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中的成事兒經驗|別讓感性的思維影響理性的判斷

2023-01-04 13:14:2609:28 47
声音简介
成事儿1-别让理性被感性绊住

大秦帝国第一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秦献公嬴师隰带领唯二的两个儿子大战魏国,欲抢夺回河西之地。险象环生的大战中,生擒了魏国统率公叔痤,在战国阶段的战争中,这是一场特大胜利。但不幸的是,秦献公身中毒箭,班师回营后便命归九天,其嫡长子,嬴渠梁继位。

嬴渠梁继位后做的第一件要事,便是会晤俘虏公叔痤,将对公叔痤的俘虏定义为魏王特使,与之约定按照石门之站前的疆界划定国界范围,以此换取双方休战。

这一约定,不仅意味着令其父丧命的战争白打了,石门之战赢回的对老秦人万分重要的关隘——函谷关——又在打胜仗之后拱手相送了。一个新皇,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释放杀父仇人,并割地求和。

要理解这件事儿的为难之处,要先理解函谷关的战略重要性。

在嬴渠梁登基之时的战国格局,早已经形成了秦、魏、楚、韩、赵、齐、燕的七大强国局势。秦国在7大国中,地处西部区域。秦国的西部接壤的是高山草原和大漠、没有任何可作为后援的盟友力量,秦国的北部与燕、赵相接壤,秦国的东南部与魏国接壤,南部与韩国接壤、西南部与楚国接壤,除了齐国之外,与剩余的五大国都有边境接壤。

当时存世的7大国,基本都有一统江山的野心,秦国经历了秦献公数年征战,国力已经很弱了,加之其多国接壤的特点,很容易让6大国群起而功之,撕碎这头小绵羊,分食而快。

但要真正攻入秦国,在战国全时期只有4条路径可以选择——

1、 函谷关所在的通道,崤函通道,也就是从中原河洛地区攻入秦国。这条通道的特点是长度有上百公里,两侧是太行山脉和秦岭,所以沿途多河多山,特别容易从两侧被掐断。是一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然关卡,作为一个积弱积贫的秦国而言,拥有天然的关卡对防守卫国而言,意义非凡。不过对嬴渠梁时代而言,作为魏国接壤地的函谷关其实并不被强大的魏国放在眼里,魏国的军力强盛,并不惧怕秦国来犯。魏国在意的是河西的大片土地红利。

2、 运城盆地西渡黄河,这条通道表现看是宽度很大的,但黄河在这一段的渡口有限,守住几个渡口就可以做防御,并且要走这一通道进秦国的前提是至少要控制运城、临汾盆地和上党高地。在嬴渠梁的时代,魏国当时控制着这些地区,但函谷关更容易,作战更简单,所以并未将此作为路径首选,后来魏国沉沦了,失去了运城盆地的控制权,这条路也没法走了

3、 走武关翻阅秦岭,从南阳盆地进入秦国。这条路就是刘邦选的路。大体就是从今天的南阳邓州一带走西峡县、丹凤县、商洛这条路,两侧全是山脉,地图直线长度大约有300公里左右,比起函谷关所在的崤函通道,要艰险,对于古人作战而言,一要开阔地,而要避免长线降低粮草供给难度和减轻士兵奔波之劳累,武关这条线简直就是吃军费的魔鬼,莫说穷国走不起,富国轻易也是不会将此路作为选择的。

