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高手,南宋四家之夏圭,绘大小斧劈皴经典《溪山清远图》

2022-11-06 10:00:1308:53 152
声音简介

之前咱们介绍了马一

,今天呢我们来看看夏半边。

曹昭《格古要论》评曰:

“夏圭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界尺,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

董其昌虽对“北宗”山水有偏见,却对夏圭十分折服,曾言

“夏圭师李唐而更加简率,如塑工之所谓减塑者,其意欲尽去模拟蹊径。而若隐若没,寓二米墨戏于笔端”。

明代王履更是赞曰:“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有清旷超凡之远韵,无猥暗蒙晨之鄙格。”

夏圭笔下的山水,正是有着这样的气韵。

擅边角之景,创“泥里拔钉皴”

南宋四大画家,除了马远外,还有一位喜欢在画中局部取景,那就是夏圭。与马远取“一

”不一样,夏圭则善于取半边。

如果说,北宋山水画是一种以雄浑、辽阔、崇高美为特征的整体性全景山水,作者们以一种敬畏的开阔的目光关注自然,如“无我之境”。

而南宋山水画是一种以精巧的、诗意的、优美为特征的特写性意趣山水,作者们大都苦心孤诣,追求诗意性的表达,如“有我之境”。

尽管马远夏圭有时也会关注一些历史性的内容,但是更多的,他们沉浸于自身,沉浸于笔墨本身趣味性和技巧性的微观表达。

夏圭,字禹玉,钱塘人。在宁宗、理宗朝时供职于画院,他画艺高超,为画院待诏,赐金带,长于人物和山水,但其人物画已不传,山水则与马远齐名,共列“南宋四家”。

他与马远都师承李唐,风格相近,

“水墨西湖,画不满幅”,构图通常不再用立轴大全景,而是只截取半边一角的视线范围,构图简括深远,往往舍去中景,突出近景,且笔墨峻峭爽利,擅用“斧劈皴”。

夏圭的绘画风格虽与马远多有相类,然又不乏其独特的个性特征。

《格古要论》评曰:

“夏圭山水,布置、皴法与马远同,但其意尚苍古而简淡,喜用秃笔,树叶间夹笔,楼阁不用界尺,信手画成,突兀奇怪,气韵尤高。”

他作画用水较多,故画面更显温润秀逸、水墨淋漓,人称“拖泥带水皴”,又喜在染后用秃笔焦墨点垛,造成水墨浑融的特殊效果,被称作“泥里拔钉皴”。

相对马远的峭拔犀利,夏圭则丝毫不露圭角,蕴圆浑于苍劲,于疏松中见俊秀。

夏圭虽然与马远同属水墨苍劲一派,但却喜用秃笔带水作大斧劈皴,将水墨技法提高到“淋漓苍劲,墨气袭人”的效果。

树叶有夹笔,楼阁不用界尺,景中人物点族而成,神态生动。

夏圭早年工人物画,后来以山水画著称。

他的山水画师法李唐,又吸取范宽、米芾、米友仁的长处而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

他的山水画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其早期风格多得力于李唐。

中年的成熟画风,笔墨布局脱胎李唐,已成自家面目。

晚年创作减笔山水画,点景人物笔简神全,寥寥数笔而神态迥出。

夏圭精通构图和绘画笔法,他的边角景构,主体形象少,画面简洁洗练,留白面积较大,多用“计白当黑”的手法,有效的利用边角相互呼应,利用对角线保持平衡感,虚实对比强烈。

它在提炼景物时,求劲求少,以很少的景物来衬托意境而不是直接用景物去“画”意境。

还特别擅长运用墨色的变化,在惯用的层层加皴、加染的"积墨法"外,往往加用"蘸墨法",

也就是先蘸淡墨,后在笔尖蘸浓墨,依次画去,墨色由浓渐淡,由湿渐枯,变化无常。

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使墨色苍润,灵动而鲜活。

空旷的构图,简括的用笔,淡雅的墨色,极其优美地营造了一幅幅清净旷远的湖光山色。

粗而不流于俗,细而不流于媚

夏圭一类画法多少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遗貌取神画雪景学范亮之法。

后人把他与马远并称“马夏”,合李唐、刘松年称“南宋四家”。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雅而雄秀的景色,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大面积使用空白,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长江万里图》

