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和易洋千玺互撕,1亿人看笑话

2023-09-03 19:16:1513:52 684
所属专辑:insgirl
声音简介

这场骂战也终将被淹没在其他嘈杂的互联网声音里。

但不会消失的,是那种针锋相对的情绪。

事实上,在我们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身处战场之中了。

说明:本文中出现的涉及艺人的讨论均只针对现象,不代表对艺人本身的评价。

首先问一个问题:

《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哪部更好看?

但别急回答。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假期,就算你没有进过电影院,我相信也听说过这两部电影的一些对比与争议。

春节档好久没有这么热闹了。

我说的不是阵容,而是撕逼的气氛。

毕竟这个假期,《满江红》和《流浪地球2》已经在热搜上撕了整整7天。

从导演,到演员,最后再到出品方、宣发团队,打着圈上热搜。

前有杨笠夸了一句《满江红》,被全网质疑“支持208”,“背刺女权”。

后有吴京点赞票房微博,推脱说“手滑了”,疑似内涵易烊千玺,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中间夹杂着两大偶像王一博和易烊千玺的粉丝在豆瓣互打一星,“内娱太子”之名你推给我,我推给你。

而自从《满江红》票房反超《流浪地球2》,两部电影粉丝之间的战斗更上升到了白热化阶段。

我这边嘲笑你剧情难看尿点多。

你那边暗讽我抄袭灌水预算少。

争论的话题不断上升,最后大家纷纷祭出了核弹级别的武器:比谁更爱国。

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是否毁于一旦?谁的家国情怀更正统,而谁又是打着爱国旗号但坐歪了屁股?

期间又夹杂着无数大V下场带节奏,各家粉丝轮番上阵,在一片混战之中,有一个东西反而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

那就是文章最开头的那个问题:这两部电影到底好不好看?

这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但事到如今,兔姐在回答别人这个问题时,脑海里先要进行一番谨慎而复杂的计算,不然很担心一开口就招来一场唇舌之争。

我总觉得这个春节档有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来,直到我在一众撕逼的热搜中看到了这样一条:

虽然这条热搜点进去也是关于这两部电影的种种争议,但确实提醒了我,原来电影之间不仅仅是只有竞争关系。

在中国电影已经如此艰难的寒冬,难得迎来一个热闹的春节档。

换句话说,咱们奄奄一息的电影行业真的还没有强大到禁得起内斗的阶段,反而更需要的是互利互惠,加速行业元气的恢复。

但这个架势,不是要一起把盘子做大,而是要一口把盘子独吞的架势。

什么时候看电影也需要站队了?

又是从什么开始,互联网渐渐变成了一个必须你死我活的地方?

似乎所有人都被一种党同伐异的思想裹挟,他们忘了一个人其实是可以同时喜欢两部电影的,也忘了一个正常的世界本身就应该存在很多种不同的声音。

这个春节档已经彻底沦为一场粉黑大战,时至今日战火仍炽。

但这种你死我活的热情注定将一切燃烧殆尽,狂热背后,什么也不剩下。

如果你经常上网,想必对这种气氛一定不陌生。

造神,站队,穷追猛打,党同伐异。

就是这场闹剧的底层逻辑。

而这种逻辑已经在互联网上演过无数次,也在无数个领域出现过。

它有个主体叫粉丝文化,它有个圈子叫饭圈。

中国人对粉丝并不陌生。

在西晋,有两个故事叫“掷果潘郎”、“看杀卫玠”。

那些追在潘安、卫玠这些帅哥后面扔花、扔果子,把人都看得生病了的狂热追求者,或许是中国历史上关于粉丝最早的记载。

只是在当时,这些故事顶多只能算坊间的轶事笑谈。

但现在,提到粉丝这两个字,我想很多人已经笑不出来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人们对粉丝的印象,已经离最开始因热爱而聚集在一起的个体们越来越远。

饭圈出现以后,粉丝群体更像变成了一支军队,有组织,有纪律,所到之处片甲不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就说最近的,这个春节档一共7部电影,你猜电影上映后的一天内,是哪一部的豆瓣已看人数最高?

