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往事: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确实能够站得住脚

2023-06-12 02:42:3216:26 343
声音简介

最近,科索沃局势再度紧张,甚至有外国媒体直接用“第二次科索沃战争边缘”来形容当前情形。

这次危机起源于9月份的车牌风波。

不受塞尔维亚政府控制科索沃当局强制要求所有塞族人更换科索沃车牌,以替代原有的塞尔维亚车牌,过了限定日期后不换成科索沃版车牌的,会被直接禁止上路。

政策一出,形势曾一度陷入了僵局,双方均非常愤怒,不愿做出妥协。这就是前阵子人们说的那个“一张汽车牌照差点引发了一场战争”。

紧张的科索沃街头

到了11月23日,经国际斡旋,科索沃方面同意无限期延后对塞汽车牌照的禁令;而塞尔维亚则保证不再向科索沃境内的塞族人发放塞尔维亚牌照,局势逐渐趋于缓和。

意外的是,此波未平,一波又起。很快出现了新的导火索。

自1999年后,虽然科索沃名义上仍属于塞尔维亚的一个自治省,并不受联合国承认,但早就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独立,拥有自己的行政、司法和军警系统。

但同时,因为科索沃境内还存在一定量的塞族人聚集区,这些地区,那个阿族人主导的科索沃“官方政府”是管不着的。

长期以来,科索沃的塞族聚居区在实行自治的基础上,跟塞尔维亚政府来往密切,除了车牌、军警和司法系统,连税务都自己说了算,科索沃当局通常是不插手的。

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的塞族人举行圣诞节弥撒

没成想,到了12月,一队科索沃军警强行闯入了塞族人聚集区,突然逮捕了一位名叫潘迪奇的前塞族警察,随后还以偷税漏税为名没收了一个塞族人经营的酒庄里的约40000升红酒。

这些霸道的行径,引发了科索沃地区塞族人的众怒,作为报复,他们直接封锁了一些科索沃通往外界的道路。

塞族人以封锁道路的形式表达抗议,还引发了一些肢体冲突

原本趋于缓缓的局势马上又陷入了紧张。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表示,这样的结果,完全是科索沃阿族政府挑衅导致,按照联合国安理会1999年通过的有关科索沃问题的1244号决议,塞尔维亚有权派出1000名由军人和警察组成的队伍进入科索沃维持秩序。于此同时,武契奇呼吁生活在科索沃的塞族人保持冷静,并要求塞族人不可攻击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和欧盟驻科特派团。

然而,即便塞政府表现的仍旧比较克制,但西方却对1244号决议相关的派出军警的议题,表示了拒绝。

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回应,塞政府要求向科索沃派遣塞方军警的要求是不可接受的。

显然,这就是赤裸裸的“双标”了。

毕竟,就在不久前召开的七国集团峰会上,这些发达国家们通过的公报中还提出“全球任何危机都要遵守联合国决议”。

对此,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悲愤地质问道——“是谁在决定哪些联合国决议需要被遵守,哪些则可以置之不理?”

布尔纳比奇总理

而更早前,当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被裹挟着谴责了俄罗斯“特别军事行动”后,也曾马上公开反问——难道对于西方来说,谈到乌克兰时“领土完整”是一句神圣的承诺;但谈到塞尔维亚时,“领土完整”就又变得无足轻重、可以随意被践踏?

只是,塞尔维亚喊破了喉咙,也木有什么克制对方的好法子。

北约什么时候遵守过联合国的规定了?从来都是想打谁就打谁的吧?

当然,前提是它们打的过。

比如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

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遭到了美的五枚导弹袭击,三名中国记者被当场炸死,并炸伤数十人,建筑被严重损毁

即便战争的导火索,本是南联盟的内政问题。

只因为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强硬地拒绝了美国特使对自己国家内政的“调解”,并坚决反对北约部队进驻南联盟科索沃省去“维和”,北约就拿着一些来历可疑的证据和相关新闻报道,马上打着“送民主福报”的幌子,对以首都贝尔格莱德为主的南联盟各大城市搞了整整78天的轰炸行动。

1999年春,一片火海的贝尔格莱德

那么,讲到这里,有人可能就很疑惑了。当年的“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在20年内曾经历了三次“分家”高潮,被肢解成了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马其顿、黑山这些独立的国家。而塞尔维亚作为前南斯拉夫的主体国家,为何偏偏就无法接受科索沃独立?

