鼓巷,在什刹海吃了饭。说来有趣,王柳云重拾画画的理由也很王柳云,在得知饭钱要500块之后,王柳云“啊”了一声,「就我一辈子都惭愧这500块,我两口子过一个月就500块钱,结果一顿就吃掉500块,我的天哪」,为了这顿惭愧的饭,王柳云重新开始了画画。

其实年轻打工人们也都明白,为了工作而工作,把生活滞后的那个生活,我们一定能等到吗?答案是不确定的,谁能保证三四十年后会发生什么呢?我们的咖啡店和花店梦真能实现吗,没有人能给打工人答案。社畜们只是靠着这个梦,才能撑过漫长的一天又一天。王柳云又何尝不懂这个道理呢,她53岁了,当然知道将来再画画是一种奢望,是一种安慰自己的梦中幻泡。现在周志轶出现了,她戳破这个泡泡,告诉王柳云,「你现在就可以生活,你现在就可以画画,你能做到的,不要放弃画画」。

王柳云从梦里被拽了出来,她不再等待未知的将来和以后,现在就开始作画。她又回到了白天工作,晚上画画的生活。空心了一年的她突然重新有了满足感,鲜活和热情又重回到她身上,「有了周志轶老师这个人,我活了三生三世了」,她强调「我重新活了三生三世」。

2022年,王柳云还继续着这样的生活,一边工作,一边画画。她开心地告诉「Insgirl」,最初学画前的心脏病,现在也全好了。前几年女儿问她,怎么最近买药频次下降了,而近一年,她几乎都没再吃过心脏药。我们边感叹这样的医学奇迹,边询问王柳云为什么,她笑笑地给出了一个猜测:

「画画的时候非常投入嘛,我自己就走到我那个画的世界里去了,我在画什么我就到了那里去了。我看到猫啊狗啊就在里面去了嘛,根本就把我自己忘了,我自己都忘了,我还有什么病呢?」

(王柳云的最新画作)

颠沛流离,平凡与伟大

又是一个烦闷的工作日。格子间里的每个人都在机械劳作着,你望着自己永远做不完的活陷入沉思。累了,为什么人一定要工作,为什么活着这么辛苦?你走出工位,穿过走廊,来到卫生间。刷了会手机后,你意识到时间有点久了,心有不甘但还是匆忙地回了工位,你不会注意到厕所角落里正在打扫卫生的清洁工,你甚至都没怎么看过她的脸。王柳云,就是那个你每天都能碰到,但却从没打过招呼的普通阿姨。

她是写字楼里埋头拖地的清洁工,是菜市场上讨价还价的客户,是公交车上神色匆匆的乘客,是城中村里鱼龙混杂的租户,是万千世界里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所以没人去探索这个普通人内心的宇宙,没人知道在平凡的包裹下,她内在蕴含的巨大能量。

不认命,是刻在王柳云灵魂里的特质。

她在湖南兴化出生长大,从小成绩优异还考到了重点高中,就算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在16岁辍学回村种田,她也没有放弃学习,反而一直听广播看报纸了解外界。

20岁她没有困在家庭,而是努力攒够5块钱,离山出走找出路。她找了报纸上的农艺师拜师学艺。之后她回村种树,几年内收入翻番,成为那个年代经济独立的创业女性。

二十多岁经历了一场婚姻炼狱。婚前他对她无微不至,好到甚至可以用舌头帮她把鼻涕舔出来。谁知结婚有小孩后他就彻底变了样,地狱来袭。他先将她的钱据为己有,接着开始了长达几年的出轨、家暴,她几经崩溃想逃出地狱,无路可去也没人能帮她。想离婚?那只会被打得更惨。他缠着她,冤魂不散。直到女儿7岁那年,男人出了车祸离开世界,王柳云的噩梦才算结束。

可即便经历过这样的地狱,一次次被生活抛弃,王柳云依然没有被锤倒。换作旁人真的很难不怨恨命运,但王柳云没有。她像打不死的小强一样,见招拆招,用顽强的生命力继续朝前出发。

(温柔又强大的王柳云,图源受访者提供)

在我们记录王柳云的过程里,发生过一个措手不及的插曲。早6点公交车上,一名北京老年人,见我们的摄像师拍摄王柳云,便开始了持续10多分钟的谩骂直至下车。摄像师和我都十分气愤,无法理解。反倒是被骂的主人公王柳云说,「其实不需要为这种人生气」。她反过来安慰我们,「这是常态」,「因为拍的是我不是她」,「越底层的人越这样」。

在我们去她住处的路上,她会主动并提前告知邻居我们的假身份“儿子”和“儿媳妇”,「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干这行的」,而这句话潜藏的含义不言而喻。所以带相机,所以不是采访,所以不用嫉妒。

她习得了太多自我保护的技巧。也许是因为年轻时走五六十里去看雪,她旺盛的好奇心被村民认为是「疯掉了」、「神经病」。也许是即便如亲姐姐,也会在学画时打压她,「你还没饿死啊,还在学画?」。如今的王柳云在日常生活里,会习惯性地接受一切恶意,「你随便来吧,我见怪不怪」。但也会尽可能地规避冲突,率先去进行自我保护。用近年来网络里比较流行的表达,「她熟练得有点让人心疼」。

