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禹庙: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2022-11-15 23:17:2108:42 241
声音简介
诗歌,也可用春秋笔法?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大禹庙坐落于空寂的山谷中,秋风萧瑟冷清,残阳斜照在大殿上。
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荒芜的庭院里树上挂满了橘子和柚子,古屋的墙壁上还残留着龙与蛇的画像。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大禹当年开凿的石壁上云雾缭绕,波涛声阵阵传来,江水沿着白沙之道向东奔流。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早就听说大禹乘着四种交通工具治理水患,开凿石壁,疏通水道,使长江之水顺河流入大海。
注释
1禹庙:指建在忠州临江县(今四川省忠县)临江山崖上的大禹庙。
2落日斜:形容落日斜照的样子。
3橘柚:典出《尚书·禹贡》,禹治洪水后,人民安居乐业,东南岛夷之民也将丰收的桔柚包好进贡。
4龙蛇:指壁上所画大禹驱赶龙蛇治水的故事。
5虚壁:空旷的墙壁。
6江:指禹庙所在山崖下的长江。
7白沙:白色沙砾。
8四载:传说中大禹治水时用的四种交通工具,水行乘舟,陆行乘车,山行乘樏(登山的用具),泥行乘輴(形如船而短小,两头微翘,人可踏其上而行泥上)。
9三巴:东汉末年刘璋分蜀地为巴东郡、巴郡、巴西郡。传说此地原为大泽,禹疏凿三峡,排尽大水,始成陆地。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秋天。当时杜甫出蜀东下,途经忠州(今属重庆),特地前去参谒了大禹古庙,有感而作此诗。
摘要
《禹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首联点明游览的地点及时节,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颔联由远及近地描写大禹庙内部的景色;颈联写大禹庙周围的环境和氛围,庙内云气腾蒸,山下江声震耳,一派雄浑景象,暗喻大禹治水的功劳;尾联借景抒情,缅怀大禹治水的丰功伟绩。[2]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情感波澜起伏,笔触沉郁有力,写作章法严谨,整体气象宏丽,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是咏史怀古的佳作。
作品赏析
本诗语言凝练,意境深邃。诗人通过远望近观的视角转换,采用虚实结合、拟人传神等手法,收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悠长的艺术效果,讴歌了大禹治水泽被万代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将缅怀英雄、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出来。
首联“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开门见山,起笔便令人森然、肃然。山是“空”的,可见荒凉;加以秋风瑟瑟,气氛更觉萧森。但山空,那古庙就更显得巍然独峙;加以晚霞的涂染,格外鲜明庄严,令人肃然而生敬意。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登山入庙的。
颔联“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庙内,庭院荒芜,房屋古旧,一“荒”二“古”,不免使人感到凄凉、冷落。但诗人却观察到另一番景象:庭中桔柚硕果垂枝,壁上古画神龙舞爪。桔柚和龙蛇,给荒庭古屋带来一片生气和动感。“垂桔柚”、“画龙蛇”,既是眼前实景,又暗含着歌颂大禹的典故。据《尚书。禹贡》载,禹治洪水后,九州人民得以安居生产,远居东南的“岛夷”之民也“厥包桔柚”————把丰收的桔柚包裹好进贡给禹。又传说,禹“驱龙蛇而放菹(泽中有水草处)”,使龙蛇也有所归宿,不再兴风作浪(见《孟子。滕文公》)。这两个典故正好配合着眼前景物,由景物显示出来;景与典,化为一体,使人不觉诗人是在用典。这样用典的好处是,对于看出它是用典的,固然更觉意味深浓,为古代英雄的业绩所鼓舞;即使看不出它是用典,也同样可以欣赏这古色古香、富有生气的古庙景物,从中领会诗人豪迈的感情。
颈联写庙外之景:“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云雾团团,在长满青苔的古老的山崖峭壁间缓缓卷动;江涛澎湃,白浪淘沙,向三峡滚滚奔流。这里“嘘”、“走”二字特别传神。古谓:“云从龙”。从迷离的云雾,奔腾的江流,恍惚间,我们仿佛看到庙内壁画中的神龙,飞到峭壁间盘旋嬉游,口中嘘出团团云气;又仿佛看到有个巨人,牵着长江的鼻子,让它沿着沙道驯服地向东方迅奔。在这里,神话和现实,庙内和庙外之景,大自然的磅礴气势和大禹治理山河的伟大气魄,迭合到一起了。这壮观的画面,令人感到无限的力与美。
