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解体前夕,曾有个刚烈的美国人愤然自杀以“明志”

2023-09-07 21:22:5106:53 5763
声音简介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冷战时的美国一直诱惑着很多苏东阵营的人们千方百计的去叛逃。

其实,在那段岁月里,也曾经有过一些美国人出于生活理念、信仰,或者良知,放弃了不错的生活,毅然选择冒险投奔苏联。

其中结局最为刚烈的,当属这个叫做格林·萨泽尔的前美国海军雇员。

格林·M·萨泽尔

1989年,当看到毕生追求的东西正在被苏联和东欧像垃圾一样丢弃的时候,他心灰意冷地用汽车废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此时的萨泽尔,早已经定居苏联首都莫斯科,在克格勃任职,还被授予少校军衔,和妻女一块享受着“组织上”安排的高规格住房和生活待遇。

他曾经为理想铤而走险,最终又用生命埋葬了自己的理想。

格林·萨泽尔被克格勃隆重的安葬在了名人云集的莫斯科新圣女公墓

时间转回1980年。

一个美国小伙子跑到了意大利罗马的苏联大使馆,说自己是美海军第六舰队的现役军人,要主动给克格勃提供情报、做“线人”,并明确表示——不接受任何报酬,非要当“免费间谍”。

面对主动找上门来,还“不收任何报酬”的美国军人,克格勃最开始还以为又是个美方设下的“套”,在非常疑惑之余,赶紧展开了对这个叫做格林·萨泽尔的美国基层军官的全面调查。

在美军第六舰队服役时的格林·萨泽尔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强力调查和多方评估,克格勃这才大致认可了萨泽尔的诚意,同意接受他提供的“免费服务”。

格林·萨泽尔此时正在“尼米兹”号航母上服役,是一名军事摄影师。虽然只是个中尉,但权限却很高,能够以“拍摄工作”的名义,接触到许多军事机密。

大概就是这的工作

按照萨泽尔后来的陈述,当他看着航母上密密麻麻的核弹头的时候,不禁担心起来“全人类的命运”——这些核弹的打击目标正是苏联境内的军事设施、工业中心等。而一旦美国先发制人,苏联定会进行核反击,必将酿成毁灭全人类的核大战。

所以,不能让美国拥有过于明显的军备优势,苏联需要时刻跟美国维持一比一的平衡,世界和平才有保障,人类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希望,共产主义才有可能实现。

就这样,原本就是个左翼青年的萨泽尔,产生了通过苏联来“拯救全人类”的强烈愿望。

成为克格勃的线人后,他按照指令继续回到美军航母上潜伏,利用职位便利把一份份有关美军核演习方案、作训情况、核潜艇和航母战斗群的换防计划、战时行动计划,以及第六舰队司令下达的各项重要命令,源源不断地传给了克格勃。

1982年初,萨泽尔又调至美国大西洋舰队司令部所在的诺福克港,被安排在海军基地洗相室工作。

很明显,这可是个绝佳谍报岗位,他冲洗那些高度机密的卫星照片,都被第一时间传给了苏联克格勃。

与此同时,萨泽尔还利用职务便利,搞到了一份针对苏联的绝密军事清单,包括了美军重点打击的数万个苏联各种军事民用目标,意义极为重大。

到了1985年底,随着美国军方和FBI的深入排查,萨泽尔恐将有暴露的风险。1986年5月,在克格勃的周末安排下,萨泽尔以度假为由,登上了飞往意大利罗马的航班。

为遮人耳目,他特意买的是往返机票,还用了打折券,行李带的也不多。

一到罗马,萨泽尔就被克格勃特工保护了起来,并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了莫斯科。

在曾经朝思暮想的苏联,他受到了英雄一般的欢迎,克格勃副主席克留奇科夫,还亲自接见了这个立下特殊功勋的“美国同志”。

随后,苏联方面给他安排了一场记者见面会,来借此打脸美国!