4、 从西侧翻越秦岭以后走汉中地区入秦或者先进陇西再进秦,这其中涉及了萧关和散关。刘邦和诸葛亮选择这么走的。但已经是远远晚于嬴渠梁的时代了。在战国整个周期里,楚国始终没能控制巴蜀,也就无法实现这条路径攻秦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所割之地——函谷关,在嬴渠梁时代的秦国,相当于他的咽喉要地。有了函谷关,秦国可以坐拥天险,放少量的兵力对抗敌人多数的兵力,不仅如此,敌人还不敢跟秦国耗着,为何呢?兵书有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翻译过来就是10万人出证千里的话,有70万家要停止农业生产来专门供给这个士兵征途上的给养。若按当时的一户人家有5口人,也就是10万人出征要350万人运粮。运粮路上要吃饭,回程路上也要吃饭,今年打仗运粮就不能生产了,来年运粮的人就要靠别人的税收来养活,如此一来,算一口人一年大约吃18石粮食,10万人出征一年的总成本是(10万战士+350万民夫)乘18石等于6480万石。一户人家每年交15石粮食的税,所以需要再有432万户才能养得起这10万士兵打仗。而对拥有函谷关的秦国呢?秦国投入1万兵力一年需要18万旦粮,这个成本是1.2万户百姓的税收即可支付的,由于用量少,基本可以就地取粮,运输成本不存在了,而攻打函谷关的国家,由于是易守难攻的关卡,只能同行一辆战车,所以则需要投入10倍兵力,还是从当今郑州一代穿山而来,还要加上运输的成本,由此可能导致攻守双方的成本达到了20倍之巨,如此一来,函谷关除了是一个天险易守难攻外,更因为冷兵器时代的战争运作方式成为了一个国力放大器。
而若没了函谷关,敌人进入秦国,拉开阵仗拼军事实力和国家财力,不说秦国一定会败,但也很可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最终损害国力,变得一穷二白重新半牧半农了,这相当于国之不国,重回部族概念,东出一统就永远无法实现了。

就是这么具有绝对战略意义的一个函谷关,就是这么一个能让国人有强烈安全感的函谷关,就是这么一个老父亲拼其一生征战夺回的函谷关,赢渠道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割让给魏国,以换取魏国停战。

嬴渠梁在赌。赌魏国国君看重大面积土地的红利,割地给予魏国的好处,可以让魏国国君放弃继续攻打秦国。毕竟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无法忍受2次兵败小小秦国的耻辱,如无巨大的利好,魏国必将反扑秦国。按照大秦帝国书中所描述的,当下的秦国,“辎重耗尽了、糧食吃光了,精壮男子死傷的几乎无人耕田了“。秦国或许可以一战,但不能失败,失败就是崩溃是彻底从战国列强中消失。而此时,恰恰是老皇初丧,新皇登基的朝局动荡之时,秦国的胜算几何呢?

函谷关的价值有其军事的重要之处,但若无战争也就没有绝对价值的体现,更多的价值在于秦人心中的安全感和情感寄托,在于新皇割地要面对的朝中氏族的责问,在于自己对战死老父的愧疚与遗憾。而“父仇为私、和战为公“,在更大的格局视野中,函谷关的价值虽重,但也需要放下,放弃。

“二十年后,我会夺回来的!“。嬴渠梁做了选择,当下的放弃是为了更远大的目标,没有为感性的情感羁绊,抗住一切压力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决策,为秦国后世东出一统天下铺就了第一块成事儿之基石。

数千年后的你,掌握更多知识的你,见过更多世面的你,能否在相似的状况下,抛弃感性,与理性做伴呢?

注:文中关于战国攻秦的四条路线知识来源于网络查询,主要借鉴的文章为知乎《函谷关对秦国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中署名“世界属于三体”和“渤海小吏”的作者回答。对于知识的贡献表示诚挚的感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中国谋略之成事经 | 掌握成事之道

【内容简介】《成事经》一书的一个基本取向就是通过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成功者,来剖析成事之道。当然,成事之道有大有小、有高有低,但它们却又是具有共同性的。因此,我们尽...

by:天下书盟精品图书

成事三要

在人生路上,愿你对事对人添一份和气,减一减脾气,能屈能伸,多一份大气,你会发现,事变简单了,路变畅通了,生活更美好了。

by:小洳说说

成事心法

书籍信息:冯唐的成事心法内容重点:成事持续成事持续多成事主播介绍:读好书的职场人推荐人群:职场人读书人

by:研飞晓贤

想事做事成事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好习惯》在实践方面的诠释,帮助读者去挑战个人效能的高度,从而为所服务的组织和所处的社会作出贡献。像国学一样,本书能很好的唤醒你我心中的天使。我...

by:李泉33

冯唐,成事

希望三月份可以读完这本书

by:甜馨杯要读书

《成事心法》

《成事心法》将从静、进、净、境四个角度深度破译生命智慧。

by:楠楠为您诵读

《幽默成事法》

笑着就把事儿办成了心理解读+幽默技巧+实战练习

by:不甘心的小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