尾联“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传说禹治水到处奔波,水乘舟,陆乘车,泥乘輴,山乘樏,是为“四载”。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今四川忠县、云阳、阆中等地)。传说这一带原为泽国,大禹凿通三峡后始控为陆地。这两句诗很含蓄,意思是说:禹啊,禹啊,我早就耳闻你乘四载、凿三峡、疏长江、控三巴的英雄事迹;今天亲临现场,目睹遗迹,越发敬佩你的伟大了!
这首诗,诗人歌颂英雄,感情基调昂扬、豪迈,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抑扬相衬的手法:山虽空,但有禹庙之峥嵘;秋风虽萧瑟,但有落日之光彩;庭虽荒,但有桔橘垂枝;屋虽古旧,但有龙蛇在画壁间飞动。这样一抑一扬,既真实地再现了客观景物,又不使人产生冷落、低沉之感;加以后四句声弘气壮,调子愈来愈昂扬,令人愈读愈振奋。由此可见诗人的艺术匠心。
作品评价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凡唐人祠庙诗,皆不能出老杜此等局段之外。二诗(指《禹庙》《重过昭陵》)盖绝唱也。
明代胡应麟《诗薮》:“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杜用事入化处。然不作用事看,则古庙之荒凉,画壁之飞动,亦更无人可著语。此老杜千古绝技,未易追也。
明代李攀龙、叶羲昂《唐诗直解》:意气荒愁,结追念禹功得体。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谭云:“声走”妙!钟云:蜂声曰“游”,江声曰“走”,痴人前说不得(“江声”句下)。
明代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赵云龙曰:古意宛然。
明末清初黄生《唐诗矩》:尾联寓意格。次句不遽入禹庙景事,如此开法,人不能知;如此对法,人更不能知。“橘柚”字出《禹贡》,“龙蛇”字出《孟子》,暗用禹事,极其浑化。言不尽意(尾联句下)。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四十字中,风景形胜,庙貌功德,无所不包;局法谨严,气象宏壮,是大手笔。
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龙蛇橘柚、宋人亦知其用本事,不知其妙在无迹,极镜花水月之趣,学者悟此,乃得使事三昧法。
清代杨伦《杜诗镜铨》:王阮亭曰:写得神灵飒然,笔墨之妙。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陈德公曰:三、四“垂”、“画”二眼字,自道现成,自然老。五、六作意奇动,警句无多。结意是谓“三巴”应有禹庙,语更苍错。评:六句“走”字险,人不敢道,翻成奇警之句。
清代朱之荆《增订唐诗摘钞》:中四句法本同,但一联顺说,一联逆说,便不犯复。
清代刘邦彦《唐诗归折衷》:吴敬夫云:“走”字写江声神动(“江声”句下)。唐云:即所闻以想其凿(末句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诗歌,也可用春秋笔法?云气可嘘,江声立走,惊悚一瞬正是史。诗歌,也可用春秋笔法!

猜你喜欢
杜甫传|童书&杜甫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于奇幻仙境中,陆轩,一介凡尘少年,偶得仙缘,却步入荆棘之路。同门嘲讽,欺压不断,唯凭坚不可摧之志,...

by:天喜de电子书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原籍湖北襄阳,后徙河南巩县。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by:Ary远方

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by:lie流伶

杜甫传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1.家世与出身2.童年3.吴越与齐赵的漫游4.与李白的会合5.长安十年6.流亡7.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8.陇右的边境与艰险的山川9.成都草堂...

by:泽语如诗

杜甫传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与李白合称“李杜...

by:境随有声

杜甫传

改编自一代武侠小说宗师还珠楼主李寿民的绝笔之作。还珠楼主生于二十世纪初,长于民国战乱年代,一生经历与诗圣杜甫多有相似,因而此书也写得情景详实而感人,语言简洁但绚...

by:霜降_FM

杜甫传

感受一下唐朝诗人杜甫的一生

by: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