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厥阴病证-3寒邪郁遏厥阴相火证

2022-12-17 21:09:3910:02 31
声音简介

三、寒邪郁遏厥阴相火诸证

【原文】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331)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2],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9],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后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332)

       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苓汤彻其热[5]。脉迟为寒,今与黄苓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333)

       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334)

       伤寒病,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336)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者,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341)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342)

【提要】

       辨寒邪郁遏厥阴相火之后所出现的阳复自愈证、阳复太过证和厥热胜复证,并记述了除中证的临床表现。

【讲解】

       寒邪太盛,寒伤厥阴,可以导致厥阴相火郁遏。厥阴相火奋起抗邪,郁极乃发,于是就引发了阳气的来复。阳气来复,就出现了发热。第331条则是以手足厥冷和下利代表寒邪盛,以发热代表阳气复。于是便进一步以厥利和发热天数多少的对比,来判断是寒邪占优势,还是阳复占优势。寒邪占优势,则病情加重;阳复占优势,阳复阴退,则病证向愈;如果阳复太过,也就是防卫过当,阳有余便是火,于是又可以转化为热证。

       辨厥阴病的自愈证:第336条厥五日,热也五日,厥热日数相当,而热五日后没有再出现厥冷,说明阳复阴退,其病即可自愈。这就是厥阴病的自愈证之一。第332条的“旦日夜半愈”,第341条的“其病当愈”,都属厥阴的自愈证。要特别注意的是,厥阴病的自愈证,是在寒邪郁遏厥阴相火证的前提下,由于阳气来复而发生的,并不是少阴真阳衰微证传入厥阴后就可以自愈。

       辨厥阴病的厥热胜复证:第342条的厥四日,热仅三日,复厥五日,寒多热少,提示阳气逐渐衰退,所以病证在加重。而第341条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提示阳气恢复占优势,所以其病当愈。第332条的发热六日,厥利九日,后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厥热相当,可以自愈等。这种发热和厥利交替出现的现象,后世称其为厥热胜复证,或厥热进退证。但在当代临床,没有人观察到这种现象的客观存在,于是就有了两种推测。一是说这种现象原本并不存在,仲景只不过是假设现象,用来说明阳气和寒邪相争,互有进退的道理。一是认为,这是汉代存在,而现代已经消失了的一种传染病,仲景观察到了当时的实际临床现象,所以就记录了下来。这两种见解孰是孰非,尚无定论。

       六经病皆有发热,其发热的特点各有不同。①太阳病是发热和恶寒并见,以翕翕发热恶风寒为其典型热型。阳明病的特征是但热不寒,以热结在里,表里俱热;蒸蒸发热;日哺所发潮热等其典型热型。Q少阳病的特征是,寒邪在经,则见往来寒热;热郁胆腑,则见持续发热。太阴病一般不见全身发热,充其量可见手足自温。少阴病则以阴盛格阳,里寒外热为其典型热型。通常把厥热胜复说成是厥阴病发热的热型。应当注意的是,少阳病的往来寒热,是寒热一日之内交作多次厥阴病的厥热胜复,是寒热数日之后交替一次,两者虽有类似,但却阴阳有别。

       辨厥阴病的阳复太过证:第341条所述,如果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这就是阳复太过了。因为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常常有一种惯性倾向,当阳气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继续沿着这一轨迹前进时,就会发生阳复太过的情况。阳复太过,也就是阳气因抗邪而出现了病理性的亢奋,是阳气防卫过当所致,阳有余便是火,于是便转成了厥阴的热证。第341条和第334条的“便脓血”是阳复太过,阳热下伤阴络所致,仲景未出治法,可酌情使用黄芩汤、白头翁汤等清热止利;第334条的“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是阳复太过,阳热上伤阳络所致,并有阳热逼迫津液外越的汗出,仲景未出治法,今可用清热利咽法;第332条的“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是阳复太过,阳热泛溢肌肤,而出现了全身多发性的肌肤化脓性病灶,仲景未出治法,据情可用真人活命饮一类清热解毒。可见厥阴阳复太过之后的热证,是真热而不是假热,是实热而不是虚热。于是就有人认为厥阴病的本质是热证。

       辨除中:第332条厥冷和下利并见,属阴盛阳衰,本当不能食,今反能食,则有两种可能。一是阳复阴退,胃阳逐渐恢复,于是出现了正常的能食;一是胃气垂绝,回光返照,引食自救所致的除中危候之能食。判断的方法,可采用喂食稀面条汤来加以试探。如果食后不发热或仅有微热,表明这是阳复阴退,胃阳恢复之后的能食,病证则向愈;如果食后突然发热,而热又马上消退,这就是将绝之胃阳完全发露于外,这就是除中证,也就是死证。仲景第333条进一步举例说明除中证的临床表现,“伤寒脉迟六七日”这是阴寒内盛的表现,所以说“脉迟为寒”,而反与黄芩汤除其热,寒证用寒药,雪上加霜,阳气更衰,阴寒更盛,腹中应冷,按理就应当出现“不能食”的表现,今反能食,这就是“除中”证,除中证是胃气败绝前回光返照的现象,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仲景说“必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刘渡舟伤寒论厥阴病

刘渡舟先生是现代著名中医学家,着力于《伤寒论》的研究。刘老强调痃的实质是经络,重视六经病提纲证的作用,担出《伤寒论》398条条文之间的组织排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by:自然张君

中基 第六章 病因

中医基本理论

by:Angel_Ji

《病案信息学》第六章第七章

本音频的内容是针对医院的病案信息工作者。参与医院病案首页填写、疾病、手术编码学习和编码员考证的学习。

by:打阳伞的女人

悠游十八章(前六章)

赵渝,小说家,诗人,著名阅读推广人,著有长篇小说《宋潜的问题》《羊癫记》《悠游十八章》、诗集《玄鸟之歌》、文学讲座集《光与光源——经典文学的一个入口》。2007...

by:蓝畦

文学创作问题六章

童庆炳文集(十卷本)是童庆炳先生的未竟之作,也是童先生最完整的文集收录,预计7月底面世。本套文集由童先生自己整理、编纂而成,生前一个星期还在修改、编写,文集共分...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第六章:人才的招用

现在互联网经济,根本不是人越多越好,而是人越精越好。———陈昌文

by:妙巴

第六章:真实的世界

能看透人性的弱点,并给对方狠狠一击,谁就是赢家。

by:妙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