不是《满江红》,也不是《流浪地球2》,是《无名》。

大年初二,王一博的粉丝和黑粉就把《无名》的评论区刷到豆瓣官方不得不关闭评论,延迟开分。

再说远的,也是粉丝,把肖战的《光点》刷上了全球数字专辑销量榜第一,顺带着也上了无数个畅销榜。

从前我以为“畅销”两个字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歌曲的传唱广度和歌手的乐坛地位。

但排在肖战后面的,有拿过9次格莱美奖的蕾哈娜,有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周杰伦,也有获得格莱美终身成就奖的Bing Crosby。

这种辉煌战绩的背后,是饭圈如同pua一般的煽动性话术。

被粉丝资本堆积起来的高山,簇拥着流量明星从一个榜单,席卷到另一个榜单。

从前我会为周杰伦的歌登上美国榜单而觉得自豪,但现在这些所谓的榜首,却让我觉得羞赧。

这是饭圈最初的造神工程。

粉丝亲手将自己的偶像推向一个无人能及的高位,然后顶礼膜拜,从此不允许任何批评的声音出现。

有网友因为说了虞书欣一句“老赖之女”,这条没有任何转发量和影响力的素人微博被粉丝扒得精光。

无数的辱骂和诅咒像潮水一样涌进她的私信。

紧接着她的名字,她的学校,她的个人信息全部被人肉出来,挂在网上接受审判。

粉丝直接在她的大学官微下要求学校“处理”这个学生。

有人则直接杀到她实习的律所,要求律所开除这个实习生。

你看,在饭圈“不容异见”的逻辑下,个人的话语空间已经被挤压得所剩无几。

这就像春节档的电影大战,发展到最后,普通人只要在网上说一句自己对电影的评论,就会立刻被动站队,打成某部电影或成某个演员的粉丝。

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个人,只有粉籍,没有观点,只有派别。

不沟通,不交流,扣上帽子然后群起而攻之,一棒子打死。

这就是饭圈的逻辑。

在他们眼里,世界的认知体系被无限简化。

主观看法不同=对家派来的黑子

夸别人好=恰烂钱

在“下场无路人”的口号下,所有人的发声都被迫卷入一场战斗,在无止境的口水仗里消耗精力和情绪。

说实话,我已经累了。

内娱苦饭圈久矣。

或许有人会觉得,饭圈的事归饭圈,互联网很大,我不关注饭圈的事就可以了。

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

但这次春节档两部电影之间的争端让我意识到一些事。

那就是“圈地自萌”是饭圈最大的谎言。

你不关注饭圈,但饭圈却会慢慢向外扩展。

这是一种从行为到思维的蔓延,这个圈会圈住你,圈住我,最终我们每一个人都身处圈中,无路可逃。

电影可以变成粉丝大战的战场,其他的也可以。

其实饭圈的入侵早就开始了。

豆瓣曾经有过一个小组叫“那不勒斯四部曲”,这是豆瓣网友为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一书开设的书迷小组。

在豆瓣众多大组里,这个人数只有七千左右的小组一直相当低调。

组员日常在小组里的发帖包括讨论小说情节、分析角色心路历程,也有人详细科普了意大利那个社会背景和文化思潮。

但有一天,这七千多名组员发现自己一夜之间被移出了小组。

组里所有的帖子也被一夜删空。

时代少年团的粉丝以400元的价格私下交易买下了这个读书小组,这些粉丝入驻的第一时间将原组全部内容清除。

在清理的过程中,新成员们还发帖感叹:“这个组以前发的内容好高级啊,看不懂诶。”

原组员对此的评价是:感觉就像一个图书馆被烧了。

无独有偶,更早的时候,有位编辑在豆瓣曾经公开发帖,喊话王一博的粉丝:“请你们离我的书远一点!”

因为这本书籍在豆瓣一上架,就被王一博的粉丝疯狂注水了很多评论。

“两天内多出近两百条短评,标记记录几乎全是王一博粉圈养号。”

他们随意点开豆瓣的任何一部书影音作品,不管看过没看过,发表注水言论,就为了提高自己的账号可信度,有朝一日为自己的偶像刷高分刷好评。

有粉丝委屈地表示,我也没有恶意刷差评,给你免费刷五星好评你有什么好指责的?

他们不理解文化是用来交流的,编辑在意的也不是有多少好评,而是自己的心血被人作为工具,粗暴潦草地对待。

事情发酵之后,还有大粉在微博号召粉丝去标记一些更有影响力的作品,因为“没名气的编辑会盯着评论看”。

这是饭圈对普通人生活最为直白显性的一种入侵。

但比起这样明火执仗的侵犯,更可怕的是那些被漂亮糖衣包裹上的饭圈思维,以一种不知不觉的方式,渗透了网络空间。

在饭圈时代,似乎什么都能成为偶像。

泱泱华夏变成了“阿中哥哥”尚可说是出于爱国拳拳之心,但谁能解释为什么新冠病毒要被称为“阿冠”?还成了“小屁孩”?