尽管经历过如此多常人无法想象的恶意,王柳云也只是多了一层保护自我的壳。她始终敞开双手,赤诚地拥抱世界。她爱着杜甫,爱着余秀华,爱着女儿,爱着北京,也爱着画画。她始终热爱着生活。

2022年在北京,每月生活费加房租开销一千来块的她,认为自己「非常有钱了,很富有」。大众都说北漂不易,她却认为北京非常容易,至少对她而言是。她形容自己的生活为「像鱼在水里一样,只要喝一口水就能活下去」。没有需求的轻盈感,在她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拍摄于 3 月,王柳云在出租屋笑谈过去)

从春天到夏天,她不停在画画、读书、写诗。她尤其喜欢余秀华,曾多次在微博为其写诗,「你是瑶池来的一片叶,暗藏了一滴圣水」。端午节那天她还兴奋地告诉我,4月给她买的画笔,有2支她都已经画秃了。她笑,很神奇的是我也会随之跟着笑。明明那么平凡的一个人,身上却总有一种永不凋谢的生命力,劲劲地,像「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向上感。用力地表达,用力地活着。冲突感极强的两股力量,活在同一个人的身体里。

突然想起3月时,「Insgirl」曾问过王柳云的一个问题,人一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平凡」,王柳云说,人最重要的就是「平凡的人要伟大,伟大的人要平凡」。

「那你呢,你觉得你属于哪一种?」

「我认为我平凡而伟大,真的我敢这么说,我渡了我自己」

说完,王柳云微微抬头,往8平的屋顶望了望。我跟着她,也抬了抬头。此时的屋顶不再是片瓦,而是浩瀚的宇宙,王柳云在整个世界里轻快地穿梭、遨游。

整个场景,一如她的微信头像,红色、热烈、自在,照片里的她拿起画笔,像拿起整个世界。她从容雀跃地看向镜头,好似人世间的一切尘埃喧嚣都离她而去,她笑一笑,世界便重新凃满灿烂。

(王柳云的微信头像)

感谢@王柳云 接受insgirl专访

本文经王柳云授权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 | 张开心

监制 | 兔姐

微博 | @InsGirl

这是InsGirl写的第180篇新女性故事,我们真诚地希望她们能被看见,被记住。

点击“阅读原文”,来微博找兔姐玩~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出逃在即

《出逃在即》是由两个活力四射的生活老达人主持的播客节目。主打别等下辈子,这辈子就要好好活的中心思想。您可以在这里收听到最有料的生活方式、最有趣的人生体验、最炸裂...

by:出逃工作室

北漂

湘女,199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师从金铁霖、马淑明教授。1994年出版第一张个人专辑时她开始改名“湘女”。1991年获湖南省“双星杯歌手大奖赛”特等奖。...

by:书蠹精

北漂

追梦的我们何尝不是像一只鸟,从南飞到北,在这座偌大而又陌生的城市中闯荡,无依无靠,为了梦想受尽挫折、心酸只为了有天能够到达成功的彼岸。李晓杰新歌《北漂》,用现实...

by:华语音乐

手机出逃记

【故事简介】小学生许豆豆无节制地用手机玩游戏,手机发烫,他还不放下手机休息,接下来怪异的事儿发生了:手机不堪重负,竟然长了手脚,一股烟逃跑了,许豆豆来到学校,发...

by:阅听儿童

葬爱公主出逃

全球权威认证蒜了画了都画了研究学家偷蒜小狗八创作原创:@偷蒜小狗八

by:鲶鲶鲶鲶鱼_

出逃日(灿白勋鹿)

经典灿白勋鹿文红楼的朴灿烈,黄楼的吴世勋,白楼的耿虎,还有初到监狱的卞白贤,本来想平平淡淡的度过服期的卞白贤,却离预想的越来越远…被耿虎的特殊关照,与朴头目玩了...

by:北边没墙

出逃妈咪,我不卖宝宝

【内容简介】为挽救养父生命,简千凝成了一个神秘豪门的代孕女。一纸契约,一夜纠葛。谁知当她怀孕了,父亲却去世了。孩子……她不卖了,她选择带球跑路!第二年,孩子出生...

by:天鱼工作室

出逃成功的古风女主

女主的母亲追求真爱,但错爱一生,用自戕警示女主,不能被权势的男主蒙骗、女主卧薪尝胆、精心策划,终于成功逃脱出男主的掌控,,,,,,,男主千里追踪,誓要将女主找到

by:wcf叶琳

《出逃两日又如何》

简介:《出逃两日又如何》是一档情感旅行纪实微综艺,新世相是出品方之一。邀请夫妻组(张歆艺、袁弘)、闺蜜组(李斯丹妮、沈梦辰)、父子组(杨立新、杨玏)、兄弟组(白...

by:新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