画卷的前面一半是用平视的角度描绘的,表现了长江的波涛汹涌。后面一半是用俯视的角度,从空中观看长江上的活动和两岸的美丽景色。

从平视的近景转变成俯视的远景,这种构图的方法很新颖,也需要高超的绘画技巧。

《山腰楼观图》

画面左侧奇峰矗立,一处楼阁隐没在林莽之中,右侧以大片的留白表现天空。

图中奇峰之下雾霭沉沉,与右侧天空相连,使奇峰山巅仿佛悬于天上,极为抓人眼球,画家构图功底扎实,整个画面全无头重脚轻之感。

《钱塘秋潮图》

描绘的是钱塘江秋潮初至时翻滚奔腾的景象。图中的树、石、浪潮全用中锋勾勒,跳跃有力,且富节奏感。

夏圭利用留白来表现江山湖泊的辽阔深远,虽未着一笔,却能“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寒林对雪图》

以空濛的山林为背景,在笔法上,多用浓笔,转折方硬,富于力度感。树叶与点苔用赭色和墨色交替点缀,树干瘦硬如铁,多呈横斜曲折之态,与右边探头而望的小树枝遥相呼应,充满了无限的生机。

山石用大斧劈皴,画笔峭拔刚劲,充分表现了夏圭独特的风格,墨色浑厚古朴,耐人寻味。

整个画面中心靠左半边,进一步把北宋重峦叠嶂式的繁复构图改变为局部突出的描绘。画面留较多空白,“计白当墨”,虚中有实,使境界显得很开阔。

《雪堂客话图》

为其早期作品。远景用劲利方折的线条勾勒出远山一角的轮廓和纹理脉络,少皴多染,以显其阴阳向背和层次变化。坡脚则隐没于淡墨晕染的烟岚雾霭之中。

画面左下方的景物构成了画面的主体,山石在运用了斧劈皴后以淡墨加染,生长在岩隙之中的两株老树,前后掩映,如双龙对舞。

《泽畔疾风图》

此图的皴法虽然是小斧劈皴,但用得并不多,仅仅是在近景和远山略微皴擦。

这幅画里,运用得最多的是勾染,山石的浑厚和质感都是运用不同的墨色染出来的。

近景错落有致的树用不同的墨色分出层次,与远山顶上的树遥相呼应。远山并没有纯染,那块刻意露出的山石与近景的斧劈皴也是一种呼应关系,同时给人以远山不远的感觉,进一步强化的近景和远山之间的云水。

《溪山清远图》

画卷构图虚实相间、开合有致,全无拖沓拼凑之感。山石用粗劲的大斧劈皴,以劲利方硬之笔勾括,间以水墨渲染,块面分明,折落有势。栖阁层宇,不假界尺,信笔画就。

人物虽用笔寥寥,但各种动态的相互呼应关系跃然纸上。整体画风清劲健爽。

夏圭受佛教禅宗影响,主张“脱落实相、参悟自然”,趋向笔简意远、以貌取神。

后世画学界曾以“南北宗”论贬抑南宋院画,认为马、夏之作是南宋偏安一隅的“残山剩水”之体现,“板细乏士气”,工巧太过神韵不足。

但其实,夏圭的画相比马远画中那种富贵、矜持、高华,已经淡化了许多宫廷气息,更多的是散淡、荒率的野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南宋名家词选讲

《南宋名家词选讲》,是依据作者于2002年冬在南开大学的一次系列讲演的录音由学生整理写成的。当时由于来听讲的同学并没有听过作者所讲授的唐五代与北宋词的课,而南宋...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留白

《留白》是一部解读两性关系的随笔作品。在书中,渡边淳一精微深入地聚焦两性关系,以爱情与青春、生与死、性与爱、人性中的自私、人生的终结、情侣的离分等问题为切入点,...

by:雪孩子vv

南宋中兴

富庶的北宋,兵力一百多万,为什么被总人口不到五十万的女真族消灭了?高宗不允许岳飞北伐,究竟是为了什么?如果岳飞有机会北伐,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秦桧蹊跷回归的背后...

by:冰凌_u7

风流南宋

跟凯文老师学演播!日更。

by:阿龙2022

调教南宋

张良臣这个成天只知道打架闹事无所事事的家伙终于得到老天的惩罚,成为了众多穿越大军中的一员。而且很不幸,当他来到南宋的时候,蒙古大军正席卷天下,他没能如众多前辈那...

by:郭了了

四个高手的江湖

“我不是皇帝了!现在,我可以跟你一起游走江湖了!”四个妙龄少女穿越到一个新的世纪,一个新的世界里,开始闯荡江湖。她们不畏朝廷官宦,不惧恶人,侠胆仗义,敢作敢为,...

by:真糊涂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