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补脾胃的几个问题(一)——补脾必先开胃

2022-09-03 17:13:5808:39 88
声音简介

有关调补脾胃的几个问题
《难经》中说:“不能治其虚,安问其余。”说明治虚证用补法,是临床上的一个重要措施。前人在针对牌胃虚弱诸证,使用调补方法的问题上,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不同见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观点:一个是以“先天说”为基础的“补脾不如补肾”说;一个是以“后天说”为基础的“补肾不如补脾”说。补肾的代表人物为明代的赵养葵;补脾的代表人物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其后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脾肾都重要,在临床上主张“脾肾双调”。此外,还有少些学者认为肺、脾、肾都重要,如绮石在《理虚元鉴》中治疗虚损证,主张不仅要脾肾双调,而且要兼补肺气。这些学派的学术交流,大大丰富了调补脾胃的理论与实践。后世有较多的医家推崇以后天说为基础的“补肾不如补脾”说,理由是肾虽是人体之根本,但先天还是依赖后天的水谷之精微不断滋养。至于“脾肾双调”说,实际其中还是以脾为主的;就是主张还要补肺的论点,其重要之处还是在脾。因为无论补肾或补肺的药物,首先都必须经过脾胃的运化方能吸收,如果脾气虚弱,则虽有峻补之剂,也不能吸收生效。因此,补脾又是补法中的一个重点。另一方面,脾虚又是导致多种“虚证”发生的根源之一,因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和五脏的关系极为密切,脏腑百脉的滋养运行,都需依赖脾胃运化水谷,提取精微来支持供养。如果脾胃不足,则不仅不能益气生血,反而脾胃自病,而且还可影响它脏发病。如脾气不足,可影响及肺而肺气亦虚,少气懒言……;脾阴不足可影响及大、小肠,使之腹胀、便结……;脾阳不足可影响及肾,或肾水泛滥而为水肿,甚则失精、梦遗,脾虚不能益气生血,又能影响及心,心失血养而失眠、心悸、证忡……;在脾的本脏来说,病理变化重点在“湿”,湿聚为水,或痰饮、或水肿等等临床症状的出现。使用调补牌胃的方法,则不仅能起到益气、生血、去湿、化痰等作用,而且还能治疗因脾虚而影响到其他脏腑致病所发生的正候。下面从以下几方面天天见解:
一、补脾必先开胃
胃主纳、脾主化,脾主升清,胃主降浊,饮食或药物的摄入,要达到取得营养或吸收药的目的,首先必通有正常的胃纳。假使胃不能纳,那么,脾就不能化,不能化则饮食不能运化成精微,营养脏腑百脉;药物也不能被吸收而发挥效用。因此,胃的受纳是脾运化的基础,面脾的运化又是使胃能不断受纳的必须条件,二者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消化、吸收、输送营养、药物的任务。胃之所以能纳,是依靠胃气的作用。“人以胃气为本”,如果胃气衰败,就会严重影响人的纳食功能,这种胃气衰败多出现在某些重病的严重阶段,主要表现为食欲全无(但在某些外感病则除外),其他则有随之发生的一系列严重症状,如大肉尽脱、舌光如镜、脉细弱无力等等。现在我们讨论的胃不能纳,不是指这种胃气衰败的现象,而是指临床更为常见的胃气不开之证。胃气不降,其气塞闭或上逆,故不能受纳。胃气不降的原因有多种,如果不消除这些原因,那么,胃气就不得开而纳食,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补脾的药物,因其饮食尚不得纳化,补剂自然更难接受而无益于身体。如果勉强服之,不仅收不到补益之功,反而会使胃气更加闭塞,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重要治法,就是开胃法。
开胃法的方法有多种,必须针对胃气不降或胃气闭塞的原因,立法选方凡外感之病,外邪一除,则胃气自和,因此,解表是其主要方法。另外还有芳香开胃法和养阴开胃法,一般来说,芳香开胃法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因为胃气不开,由寒湿移浊之邪引起者居多方面果如果阴不足,阴阳失其平衡,也同样能影响纳食,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可用非阴开胃法。
下面介绍一下这两种主要的开胃法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芳香开胃法:
本法应用于寒湿秽浊之邪阻塞胃气而不能纳食,证见舌白而腻,或白而滑润,口淡不渴,院闷,不思食或恶油腻等证。以慢性肝炎为例,常出现肝旺脾虚之证,脾虚日久,容易招致肝木来克,如不注意补脾,则易发生木克(乘)土而腹大青筋,形成臌胀,这是病机方面往往出现的情况,在临床上凡见慢性肝炎患者食欲不振,或稍进饮食、食后腹胀,腕闷,苔白腻者,即可用芳香开胃法,可选用四逆散加白蔻仁、西砂仁、藿香、鸡内金、谷麦芽等芳香开胃,健脾助运之品,一般十来剂左右,食欲即渐开。
又如某些温热病中,热邪虽退而湿浊之邪仍在,阻遏胃气而食欲不振者,亦可于方中加入上述药物,功效亦佳。在一些古方中,如资生丸健脾之功甚好,其中也配伍了藿香、砂仁、白蔻仁、陈皮等芳香开胃药物。又如助脾益气的香砂六君子汤中的木香、砂仁也是芳香开胃的作用。养阴开胃法:
本法适用于胃阴不足,证见不思饮食,胃中杂,口干而不欲饮,大便干结,舌中心光绛等,常用的药物有钗石斛、麦门冬、玉竹、北沙参、梨汁、蔗浆等。
如慢性胃炎等疾病,常会出现本证,用益胃汤、沙参麦冬汤、再加芍甘汤,每可取得开胃进食止痛等效果。在食欲已开之后,再进滋补之剂,其收效更好,也有些患者,在食欲大开之后,不必再用补益药物,增加食物营养,即可恢复健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调脾胃祛慢病

脾胃病是小病吗?脾胃为后天之本,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人对于脾胃:要么重治不重养,要么重养不重治,或只治不养,或只养不治。李晴老师明确提出:治养并重调养脾胃...

by:李老师服务中心

读懂脾胃症状 脾胃协调很重要

现代人饮食作息不规律,时而暴饮暴食、时而挨饿吃的少,加上压力大、少运动,脾胃往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状况,而读懂脾胃的各种症状对脾胃的调理、护养十分重要,本...

by:清荷学养生

中医帮你调脾胃

脾胃是健康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如今,脾胃病的非常多,腹胀,腹泻,腹痛,大便不成型等,很多人常年饱受折磨,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不妨一起来交流,王老师微,WLS20...

by:中医健康说

讲讲补土派的脾胃学说

给大家讲述创立了被称为“补土派”的脾胃学说的著名医家李东垣及其所属的“易水派”其他几位医家的医案内容

by:罗大伦

中医调养精气神|补肾养肝养脾胃

免费分享实用中医养生知识,热爱中医,喜欢养生,欢迎交流!廖老师:国际高级营养师,国家健康管理师,研究中医多年,专注亚健康调理,V13032836375,欢迎...

by:中医健康养生跟我学

教您正确调理脾胃

本专辑为大家带来一些关于脾胃的重要知识,中医常说养胃就是养命,为什么说样脾胃就是养命呢?因为脾胃在身体起着重要的作用。胃相表里,主运化水谷精微,输布全身,维持生...

by:清荷谈养生

如何调理脾胃虚寒

如何调理脾胃虚寒专辑声音还是挺不错的,内容通俗易懂,并举例说明,精选了热门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然后回答。希望大家可以订阅我的专辑,并关注我,欢迎评论、转发、收藏...

by:孙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