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兴读书札记】118《失落的一代》

2024-01-28 21:05:2307:15 896
所属专辑:周老师读书
声音简介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读书札记文字版


这本书是一个法国学者写的。这个法国人起了一个很中国的名字,叫潘鸣啸,他研究的也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上山下乡运动。


这个话题,现在很多年轻人已经不感兴趣了,感兴趣的,很多是参加过上山下乡的人。但是我觉得,对于参加过上山下乡的人来说,回顾这段历史,特别是上升到理论高度,是有好处的。对于年轻人来说,看看他们的父辈甚至是祖父辈在上世纪经历的那场上山下乡运动,也是很有好处的,有助于把代沟适当填平,当然也是历史的代际传承。一个外国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一直到现在。抛开他的执着和认真不说,我觉得他的优势是很自然地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因此会更客观一点,没有那么多的感情因素。但是也应该有劣势,就是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做不到融会贯通的理解,有些问题是看不到实质的。


作者特别解释了书名,为什么叫《失落的一代》?这个名字是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用在他的小说里的,作者借用。海明威认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与打仗的年轻人是失落的一代,因为他们并不是自愿上前线的,也因为他们耽误了学业。我揣摩这个“失落的一代”,并不是说这一代人本身失落,而是说,因为上山下乡运动,他们失落了很多东西,他们在应该学习的年龄,丧失了求学的机会。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思考的一代,在政治,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很多人获取了独一无二的经验,有些人颇有成就,特别是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的领域里。所以说,失落的一代,也许更多的表现在科技的方面,以及知识的系统性方面。我没有参加过上山下乡运动,但是我的很多同学和朋友,他们都走上了这条路。当时,为什么上山下乡成了一个运动?这本书第一个部分就是解释这个话题。实际上是从理论上讲动机。


这本书讲的动机有三个,一是意识形态的动机,要培养接班人,要对知识青年进行再教育,要缩小三大差别;二是政治动机,要把轰轰烈烈的红卫兵运动适时控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要建立更具权威性的社会形态;三是经济的动机,要发展农村和边疆,要解决人口过剩和就业等等问题。我记得,上山下乡运动实际从一九六四年就开始了,那时候有名的人是邢燕子和侯隽等,真的大规 模开始上山下乡,是1968年到1976年,那时候几乎每一家都会有孩子们上山下乡,各个城市的火车站、汽车站都有含泪告别的场面,送行的大人们都是脸色凝重,有的甚至热泪盈眶。


而上山下乡的孩子们,每一个人都是兴高采烈,斗志昂扬。当然,他们不知道将要面对的,是什么样的艰苦! 这本书没有渲染甚至没有过多的叙述知识青年感受到的极端的艰苦,每天面对以前很不熟悉的劳作,面对每天的饥饿,也许还有更艰苦的,比如说,在自然灾害面前知识青年受到的伤害,有些女青年在农村遭受的侮辱等等。当然,对知识青年而言,不是说一点儿好处都没有,对这些人是锻炼,是对中国底层的更多的认识,但是相对于他们失去的学业,失去的多彩⻘春和感受到的艰苦来说,也许在很多知⻘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并不是那么美好。但这本书并不是讲个人体会的,而是将整个上山下乡运动做了系统梳理,就是当事人也不见得会清楚,例如上山下乡运动的初始,政策的演变等等。为什么会演变?因为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知识⻘年的失望甚至绝望,比如说群众的抵制。


这本书里也讲到了上山下乡运动的终结,知青如何回城,如何就业,实际上这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很多知识青年下乡多少年以后,家里的住房没有了,回来也没有工作,生活没有着落,这是当时政府面临的大问题。还有一些知识青年,因为各种原因就留在了当地,或者留在当地当了干部,或者是嫁给了当地的农民。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满腔热情的女青年,在农村参加忆苦思甜大会,一个贫农上台诉苦说,自己如何如何艰难,娶不到老婆。这个女青年有点极端,要急贫下中农所需,宣布要嫁给这个农民。当然,嫁过去的生活非常不好。的确,很多贫穷的农⺠贫穷的根源不是因为别的,而是懒惰。碰到这样人概率还是很大的,不幸的是,这个姑娘就遇到了这样一个人,生活和她开了一个大玩笑。这只是上山下乡运动中的一个非典型案例。作为一个整体来说,不能用这些单个的事例来概括,但是单个的事例肯定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供注脚。我们把视⻆再放大一点,站在全球的⻆度来看,世界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在⻄方国家也有这样一场左倾运动。比如说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巴黎1968年的五月⻛暴等等。那个时候,年轻人普遍是左倾的,在政治站队上,常常血脉贲张,常常走到极端。


这本书的作者自称是“老外老三届”,对远在中国的同龄人的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很感兴趣,他在香港留学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些老知⻘,听到了他们的种种遭遇。独特经历打动了他,所以他有志向来写这样一本书。他看了大量的东西,中国的报纸杂志、知⻘文学、官方的历史文件、西方的评论报道等等,关键是采访了大量的知⻘。所以,他成为一个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杰出的研究者。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场上山下乡运动给很多人,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未参与者及后来者,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就参与者来说,每一个个体的感受也不相同,有人把它看成是一场对自己的洗礼和磨练,有人把它看成是就是一种痛苦的记忆,每个人的记忆不见得都是错的,但是如果放在整体上考虑,对错的一个前提,就是这种事情能不能继续,有没有可能继续,如果没有可能,那就说明当时做的是有些问题,尽管当时有当时的理由。


我觉得,读这本书,更多的是要把它看成历史的回顾,历史的总结,而不是为了猎奇,也不是为了看到苦难,更不是为了看到苦难的辉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52009qhno

为什么不让一直听下去?

开瓶拉菲001

刚开了个头就被河蟹了

猜你喜欢
读书札记

《孔府演义》

by:妙音学人

读书札记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每个人都在边际上影响世界。具体到思想领域,每个人的想法都会对他人有所触动。如果很多人秉持这样的自知自觉,爱智求真...

by:静思书苑

凌乱的读书札记

读书过程中随便录的一些碎片

by:嘎巴贡嘎

开卷有益,言之有序︱我的读书札记

满地都是六便士,如何在人生不停歇的奔波中稍停下脚步读一本书?这是一档私人读书频道,更新与最近读书的速度同频,间歇性奋斗与间歇性躺平随机抽取。所有读书感悟均为原创...

by:lulustyle

西銘札記

很久以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张子《西铭》,心中豁然开朗,一切的不快与悲伤宛如烟消云散般变得缥缈无边,人世界有悲欢离合,亦有阴晴圆缺,更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

by:书可的小书房

恋爱札记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团火,但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我从来不信这世上会有感同身受,不一样的器官、不一样的经历、不一样的思维。

by:会说话的皮蛋

声音主播

31726935

简介:周志兴,1952年出生于江苏常州,1969年参军,1975年复员进入北京七〇七厂。1980年调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1987年参与创办中央文献出版社,后任副社长。1996年加入凤凰卫视,先后任凤凰周刊社长,凤凰网总裁。2003年开始创办共识传媒,任《财经文摘》杂志、《领导者》杂志社长兼总编辑,共识网总裁。2013年参与创办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任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