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说李公麟是文人画家,董其昌却将他排除在南宗之外,谁对?

2022-11-02 20:32:5506:44 202
声音简介

李公麟是北宋文人画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特殊性来自于他耐人寻味的“矛盾性”。就如身为文人画家的他,绘画题材怎会与当时的文人画大相径庭?又如苏轼将他归为文人画家,为何董其昌却将他排除在“南宗”之外?

李公麟,字伯时,庐州舒城人,因舒城郊外有一龙眠山,李公麟曾长居于山下,所以自号龙眠居士或龙眠山人。擅长白描,山水、人物、鞍马、花鸟无一不精,被誉为“宋画第一人”。

苏东坡说他:“伯时有道真吏隐,饮啄不羡山梁雌;丹青弄笔聊尔耳,意在万里谁知之。”

黄山谷更是说:“戏弄丹青聊卒岁,身如阅世老禅师。

就连《宣和画谱》都有记录:“刻意处如吴生,潇洒处如王维”。

由此可知,李公麟应是一位真正的文人画家,那么为何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中,将他从代表文人画正宗的“南宗”一脉上排除在外呢?

李公麟在宋时已被划归为文人画家,但他的绘画题材却与当时的文人画家大相径庭,众多的文人画家都以便于遣兴戏墨的花鸟和山水为题材,但他的绘画却始终以人物为主要题材。

在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形成之前,晚明鉴赏家詹景风对李公麟等人曾有一个较为合理的界定:

“山水有二派,一为逸家,一为作家,又谓之行家、隶家。逸家始自王维、毕宏、王洽、张璪、项容,其后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燕肃、米芾、米友仁为其嫡派。……作家始自李思训、李昭道及王宰、李成、许道宁,……至于兼逸与作之妙者,则范宽、郭熙、李公麟为之祖,其后王诜、赵子昂、翟院深、赵干、宋道、宋迪与南宋马和之,皆其派也。……”

李公麟初学顾恺之、阎立本、李昭道、陆探微、吴道子、王维、韩干,年少时就领悟了古人笔意,进而又广泛师法晋隋唐宋诸家。

但他的画风却与同时代的文人画家都不同,其他人极力排除“形似”,注重抒发胸中的抑郁,并称之为“做戏”。如米芾在墨戏的时候,竟“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皆可为画。”

李公麟则摒弃了这一点,他在创作方法上,十分重视艺术形象的现实性和真实性,在作品中强调人物形象的传神。

《宣和画谱》曾记载李公麟:“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获、台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小大美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才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

而董其昌的观点在《画旨》中说的很明了,他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眼前无非生机,故其人往往多寿。至如刻画细谨,为造物役者,乃能损寿,盖无生机也。”可见他认为,那种“精工”之画,“其术亦近苦矣”,“殊不可习”。

加之李公麟所擅长的画类也并非是当时文人中盛行的梅兰竹菊、山水松石,而是对造型功夫和笔法规范要求较高的道释人物画。所以,对于明代更尚笔墨的语境来讲,“形”的写真要素成为了董其昌把他排除在外的原因。

即便如此,李公麟文人倾向的审美意识还是不能改变的。

李公麟将自己的审美意志融入到了自然的事物中,融入到他所讲述的道理之中,用绘画的形式,通过画笔描绘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融情于景。喜乐哀愁不是因为那些世俗之物而控制,是内心真实情感表现。

《龙眠山庄图》

传世作品中最贴近李公麟画作的摹本,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面的整体巧妙的运用了大量的曲线型线条,将山体、水流、云霞描绘出来,利用这种流动感,使得画面中的景象生动的联系起来。虽然画面中未着其他色彩,但是利用墨色的积、叠、浓、淡将黑白灰的层次感呈现。

在山体周围有平日生活在山间的农民、妇人和孩童,给画卷的整体增添了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描绘出的山下田居,友人相伴,清风云彩的场景,是远离官场混乱的娴静生活,这幅画作里藏着李公麟的愿景。生活在远离名利场,可以游玩于山水之间,过着如诗一般优雅安宁的龙眠山庄生活。

虽然这张临本《龙眠山庄图》是残卷,但还是为我们展现了不一样的文人的日常生活。

《维摩演教图》

传为李公麟所绘,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维摩诘和文殊菩萨在画幅的左右各占一方。维摩诘置于画卷右侧,一位老者形象,身体微微后倾,靠在一个小椅子上,较为怡然自得的坐在胡床上。而这,正是李公麟自身的精神融入。

维摩诘右手向前竖起两指,带有动态感,左手手肘随性倚在小椅子护手处,芭蕉扇轻到在胸前。右膝微微屈起,左足肆意而屈,双履整齐的摆放在胡床前的脚凳上。与之相对的文殊菩萨较为正挺的坐在须弥台上,头戴宝冠,双目微垂,无悲无喜,双手合掌,脚置莲花台,其侧还有趴着的狮子、合掌的童子。

这种静与动的对比,逸然与紧绷的状态被这白描的墨色勾勒出来,也恰恰是这单纯的墨色,才能更好的观察到这种对比,没有被色彩扰乱注意,能够仔细观察绘画人物形象。

李公麟的一生画了几百幅画,然而现世的作品却了了可数。可见,当时的李公麟是以绘画出名,但未曾想过以画谋利,更多的是让画作来承载自己所想表达的情感,寄托在画中的愿景是他的文人精神。

他是《维摩演教图》中坚持自己心中的“道”的“维摩诘”;是《山庄图》中寄情山水,乐于田园的“文人”形象所代表的“主人公”。

其实就像李公麟评价自己的艺术观点所说的那句话“吾为画,如骚人赋诗,吟咏情性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苏轼词

苏轼词古典文学经典

by:夏筠依依

苏轼传

这是一部以苏轼传世作品为依据,结合对宋代历史文化的分析叙写苏轼的一生生活轨迹、政治作为、文学创作,以及他领悟人生的思想升华过程,为我们展现了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by:青禾原

苏轼传

无论人世如何变迁,月光总在那里,照临万物,无怨无悔;无论沧海如何浮沉,宋词总在那里,飘飘洒洒,清清淡淡。令人对待人生有一份深度和开阔!

by:欣赏生命之美

苏轼集

古典名著普及文库

by:明月社

苏轼篇

苏轼文章小集

by:我行其嘢

苏轼传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

by:蹒跚的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