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2022-12-02 20:30:0204:41 25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七十七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天道运行的法则,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位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弓弦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拉满一些。所以天道运行的法则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剥夺不足的用来奉养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已能,有所成就而不居功自傲,他不愿表现出自己的贤能。

【解析】

这一章讲天道的法则是损有余而补不足,这和人类社会的情形恰好相反。圣人成功后不居其功,正是效法天道的法则,用自己的有余补天下的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在这句中,“损”与“抑”指的是节制的意思。“不足”与“下”可以理解为“因弱小而一无所有”。事实上,这里的“抑”“举”“损”“补”,它们作为动词,都指的是为整体的和谐而作的一种协调工作。另外,这里的“高”“下”“有余”“不足”都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在这几句中,老子以天之道与人之道作比较,突出天之道的博大和人之道的渺小,从而得出人之道要效法天之道的结论。在阐述天之道的时候,老子把天之道比喻成张开的弓箭,人们张开弓箭目的是为了射捕猎物,所以箭头的方向要随着猎物位置的移动而改变,高了压低它,低了抬高它;有余的就减少,不足的加以补足。因此,天之道就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阐述完天之道以后,老子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人之道。什么是人之道呢?就是人类统治者所奉行的社会法则。人之道与天之道截然相反,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在老子看来,人之道是造成天下贫富不均和权利不平等的根源。而天之道则是为了追求平等,所以它能长久,能够使人心安宁,防止动乱的发生。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有道者”即得道者,指的是认识世界道德本质,自觉充当道德主体并能遵循道德行事的人。在这一句中,老子自问自答,进一步说明了有道之人的行为特征:有道之人会把自己多余的衣物、粮食和财物拿出来奉献给贫穷的人,以达到社会均等的目标,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定。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为”指的是圣人统治人类社会的活动,这种活动与道治的活动相一致,目的也是为了协调人民的活动并使其保持和谐统一,所以它是超越个人意志的活动。“不欲见贤”意为不追求、不贪图比他人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或生活待遇。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人民同甘共苦。在本章的末尾,老子以圣人的所作所为得出了一个结论: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会把自己多余的部分分给不足的人,绝不炫耀,绝不居功自傲,而是始终保持谦和、恭敬、退让的德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七十七天

感谢收听我是喜马拉雅电台热爱生活和旅行的海哥,我本人面向全国听友粉丝寻找一位志同道合的旅途同伴将来一起走遍天下美景,让余生更有意义,有缘人请速速与我联系,我的微...

by:海哥SHHWLYMSDR

死城,七十七天

【北望南歌著】【闲言盆演播】平淡的生活,被未知的病毒打破。活生生的人类,竟变成了会吃人的感染者。坐困高楼,停电,断网,缺粮少食。如何凭借搏命的勇气,死里求生...

by:闲言盆

仓央诗七十七首|仓央嘉措

由北岸之声诵读制作的仓央嘉措诗歌专辑——《仓央诗七十七首》,从今日起便开始与大家见面了。这是很多听友在收听北岸之声的诗词诵读专辑《最美纳兰词》时,提出的要求。为...

by:北岸之声

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记忆之树

道德经|老子道德经诵读|道德经解读《道德经》全文

如果想领取更多有关提升记忆力的学习资料与课程,请添加卫领取资料:652021681中国人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丢掉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节选自文史哲《道德经白话...

by:提升记忆力

道德经章节学习

《道德经》难学,难懂,但从中的规律运用到生活去践行,那就是好学,好用。每天聆听一章,领悟一章,运用到生活中去,那么,《道德经》的智慧,就成为生活的日常。

by:DX思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