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 第二十四节 逻辑思维 逻辑是思维的奢

2022-12-15 15:11:0007:27 85
声音简介
大家好,今天给大家分享 加速 第三章 思维管理 第二十四节 逻辑思维 逻辑是思维的奢侈。

“逻辑思维”这个词我们在生活中常听人说起,比如“新同事小张的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棒”“隔壁老王一点逻辑都没有”。如果这话一不小心恰好被老王听到了,他一定会反驳道,“我都成年了,怎么可能连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都没有,傻子才没有逻辑思维能力呢!”

但事实上,我们身边有些人可能真的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类人有什么明显的表现吗?还以隔壁老王为例,当他反驳说自己有逻辑思维能力时,我继续追问他,那什么是逻辑思维呢?你是如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呢?

老王想了想,他的习惯思维模式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和“如何”这两个关键词上。然后开始不停琢磨到底什么是逻辑思维,好像是说话时要带上“因为、所以、同时、但是”这样的连词又好像是“归纳总结出一条条规律”。而关于“如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是多读书、多学习还是参加培训,老王磕磕巴巴地表达不清楚。

然后老王就发现,自己完全没有思路,脑海中没有任何概念和参考模型。明明自己想的是A,说出来却成了B,最后又让听的人理解成了C。于是,老王开始习惯性地寄希望于老师、领导、家人、朋友,希望他们能告诉他正确答案,直接指导他怎么说、怎样做。

这其实就是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典型表现。它意味着老王以及像老王一样的人,失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分析问题时容易片面思考,不善于多角度分析,或者对分析得出的各个要素,不能清晰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比如因果关系、主次关系和矛盾关系等。因此,在面临问题的时候,这类人群就会习惯性无助,找不到答案。

实际上,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以概念为内容,提出命题,通过推理,论证命题的能力。它是一个标准的流程,而非一种结果。这种思维的流程,每个人都可以习得,只是每个人运用的能力和水平有高低。

逻辑思维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一个人具有“高阶竞争力”的体现。所以今天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此之前,有人可能会有所怀疑:萌姐,我思维逻辑差和数学不好是不是有关系?这就多虑了,按这么说,世界上数学不好的大有人在,难道所有数学不好的人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差吗?逻辑思维的确是学好数学需要具备的能力,它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问题所必需的能力。数学只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而已。

那到底如何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呢?
一个最标准的方法就是习惯发问法,也就是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我们通过各种输入渠道获取知识或事实,在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而自觉主动地提出问题。有了问题后,我们再获取解决问题相关的知识,重组认知,最终解决自己的疑问。

乍听有些不好理解,我们举例说明。同样是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能说出不同的东西。比如就“这部电影怎么样?”这一个问题,有的人只能简单笼统地评价“还好”“一般”“特效太炫了”,有的人还能简单谈一谈演员的表演和大概的剧情。而有些人能从剧情结构、矛盾冲突,聊到这部电影和同类型电影的区别,甚至基于电影本身所表达的对于社会、人类和宇宙的意义侃侃而谈。

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呢?因为大多数人都把看电影当作一种娱乐活动,用来放松大脑,增加生活情趣。既然目的是放松,为什么还要思考呢?这就是问题所在。我们失去了在平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机会。有些人会在看电影时,追问这个是为什么,那个是怎么做到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这样看电影既费脑筋又缺乏趣味。但我们要知道,从脱离基本的感性判断和简单判断,到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这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过程。

不仅是看电影,平时听音乐、看书或与人交流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单纯地说听过、看过,而是要自觉地问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看这个?有什么用?通过分析、记录等解决问题形成自己的知识,这样也就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习惯。

第二个方法叫作金字塔归纳法。它的步骤是:提出论点,总结结论,给出论据(也就是理由),最后行动。一般如果我们没有练习过的话,在面临问题时通常都是先想到理由,再考虑到自己想说什么,最后等别人回答以后,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现在我们换个思路,想好再说。

我们可以把要说话的逻辑转变成书本阅读。书的目录其实已经包含了我们所有的表达观念。首先,前言是论点概述,是我们想要表达的核心。其次是一级目录,这是我们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方法论,列出的知识范围。接下来的二、三级目录,我们为了阐述每一个大标题,都在这里细化了理论基础和实证检验。最后,搭完了逻辑框架后,你要继续做的就是填充内容了。

我们回答一个问题时,也可以这样在大脑里面构建一本书的目录。以刚刚的电影问题为例,当别人请教我们关于一部电影的评价时,可以从哪些方面来回答呢?首先确立我们的基本立场是什么,比如我们觉得这部电影特别好,那为什么好呢?然后就是搭建我们的逻辑框架,也就是目录。我们衡量了一下,决定可以从视觉特效、演员演技、剧情的结构和合理性、音乐音效等角度阐述。这就列好了我们的一级目录。剩下的就是用“第一……第二……第三……”的表述方式对目录进行补充。

这样看来,金字塔归纳法是不是也容易理解了?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更加言之有据,言之有物了。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分析和推理。
分析和推理要基于两样东西:经验和数据。经验是过去积累的常识和感悟,所以经验越丰富的人做出判断的速度越快,准确性越高;数据就是对事物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果,是一种具有某种科学性的结论。

就以我们常见的面试为例。如果是第一次面试失败,我们能以没有经验、不会临场发挥为理由聊以自慰。但是面试都有套路,这个套路我们在网络上或者其他人的经验中都可以了解到。网络上都有面试经验的分享文章,教面试者提前准备一些问题,此外面试者如果仔细一点就会事先对要去面试的公司以及应聘的岗位做个详细调查,揣摩一下面试官的心理,以此做出一些准备。无论哪一种都比一句话说不出来的结果好得多。

真正的逻辑思维体现了一个人具有“高阶竞争力”的潜力。要增强竞争力,必须学会培养自己的思维逻辑。对此,本文总结了三点建议:习惯发问法、金字塔归纳法以及分析推理。让这三个方法成为我们的逻辑习惯,以便轻轻松松应对生活诸事。某种意义上,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看待你。

好了,这节就分享到这里,下期分享 加速 第三章 思维管理 第二十五节 换位思考 聪明的人在努力地了解自己,敬请关注。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解锁财富密码

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你如何看待世界,世界就如何看待你。

猜你喜欢
二十四节气

赏析古诗文,了解国学中二十四节气常识,资源来自上海辞书出版社的《汉语大词典》《辞海》《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

by:上海辞书社_问道国学

二十四节气

贝壳朗读,用耳朵“看”世界。我们发布的所有音频,版权均属于贝壳朗读。如果没有授权,禁止任何形式的剪辑和再利用。原创不易,一经发现,我们将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by:贝壳朗读

二十四节气

8大板块听懂节气故事节气故事历史由来农事活动民俗节日古诗谚语天文气候七十二候动物植物《这就是二十四节气》高春香邵敏/文许明振李婧...

by:小星独角戏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自然规律变化,它不仅可以用来指导农耕生产,更需包含丰富的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y:marry欣欣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指二十四个特定时令,节气的变化也带来食材的变化,也给舌尖带来不同的味道!

by:美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