因为,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码事。

就像当年的苏联解体时,俄罗斯承认了其余14个加盟共和国的独立身份,但坚决不允许自己境内的车臣自治共和国搞独立一样。

苏联建立之初,按照导师们的规划,决定用阶级高于民族的叙事方式,保持全局的统一和中央集权。

简单点说就是,先要主动承认不同国家的合法独立身份,再在其区域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各地完成本民族的社会主义革命后,再申请加入苏联,最终由各个独立的苏维埃共和国组成一个“无产阶级联盟”——苏联。

这么着,陆续有15个加盟共和国被团结在了一面红旗下,互称兄弟,为一个伟大理想而共同奋斗。

也就是说,苏联立国的基础,正是15个加盟共和国各自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按照苏联宪法,它们是以独立国家身份入盟的,因此,也可以自行决定脱离这个联盟。

曾经的苏联时代,车臣属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联邦内部的“自治共和国”,虽然名字里有“国”的字眼,但它并非主权国家,仅类似于俄联邦内部的一个高度自治的民族自治区而已。

所以,苏联解体,跟车臣们同俄罗斯联邦的关系,没有直接影响。

俄联邦境内的自治共和国,20就是车臣

二战后成立的南斯拉夫,参考的,正是上述苏联模式。

南斯拉夫,全称叫做“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无论是铁托的老家克罗地亚还是塞尔维亚,或者是最后脱离联盟的黑山,他们入盟时,个个都是正式的国家身份,属于南斯拉夫的“加盟共和国”。

那么,按照南斯拉夫宪法规定,这些加盟共和国可以进行公投,自行选择留下或者独立。

而科索沃则只是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之一,塞尔维亚国内部的一个自治省,跟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共和国的角色和地位不可混为一谈。

因此,塞尔维亚一直拒绝承认科索沃的公投结果。

即便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马上承认了这个结果,在塞尔维亚的悲愤地反对和抗议声中,坚持跟这个所谓的“国家”,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所以,从法理依据上看,塞尔维亚对科索沃主权要求,在现代国际社会,完全说得上是合理合法的——科索沃不是加盟共和国,只是南斯拉夫曾经的众多加盟共和国之一,塞尔维亚境内的一个民族自治省。

这方面,就类似于俄罗斯和车臣的关系——科索沃作为塞尔维亚内部的一个行政区划,南斯拉夫的解体,并不影响塞尔维亚对科索沃的主权。

更何况,从历史上看,科索沃也算是塞尔维亚的一块固有领土。

科索沃,无论是塞族还是阿族,他们都自认为这是本民族的发源地。

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

公元前4至5世纪,阿尔巴尼亚族人的祖先伊利亚人就已经在巴尔干地区活动了。但这支伊利亚人只是游牧至此,并没有建立国家。

公元6世纪末至7世纪初的时候,一群从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南下的斯拉夫移民越过多瑙河来到了巴尔干地区,在这里建立了大片定居点。

他们就是如今南斯拉夫人的祖先。

这些南斯拉夫人通过修建城堡、教堂、开垦荒地,逐渐形成了以塞尔维亚族为主体的国家,他们将原先在这里放牧的伊利亚人赶到了附近的丘陵和山地。

公元1170年的时候,塞尔维亚人战胜了拜占庭人,科索沃正式成为了塞尔维亚王国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阿尔巴尼亚人的祖先伊利亚人来的最早,但伊利亚人并没有建国,而移民过来的斯拉夫人却建立了塞尔维亚王国,并通过战争将科索沃纳入了塞尔维亚的领土。

塞尔维亚传统服饰

在那段岁月中,伊利亚人的后人,也就是阿尔巴尼亚人,基本生活在北部高山地带继续游牧,信奉天主教,占人口比例约30%左右,他们和定居搞农业、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没有太大交际。

