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峇峇娘惹与海峡华人

2022-10-10 22:44:4210:48 1116
声音简介

第三十一章 英国殖民马来亚对其地缘结构的影响

第一节 英国建立海峡殖民地与南洋华人的分化

作为一个地缘枢纽,马来亚成为四方民族汇聚之地,并不让人意外。即使是充

当马来西家国家源头的“马六甲苏丹国”,其建立者同样来自于苏门答腊。共同的

种族背景以及信仰,使之在融合成为一个民族时并无技术上的障碍。然而今天的马

来西亚,却依然是一个种族分立明显的国度。华人、印度人社群与马来社群之间虽

然在共同的“马来西亚”国家认同下,尚能和平共处,但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却没

有融为一体的可能性。在马来穆斯林看来,最应当为这一“三族鼎立”的格局负责

的是英国人,因为华人和印度人大量涌入马来亚,都是在英国主控马来亚之后。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决定将扩张重心放在亚洲的大英帝国,相继在马六甲沿

线获得了三个重要支点,包括:西端的槟城、中部的马六甲城,以及东端的淡马锡(新

加坡)。这三个英属港口合在一起,被称之为“海峡殖民地”。其中除了荷兰人交

出来的,马来亚传统地缘政治中心“马六甲”以外,槟城和淡马锡都是最适合建立

直属殖民统治的岛屿。只不过前者的政治范围,后来又从所在的“槟榔屿”岛扩大

至了对岸。

为了强化自己在马来亚的控制力,英国人并没有如荷兰人那样,从其它南洋岛

屿上引入马来部族,而是将吸引人口的方向,放在了印度和中国这两个超级人口地

区身上。选择前者的原因,是因为印度是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选择后者,则是因

为英国人发现,华人的适应能力及生产效率,要远远高于南亚、东南亚的热带民族。

在荷兰人控制西加里曼丹的采矿业之后,马六甲海峡周边地区,尤其是英国人

控制下的“海峡殖民地”成为了华人矿工移民的重点地区。对于南洋华人来说,开

采锡矿与开采金矿,在技术上并无本质区别。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在荷兰人还是英

国人治下的种植园里,这些原本在中国从事粮食种植的农民,在转而经营咖啡、橡

胶等经济作物时,同样拥有巨大的优势。为此,诸如米南加保人之类的马来民族,

很快便在这场产业竞争中落了下风。只不过出于分而治之,及减少管理成本的原因,

英国人将政治管理权更多向土著马来政权倾斜罢了。

一如所谓的“马来人”内部存在多样性现象一样,在马来亚这个文明交汇之地,

华人群体内部也开始出现了分化。19 世纪以前,最远可以上溯到明朝的小规模华人

移民,由于不具备种群优势,大多都一定程度开启了土著化进程。这一进程显现有

两个重要特征:一是迎娶了当地的马来女子,使得血统上呈现了一定的混血性;二

是在语言上同样呈现出混合性,其所使用的语言并非纯正的华语(主体为福建方言),

而是混杂了很多马来语甚至泰语的成分。由于这些马来“土生华人”的社群中的男

335性又被称之为“峇峇”(女性则被称之为“娘惹”),因此这一语言又被称之为“峇

峇语”。整个土生华人社群则被统称为“峇峇娘惹”。

尽管无论在血统还是文化上都出现了一定混合性,但峇峇娘惹无疑还是华人的

一份子。在这个土生华人社群形成之后,一般并不会选择再与马来族通婚,而是会

从相同背景的家族,或者来自中国的新移民中选择婚姻对象,以避免被马来人同化。

这也使得整个峇峇娘惹群体,在文化上仍具有鲜明的中华特征。在西方殖民者尤其

是英国主导马六甲政局之后,土生华人社群在文化上又出现了新变化。这些兼具华

人优秀品质,又与当地马来社群沟通无碍的“峇峇”,成为了英国经营海峡殖民地

的得力助手。而接受这一定位的土生华人,除了在自己的语言技能上再增加一项“英

语”之外,很多也都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并开始在生活方式上模仿西方。

与土生华人群体相对应的,是“新华人移民”群体。19 世纪初,在英国开始渗

入马六甲海峡,并率先占得槟榔屿之后,便已开始主动前往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招募

华工了。鸦片战争之后,随着英国对华贸易额的的剧增,马来华人的数量出现了质

的飞跃。对于这些为了生计而“下南洋”的新华人移民来说,并不愿意视那些完成

本土华进程,并成为英国人在“海峡殖民地”统治助手的“土生华人”群体为同类。“海

峡华人”,是那些坚守故乡传统的华人移民,对这些出现西化倾向华人群体的称呼。

由于最先成为英国统治助手的主要是“峇峇娘惹”群体,这也造成“峇峆娘惹”

与“海峡华人”之间的区别往往是模糊不清的。然而即使是 19 世纪后期移民马来亚

的“新”华人群体,也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所谓的“三代成峇”。新华人

移民对自己的第二代还能够灌输故乡的记忆,但到了第三代,其本土化认同往往就

要压倒自己的中国认同了。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政治分割的台湾岛。以至于绿

营的台独主义者们,认为他们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时间为之创造了“天然独”群体。

