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2022-12-03 20:30:0404:38 56
声音简介

《道德经》第八十一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

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爱用言语自辩的人不一定善良。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愈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给予他人,自己就越加丰富。天道的法则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解析】

这一章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讲“言”和“知”。老子认为,真诚的言论听起来并不美,也不够雄辩。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一定知识广博,但是他们一定能抓住大道的根本。后半部分讲天道的法则是“利而不害”。圣人效法天道,只做对他人有利的事情,而不做与人争利的事情。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这里的“美”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善,而是指华而不实。所以,“美言”指的就是花哨漂亮、夸大其词、以取悦于人并骗取他人的信任为目的的言语。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与人争论是非,他们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木讷,但是脑子却十分清醒。他们看起来十分愚钝,既不善于评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但是他们的心灵却清澈如水。老子认为,不善于用花言巧语来争辩的人才是完美的,其本质也是善良的。尽管我们常说“言多必失”,但是言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然而,在老子看来,言语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要大得多。老子之所以这样说,绝不是要我们不说话,而只是想突出“善辩”的弊端。

对于获得知识的博与专,老子有他自己的见解,他说:“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对道的把握(真知)和多闻(广博)的辩证关系,他认为,多闻并不能真正地明白道,而明白道的人也不一定依靠博闻来获得真知灼见。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为人”与“为己”相对,以他人为目的,为了人民的普遍幸福与自由,而这正是道德的至高境界。这句话意思是说,圣人尽量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富有;尽量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给予了别人却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充实,自己难道不是变得更富有和充足了吗?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在老子看来,人类就像是浩瀚大海里的游鱼一样,成群结队,但是每一个个体又有差异。在这个浩瀚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要成长、衰老和消亡,也都无一例外地喜欢生而厌恶死,这是因为生是幸福的,人生在世,既可以抬头观望天上的星星,又可以低头俯看草叶上的露珠。世界上的美丽事物是天地赠予我们的礼物,这些事物可以让我们尽情地享受着它们的美好而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圣人也是如此,他们只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没有欲望,也不妄为。圣人表面上看起来与常人无异,其实他们的境界是高深而幽远的,常人又怎么能与他们相比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道德经 八十一章全文诵读

道德经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习之心可得以安宁!诵读全经通透人生

by:婧婧的黄蓉

老子 道德经 八十一章原文诵读

老子道德经八十一章原文诵读

by:任举学堂

九九归一:八十一天共读《道德经》

化整为零,从冬至日开始学会用传统书房音雅音诵读万经之源《道德经》,每天读一章,每章读九遍,九九八十一天脱口而出

by:明道堂经学馆

德经第三十八至八十一章解读

《老子》一书,原著不过五千言,可以说,几乎是一个字就涵盖一个观念的好文章,一句就涵盖有三玄三要的妙义。老子往往把道的体相和作用,混合在一起讨论。而且在作用方面,...

by:菩提雅舍

《老子》八十一章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

by:读国学诵经典

黄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难字录音二声四声不分,大家明白就好))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共计3卷,作者及成书年代皆不祥,传说为战国时秦越人(扁鹊)所作。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

by:羽蛇讲故事

皇帝八十一难经

中医理论和诊断学颇具贡献的一本经典著作。

by:清新先声

黄帝八十一难经

一直被医家所遵循,对历代医学家理论思维和医理研究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之一以阐明《内经》及先秦医籍的要言大义为主旨,对于...

by:本草明兰

皇帝八十一难经

难经讲记,以经典解读经典,根据每一难注解

by:听友180609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