在15世纪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抗争中,这两族还曾并肩作战。

然而,随着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很多政策引导,这里的民族成分,开始发生变化。

虽然奥斯曼帝国宣称,你们爱信啥信啥,但是....土耳其统治者却在科索沃地区推行了花样繁多的政策,试图同化当地的基督徒。比如,对皈依伊斯兰教的当地人进行税收减免、公务员优先聘任等等;相反,对于那些信上帝的,则会征收重税,连日常的衣食住行都进行了苛刻的限制,把这些人归成了妥妥的“二等公民”。

奥斯曼帝国名义上是一直宣称尊重多民族多宗教信仰,但实际操作方面,诱导性很强

由于土耳其人的税款实在是太高,塞尔维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都无法承担得起。

结果,阿尔巴尼亚人不得不放弃了天主教信仰,转而接受了伊斯兰教;而塞尔维亚人则选择了背井离乡,纷纷迁徙到了对基督教徒统治较为温和的地区。

这些塞尔维亚人走后,奥斯曼的统治者干脆就将他们的土地与房屋给了转变宗教信仰的阿尔巴尼亚人,还将周边的阿尔巴尼亚人也迁移到了科索沃地区。

就这样,阿尔巴尼亚人逐渐成了科索沃地区的主要民族。

到了1912年,巴尔干半岛脱离奥斯曼帝国独立的时候,按照英、奥、法、德、意、俄六国和土耳其签订的《伦敦协议》,科索沃地区划归塞尔维亚王国,后来又成立南斯拉夫王国的领土。

此时,科索沃的阿族占比,约为60%左右,还并没有太明显的独立苗头。

而如今占比92%的阿族,则是当年南斯拉夫民族政策的产物。

二战后,南斯拉夫成立,治理这样一个地缘和民族问题巨复杂的联盟国家,对领导人来说,绝对是个极为严苛的考验。

历史证明,铁托他老人家在其他方面都做得都相当出色,但唯独这块一言难尽。

奥匈帝国解体后,巴尔干地区的各种冲突几乎都属于信仰东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群体之间的互相仇杀,并未产生特别鲜明的民族认知。

没成想,好不容易被团结在了红旗下,共建社会主义的南斯拉夫人民,竟然被政府按照宗教信仰,又重新进行了“分类打包”。

而铁托他老人的“分类打包”的主要对象,就是南斯拉夫境内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人。

1971年,波黑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部分塞尔维亚人被单独“建群”,划分为——穆族。

穆族的服饰和歌舞跟塞族高度相似

很快,铁托又有“创意”的从塞尔维亚人中再分出了另一个新民族——马其顿族,即便他们和塞尔维亚人一样,主体人口都是东正教教徒,语言文化更是没什么太大区别,只是居住地点不同罢了。

类似的还有黑山。

黑山人素来自称“大山里的塞尔维亚人”,同塞尔维亚人一样,基本都信仰东正教,结果也被直接划分成了“黑山族”。

黑山传统服饰

科索沃地区更是铁托关照的重点。

当年,南斯拉夫中央政府按照居民的信仰比例,直接从加盟共和国塞尔维亚领土上“抠”下来了这块穆斯林聚集区,特意规划成的“民族自治省”。甚至,为了表示民族平等和自治权利,南斯拉夫官方还强行废止了当地的塞尔维亚语地名,统统以阿尔巴尼亚语取而代之,还大力推行阿语教学。

这导致科索沃塞族居民愈发不满,大量的塞族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不选择离开了科索沃,此地塞族人的占比不断下降。

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一些“看不见的手”的教唆下,科索沃的阿族学生开始上街闹事。

结果,许多阿族分裂分子开始趁乱攻击当地行政机构,烧毁塞族居民的房子,抢劫商店,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攻击塞族人。