总的来说,“海峡华人”并不能等同于“峇峇娘惹”群体。如果说后者所吸收

的主要是马来文化的话,那么前者所表现出的则是西化或者说英国化了。以新加坡

国父“李光耀”为例,李光耀的曾祖父,广东大浦客家人“李沐文”是李氏家族移

民新加坡的第一代(公元 1862 年)。从时间上来看,李氏家族无疑属于“新华人移民”

群体而非峇峇娘惹群体。然而作为移民家族的第四代,李光耀自幼接受英式教育,

并于 12 岁便前往英国留学。以至于后来被英国人评价为“苏伊士运河以东最纯正的

英国人”。

有趣的是,李氏家族的祖籍也是兰芳公司成员的来源地。如果不是以兰芳为代

表的华人采矿公司在西加里曼丹势衰的话,李沐文下南洋的目的地,应该很有可能

是西加里曼丹了。不过兰芳公司的这段历史,对李光耀亦有很大影响。最起码在日

后建立新加坡的过程中,李光耀在处理与马来人,及西方文化的关系上,吸取了兰

芳公司的教训,并使得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国具备了独特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尽管很

多中国人对于李光耀的亲西方倾向,以及其甚至更希望新加坡留在马来西亚联邦的

336想法颇有微词,但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说,他只是选择了一条最适合在夹缝中求生

的道路吧。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移民南洋的华人,都务实的接受西方化的“海峡华人”定位。

事实上,无论是李光耀及其所代表的“海峡华人”,还是被很多坚守纯粹华人文化

的南洋华人所轻视的“峇峇娘惹”,都只是华人在适应环境时所做出的一种选择罢

了。是否选择吸收土著或者强势文化,并不会改变他们“华族”认同(不是政治上

的中国认同)的本质。这是因为,一个身处异地的族群,如果不想被融合并失去自

己原本优势的话,坚守自己的文化核心,与周边民族划清界限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从技术角度看,移民群体自身的文化越强大,能做到的机率就越高。就这点来说,

有 5000 年文明史做依靠的华人,以及用“犹太教”来武装自己的犹太人,都算是

成功者了。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所有“峇峇娘惹”都能被归类于“海峡华人”,同样也

并不是所有新加坡人都是“海峡华人”。在这个概念形成之初,真正能够接受英式

教育,并成为英国统治“海峡殖民地”助手阶层的毕竟是少数。只不过新加坡在立

国之后,以李光耀为代表的“海峡华人”群体,的确从国家和文化角度一直在强化“海

峡华人”的属性。以至于以英语教育主导的新加坡华人群体,与坚守华文教育的马

来西亚华人群体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然而海峡华人或者说新加坡的选择,说到底只是个务实的选择。基于维持自身

种群特征的需要,即使在一定历史阶段淡化了华文教育,也无法改自己“华族”的

定位。因此尽管新加坡在立国之后显现出了很强的英国化特征,甚至在地缘政治上

倾向于依靠西方力量来维持地区平衡,但在中国强大之后,海峡华人文化中务实因

子,也同样会促使其开始强调自己的“华人”属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小娘惹(电视剧)

讲述了善良女子月娘一生不屈不挠的奋斗史的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马六甲地区一带,天兰是个从小卖到大富人家当佣人的小娘惹,卑微的身份让她尝尽苦头。她的女儿菊香,却因...

by:大威曹操

舰娘,我与银河卫士的星海征程

【小编推荐】美少女果然是自己最香!作品简介:【飞卢小说网独家签约作品】太空军最高指挥官孙显允是我,舰娘列克星敦太太也是我。一魂双身、一个灵魂两个身体的孙显允,靠...

by:飞卢二次元_梦想世界

牢人与海

列车上的国度,柴油与泥土,追求长生不死的术士,在列车外的世界,那黑暗的怪物虎视眈眈,那信仰的伪神满怀期望,当这列囚笼被打开之时,那怪物,那伪神才会发现:列车是囚...

by:HaiDao小说

山与海2022

《山与海2022》是陈近楠系列原创歌曲中已发行的《山与海》的重制版,邀请到知名女歌手杨小玉参与演唱及录制,由陈近楠重新编曲演奏吉他并演唱,将一腔热血奔赴山海的激...

by:华语音乐

少年与海

海边上有三个聪明伶俐,心地善良,对一切都感到好奇的少年。传说中林子有个可怕的妖怪,一个个嗜血的故事阻止了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亲密接触。然而,三个少年总想一探究竟。他...

by:紫电青霜2024

海与毒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又一日本忏悔神作

by:王译读经典

少年与海

本书由若干个小故事组成,讲述了三个孩子所经历的奇异趣事,用平时的手法展现出寻常处的人性之美。

by:莫语奈何人

少年与海

【内容简介】二十年前,巴彦疏勒草原上的年轻人阿古拉太曾经产生过一个疯狂的念头——当东风吹起来的时候,他要骑上他的枣红马穆仁去寻找草原的尽头。他想看一看一浪高过一...

by:视纪印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