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2022-11-30 20:30:0404:27 41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七十二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译文】

当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可怕的威胁就要到来了。不要逼迫人民使人民不得安居,不要压榨人民使人民无以生计。只有不压迫人民,人民才不厌恶统治者。因此,有道的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所以要舍弃后者而保持前者。

【解析】

这一章的要点是“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两句。人要了解、珍视自己的生命,但不要夸耀自己或自以为高贵。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第一个“威”意为统治者的权威、高压政策;第二个“威”指的是统治者面临的威胁。老子认为,如果民众不再畏惧统治者的权威,那么统治者也就大难临头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统治者是民众的榜样,倘若统治者骄奢淫逸,行为不检点,一定会诱使民众滋生各种欲望,而民众也必然会用尽各种手段去追逐私利,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样一来,民众不惧怕统治者的权威也就成了很自然的事了,其结果必然会导致统治者的地位受到威胁,这是统治者最不愿看到的事情。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狎”意为任意地、肆无忌惮地侵犯、扰乱人民以致使人民感到不安、窘迫和恐惧。“生”指的是生长的国度。在这句中,针对统治者地位受到威胁的情况,老子向统治者提出了最严厉的警告,警告统治者要好自为之,不可再作威作福。老子认为,民以“生”为本,如果他们连最起码的生计都难以维持,那么还惧怕什么苛政和威严呢?所以,一旦人民居无定所、生活困难,他们就会惹是生非,发生逆乱,这样一来,社会动荡也就成为必然了。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这两句话与前面的两句话相联系,显然省略了一个过渡性的逻辑环节,它的完整形式应该是:“故厌其所生,以其被厌;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自知”与自欺的意义相对立,它是一种绝对的知的状态。一个人如果作了恶,他可以欺骗别人,但是无法蒙骗自己。所以,这里的“知”,含有“良知”的意蕴。当人们想方设法为自己的恶行寻找合理依据的时候,这实际上就是企图使自己的良知认同所作的恶行,然而这是绝对办不到的,因为人们所能办到的只不过是泯灭自己的良知罢了。所以,自知就是对自己良心和良知的认同。“自见”指的是只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的见解和观念,这事实上就是心中只有自己而没有他人、没有世界。“自爱”是自知的结果,是对自己天生的良心、良知的认同和热爱。如果一个人只爱自己而不爱他人,那么他就不是真正的自爱者。只有做到爱己及人,这才是真正的自爱。“自贵”说的是只认为自己有价值,而否定他人和世界的价值。在老子看来,圣人都有自知之明,他们不仅爱自己,也爱百姓。如果统治者因位居高位而炫耀自己,抬高自己,那么他就会骄奢淫逸、恣意妄为,堕落成为压迫百姓的暴君。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七十二夜

短短的七十二夜过去,我终于又变成了一只老鼠。我再也不能做一个姑娘,与自己喜欢的少年,在清风冷月中促膝长谈;再也不能站在熙熙攘攘的夜市中,静静地看人世缤纷浮华,迤...

by:拔刀问情

七十二候考

作者:曹仁虎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

by:善意流传

文话七十二讲

上世纪三十年代,叶圣陶夏丏尊两位先生,因不满当时的语文教学和使用的教材“缺乏客观具体的科学性”,着手编纂了一套供初中生使用的语文教材,定名为《国文八百课》,每一...

by:霜露_pn

七十二家房客

解放前,40年代里广州西关一栋三层楼的大杂院里,“包租公”太子炳、“包租婆”八姑和七十二家房客交织所发生的许多妙趣横生、让人忍俊不禁又发人深省的故事。

by:LLEE_

七十二堂写作课

文学爱好者的实用写作指南

by:大提杂书铺

七十二堂写作课

学习写作,提高写作技能的好书!

by:一书一世界swh

爱之七十二变

不是所有爱情都是美好的。但,你不爱,怎么知道下一场会是真爱。----致被爱情伤害的女人们。(短片小说)题记:--每个女人都是一个战士,一生只为爱情而战。-...

by:婉尔青柳

钦州-七十二泾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广西钦州港经济开发区西北部,钦州著名的茅尾海内票价描述免费开放。乘游船观光30元,包船300元,游览2小时,约三、四个景点,可根据...

by:恋景旅行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