紧接着,科索沃其他城市也相继爆发游行示威,各种分裂组织又出来搞事情,一时间科索沃陷入动荡。

虽然南斯拉夫政府派出部队平息了骚乱,但埋在塞族和阿族之间仇恨的种子,已经深深种下。

科索沃街头祷告的阿族穆斯林市民

上世纪九十年代,年南斯拉夫共和国解体,分家后,只剩下塞尔维亚和黑山接着搭伙过,组建了南联盟,直到2006年黑山独立。

而科索沃,正如前面说的那样,只是塞国内的一个自治省,跟黑山共和国的角色和地位不可混为一谈,搞独立是不具有法理依据的。

为了打压分裂势力,米洛舍维奇上台之后,大大加强了塞族对科索沃行政机构的掌控,但手法却是简单粗暴的——他把科索沃的司法、医院、媒体、教育、水电、住房等等权力全都交给了塞族人。

他本以为,这样一来就能按住对方。但事实上,社会资源分配的严重不均,恰恰强烈刺激了阿族,导致他们的独立意愿越来越强。

由于巨大隔阂和极度不信任,阿族人不愿意去塞族人管理的医院,阿族父母普遍认为塞族医生提供的疫苗会引起绝育,因此拒绝给孩子打疫苗,这导致科索沃当时新生儿中常见的脑病、破伤风和易感染疾病都成倍增加。

同样,他们也拒绝去塞族人管理的学校,使得阿族人均受教育水平长期偏低,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跟塞族人的差距越来愈大。

在这样愈发对立的情形下,1996年,阿族建立了一支武装暴力反抗组织,自称“科索沃解放军”。

这支武装的背景很复杂,还有西方大国帮忙打钱。

除此之外,该组织还采取了以毒养军的模式,并在一些“看不见的手”的指示下,针对塞族人大搞种族屠杀、抢劫、强奸、烧毁民宅、威吓爆炸等等。

那边,科索沃的塞族人也建立了自己的民兵组织,和KLA开始了互相仇杀。

这就是科索沃战争爆发前的状态。

很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战争和各种政治外交手段强行将原本的一个国内民族矛盾,直接变成了国际问题,绕开联合国,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了整整78天的大轰炸,让科索沃形成了事实独立。

最终,美国心满意足地拿到了左手遏制俄罗斯,右手敲打欧元的投资环境的结果,同时还塑造了北约存在的新对手和合理性。

而对于塞尔维亚而言,只能说,命运掌握在别人手上是多么的痛苦,即使自己万般有理,但人家却连个讲理的机会都不会给你......

这就是西方人的那套“始终如一”的标准——“我要你怎样,你就必须怎样”,不考虑逻辑,不接受讨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巴尔干百年简史

【内容简介】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和论述20世纪巴尔干国家社会、政治和历史的专著。过去,巴尔干国家以“欧洲的火药桶”著称,是经常引发冲突和战乱以及落后的代名词。今天...

by:青年文摘

塞尔维亚史: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的火药桶

本书讲述了困扰巴尔干半岛一千五百年错综复杂的塞尔维亚史。6世纪,南部斯拉夫人南攻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第一次点燃巴尔干火药桶的?是如何陆续建立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等...

by:方洁琼

百年风云巴尔干

巴尔干!本书作者金重远是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专攻欧美近现代史。

by:向啥啥红

巴尔干半岛二千年

巴尔干半岛为什么会被称为“欧洲桶”?为什么这个地区会成为欧洲为动荡的地方?地缘学家在游历巴尔干诸国的深沉旅行中,回顾了巴尔干地区的漫长历史,以深刻的洞察力、以冷...

by:读麦磐石上的信心

巴尔干之旅,我们为爱而生

去年11月游历巴尔干回国,开始整理自己的所见所闻。后来,文字越写越多,一篇游记写着写着就成为了我和先生的旅行见证。先生和我都是文艺工作者,我们对历史、人文及艺术...

by:筱雅童鞋

《黑羊与灰鹰》-巴尔干六百年

英国作家:丽贝卡.韦斯特。译者:向洪全.夏娟.陈丹杰。《黑羊与灰鹰》-深具才华的现代英请小说家、评论家(丽贝卡)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旅行文学”的写作范围和形式,也...

by:多梦的山丘

塞尔维亚语学习 塞尔维亚语发音 塞尔维亚语自学

塞尔维亚语主要在塞尔维亚和黑山、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和其它地方的塞尔维亚人使用。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地亚语在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时期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

by:纽约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