在记者会上,萨泽尔以他在美军服役10年的所见所闻,愤慨地揭露了美国的虚伪。

萨泽尔说——他们永远不会考虑世界和平,他们根本就无视其他民族的命运。我们必须做出行动,来制止灾难的发生。

这时候,在萨泽尔口中,“他们”指的是威胁世界和平的美国人;而“我们”则成了他自己和苏联人。

1986年10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郑重授予了萨泽尔苏联公民身份,并按照他的意愿,将其名字改为米哈伊尔·澳尔罗夫。

而另一头,他的美国公民身份,还没有被取消。

尽管萨泽尔提出不需要物质上的奖励和什么特殊照顾,“组织上”还是赠送给他一套莫斯科市中心的公寓和一个郊外别墅,又不断给他安排漂亮女孩相亲。

萨泽尔被授予少校军衔,分配到了克格勃情报分析中心工作,俨然已经成了苏联特权阶层的一员。

尴尬的是,随着“蜜月期”的逝去,萨泽尔渐渐意识到,苏联的现实状态,跟自己理想中的完美社会,差得太远——物资匮乏、体制死板、强烈的官僚主义作风、贪污腐败问题严重,民众怨声载道……

这时的苏联,内部危机四伏,外部势力趁机兴风作浪,国家意识形态极为混乱,分崩离析的迹象愈发明显,各地独立呼声不断。别说什么对抗美帝“捍卫世界和平”,恐怕连能否完整的维持下去,都不好说。

更让萨泽尔心灰意冷的还是,苏联在意识形态阵地的自废武功——他本想摆脱物欲泛滥的资本主义,岂料,苏联居然要主动去拥抱“腐朽的资本主义”,效仿美国人庸俗的物质消费主义。

曾经一度非常流行的,苏联号召人民抵制“腐朽资本主义风气”的宣传画

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初心和人生选择,顿感万念俱灰........

1989年6月22日,32岁的萨泽尔在莫斯科郊外的别墅留下了给母亲、妻女、以及同事的几封遗书。然后打开车库,坐进了发动的汽车里,用废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虽然至今不知道萨泽尔的苏联妻子是否为克格勃用于暗中监视的安排。但从他的遗书和当年旁人的回忆中,可以判断,两人的感情是非常融洽的,生下的女儿漂亮可爱,他们是个富足美满的家庭。

在他的遗书中,萨泽尔对曾经自认为“纯洁高尚”的追求,充满了困惑和苦恼。

只能说,他最终没有亲眼目睹几年后的苏联解体,或许正是这位理想主义者最后的幸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苏联解体亲历

关于苏联的崩溃,除了苏共政治局委员,或许没有人能够给出比马特洛克更为权威的叙述。——《科克斯评论》·★一部记录与剖析世纪剧变的重磅启示录:一个超级大国如何因内忧...

by:toread_jxj

《苏联解体亲历记》

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方悄然降下,俄罗斯三色旗取而代之。在枪炮静默之下,苏联从地图上消失了。作为苏联最后几...

by:扁舟往来无牵绊

苏联解体的深度思考

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最高苏维埃于次日通过决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立国69年的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代表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

by:任凡心

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

本书穿越时空的迷雾,详细、生动、全面地叙述了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这一震撼世界的历史性事件的全过程,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分析了事件的整体内在逻辑,揭示了与其相关联的各种...

by:飞鸿摩月

苏联解体的思考(完结)

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

by:读书分享人枫叶百合

绝密档案:苏联解体真相

1991年苏联的解体无疑是20世纪发生的最重大的事件之一。作者根据最近解密的老布什总统图书馆的绝密档案,包括总统顾问的备忘录和老布什与世界各国领导人的绝密电话记...

by:世说鑫言

苏联解体记录--戈尔巴乔夫传

二次世界后形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并以他们为中心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对立阵营,而苏联91年的解体,最早的社会主义国家亡党亡国,从此世界上只剩下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

by:百家姓讲坛李晓东

重读苏联解体的前因后果已全播

描述苏联解体的前后几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启迪社会主义建设的反面经验,主动提升维护共产党领导地位的意识。

by:税瀚拾贝_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