我为新冠发的烧,受的怕,此刻似乎都变成了笑话。

战“疫”初期,还有一件令我感到尤其不解的事情:

连建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的挖掘机都成团出道了。

粉丝给他们起了花名,画了拟人图,甚至开设了后援会和反黑站。

连工地上的摄像头都拟人化了,叫“摄政王”,照明灯叫“光武帝”。

这本是场严肃而紧张的公共事件。

无数人牺牲休息的时间,冒着感染的风险 ,辛劳付出,结果一夜之间,成为饭圈娱乐的谈资和打榜活动。

娱乐没有错,问题在于一切的娱乐化。

当饭圈的思维方式无处不在,我们的文化和政治也成为充满感官刺激和无聊规则的一场游戏。

没有人能置身事外,幸免于难。

我相信每一个上网冲浪的人都有这种感觉,近两年互联网的戾气越来越重了。

即使在很多饭圈之外的公共事务上,大家的讨论也越来越苍白。

有时候观点还没说出来,就被先划分了立场。

看两部不同的电影,会自动划分阵营。

支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会变成死对头。

甚至拥有不同的性别,也成为互相攻击的理由。

对立的也不仅仅只发生在不同性别之间。

已婚的被打上“娇妻”和“婚驴”的标签,未婚的又被视作有悖人伦的叛徒。

每个个体的特点和差异全被抹灭,只剩下阵营。

很难见到有理有据、心平气和的反驳和讨论,多说一句,就是“破防了”、“你急了”,想讲道理,又变成“带节奏”、“洗白”。

就事论事的空间越来越小,但情绪却越来越大。

当党同伐异变成一种习惯,当娱乐化所有生活事件,甚至苦难,成为一种流行,有时候我会恍惚:

是不是我们其实已经生活在一个巨大的“饭圈”里了?

我怀念以前的互联网。

那时候对偶像的支持是发一条短信为ta投票,而现在对偶像的支持是在直播间打赏20万,买成箱成箱的牛奶打投然后全部倒掉。

那时候喜欢一部作品,就是分享自己的感受,专注内容本身,没有什么屠广场,黑热搜,你死我活的厮杀。

那时候不是什么都能被偶像化,大多数人分得清娱乐和严肃的界限。

那时候在互联网上发言时,不用在开头强调自己“是个路人”,也不用在结尾补上一句,“不喜勿喷”。

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本就该由各种各样的声音组成。

没有人要因为不同意见而受到攻击。

没有人要因为没有站队就遭遇暴力。

就像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里说的一样:

“娱乐至死的可怕之处不在于娱乐本身,而在于人们日渐失去对社会事务的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在于被轻佻文化环境培养成了既无知且无畏的理性文盲而不自知。”

点个赞,希望每一个人都能逃过党同伐异的硝烟。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保持严肃思考和理智判断的能力。

参考资料:

微信公众号@南方周末 豆瓣小组侵占事件始末:文学小组还是饭圈阵地?

微信公众号@Sir电影 天下苦饭圈久矣

微信公众号@每日人物 饭圈注水,豆瓣崩溃

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 饭圈大战春节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心情好

占个座17809345556

猜你喜欢
小王子|易烊千玺、王一博推荐书目

法国“圣埃克苏佩里基金会”官方认证版本,畅销400万册全书免费,深度导读,带你真正读懂《小王子》王一博、宁静、张静初等明星倾情推荐版本长大成人并不是问题,遗忘初...

by:果麦经典

千玺频道ㅣ 易烊千玺

不定期更新千玺的各种音频。

by:SummerXXin

易烊千玺

2020年一定要开心呦要好好的努力去见他!!!过审不易啊,会不断更新!

by:千玺的云

千玺科技

侵权删除!!!作者:背着家的蜗牛小说简介:完结版古代穿越小说《千玺信息科技》,讲述的是男女主角萧铭、绿萝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是作者“背着家的蜗牛”创作的一本男频小...

by:我是麦粒的小哥哥

倾听易烊千玺

易烊千玺,一个令人惊叹的名字,一个让人着迷的人物。他是一位出色的演员,歌手,模特,舞者,还是一位优秀的学生。他出生于1999年,出生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市,他的家庭...

by:喂是小可耐咩

千言玺语 易烊千玺

磁性低音真的很迷人。一直都记得第一次听到他唱的昨天的你的现在的未来的时候的惊艳。当时单曲循环了好久好久。。。。。。每天睡觉前习惯听着入睡。永远是少年的你。天天都...

by:一定要开心哟

易烊千玺‖千式苏音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喜欢易烊千玺从来都不是单恋,你要加油,你要努力,你要努力来见我。喜欢易烊千玺就点个关注吧!

by:柚子甜了

《是易烊千玺啊》

带给你温暖的玺子哥,可添加微信qmxms3561,进入听友群

by:一曰小月

免费|TFboys压倒易烊千玺|N次元&易烊千玺&王俊凯

稳定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苏晓乐更倒霉的人了,一脚踏进男厕也就算了,却偏偏还和男神易...

by:星际互娱de电子书

易烊千玺:青春52问

邀请你,且听且思考...

by:群星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