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后藏”?

2023-02-22 08:11:1616:10 6276
所属专辑:勾勾读世界
声音简介
什么是“后藏”?

中国国家历史 2023-02-03

以下文章来源于地缘谷 ,作者辛迪夫

青藏高原内部如同内地的南方、北方一样,传统上分为三个区域:卫藏、安多和康区。卫藏就是前藏“卫”、后藏“藏”二区的合称。人们心目中的西藏大多时候都是拉萨的布达拉宫、八廓街、大昭寺等等,而这些其实都是“卫”(前藏);人们所说的“藏”则是指的后藏,它的形成和演变,折射出西藏历史的变迁。

01
“藏”的来源

公元6世纪以前,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小国家和小部族,大多都说藏语。这些小国家在后来合并为了12个小邦,这段历史时期被称为小邦时期。

这些小国家之中,最强大的一个位于山南地区雅砻河谷,这就是吐蕃的前身。公元6世纪时,吐蕃的赞普(就是国王)囊日论赞开始用武力兼并周边的各个部落。囊日论赞后来被谋杀,其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继承其遗志,兼并西藏的各个部落,并最终在逻些城(今拉萨)建都,国号“大蕃”,并建立了红山之上的布达拉宫。

根据《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在兼并各国的过程中,一个名叫“藏蕃”的小邦国的首相琼保·邦色,为吐蕃统一全青藏高原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也是“藏”成为后藏的代名词的源头。

当时,位于山南地区的吐蕃主要希望往其隔雅鲁藏布江相望的最大邻国、位于今南木林县一带的苏毗(皮)国拓展,位于其南侧年楚河畔今日喀则的藏蕃虽然是吐蕃的心腹大患,限于国力不足,吐蕃也只能暂且不管。

就在吐蕃赞普囊日论赞为如何攻下苏毗绞尽脑汁时,藏蕃的首相琼保·邦色却主动手刃其国王马尔门,携全国二万户民众与年楚河畔藏蕃归附吐蕃,直接解决了吐蕃的隐忧。琼保·邦色其后又参与征服象雄,深得囊日论赞的信任,被委以相当于首相的要职“大贡论”。

此后,“藏”逐渐成为了对整个年楚河流域的代称,并最终成为了后藏的代名词。

根据1564年成书的关于吐蕃王朝各方面的笔记《贤者喜宴》一书的记载,松赞干布即位之后,为吐蕃创立了完善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加强了吐蕃赞普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其中一项就是为西藏卫藏地区建立了“如”行政区划,相当于汉地的省。《贤者喜宴》记载,松赞干布将吐蕃本部,也就是卫藏地区划分为5个如,每个如都分为上、下两个“分如”。每个如都设立如本、元帅、副将等职位。如下面设置若干“东岱”职务(相当于汉地的千户),共有六十一个桂东岱。这是一种军政合一的政治制度。

以拉萨为中心,南北分别划出了“卫如”和“约如”两个如;而日喀则周边则划出了“叶如”和“如拉”两个如。在设立卫藏四如的时候,“藏”作为一个地名早已存在,因此“如拉”也被称作“藏如拉”。拉萨和日喀则周边的“四如”构成了吐蕃民族的基本,与青藏高原上其他吐蕃王朝控制的占领区“多康”相区分。

吐蕃王朝在其最后一任赞普朗达玛灭佛之后,由于僧人内乱,土崩瓦解,西藏进入了小部族林立的割据时代。

直到13世纪初时,西藏成为了蒙古的囊中之物。1244年萨迦寺的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带着其侄八思巴一行去凉州同蒙古汗国的阔端交涉,在会盟中,蒙古汗国通过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确立了对吐蕃的统治。

八思巴在1260年被忽必烈封为国师,1263年成为管理西藏的总制院使(后为宣政院)。八思巴建立了一个根基于萨迦派的政教合一、隶属元朝的自治区萨迦巴,统治整个西藏。在宣政院的管辖下,设有三个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青海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今玉树地区;而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则管理当今的西藏自治区。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是后藏、前藏与阿里的分野第一次正式在中央王朝的行政区划当中被表现出来,是对于西藏卫藏地区地理的客观反映。在大致是元、明这段各个教派轮番统治西藏的时期,后藏被萨迦派所统治,而前藏则是在1349年绛曲坚赞推翻萨迦巴政权之后,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统治。

02
“后藏”的演变

元明两朝称呼西藏的“乌斯藏”即当时习称的“卫藏”,系因藏语乌斯意为中央,发音简化为“卫”。“卫藏”之所以称“前藏”与“后藏”,是因为达赖、班禅分居二地。

1640年,卫拉特蒙古和硕特的首领固始汗突袭西藏,统一了整个西藏,封四世班禅为班禅博克多,班禅的称号就此出现;他还支持五世达赖喇嘛成立了和硕特汗国,即西藏的第一个“甘丹颇章”政权,统治整个西藏。1717年,准噶尔军队攻入拉萨,灭亡了和硕特汗国;而三年之后的1720年,清朝赶走了准噶尔部,控制了西藏。

“后藏”这个汉语词真正的出现要等到清初。当时,雍正提出,将“藏”——也就是包括日喀则以西和以南的广大地区——交给五世班禅监管,班禅在婉拒一次之后,接受了其中较为靠近日喀则的拉孜、昂仁和彭措林地区。从这时期,清朝便在其地图上正式开始使用“前藏”、“后藏”的说法。

班禅驻跸在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为了管理他的大片领地和财产,班禅拥有一系列政府性质的管理体系,称为“拉让·坚赞吞布”,与达赖喇嘛的甘丹颇章相对。20世纪初,九世班禅希望扩展自己的权力,不想再在名义下受制于达赖甘丹颇章政权的统治,于是在1900年派班禅的首辅大臣结交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间谍,试图引进英国人的力量为自己助力。这个计划很快败露,班禅的首辅大臣被十三世达赖控制的甘丹颇章政权处死。

此后不久,于1904年新任的驻藏大臣张荫棠面见班禅的时候,班禅提出要将西藏分为前藏和后藏,后藏是“藏”地,由班禅掌管,前藏是“卫”地,由达赖掌管。

而驻藏大臣张荫棠坚决反对这种有分裂国家嫌疑的行为。他说:“‘卫’和‘藏’是不能分开的,……现在外国人不停地潜入藏地,是其吞并西藏的阴谋的一部分。‘藏’地面临的威胁不是‘卫’地,而是外国人。此时此刻,……兄弟之间的争吵只会让外国人更高兴,所以要尽可能避免(班禅与达赖之间的)分歧。”

不久,英军从印度入侵西藏。驻藏大臣和九世班禅、十三世达赖一道抵抗侵略,但最终,英国军队攻陷拉萨。十三世达赖为了避免被英军俘获,逃到了外蒙古。

对此,驻藏大臣有泰向清廷上奏折,“弹劾”十三世达赖。清朝政府回电:“著即将达赖喇嘛名号暂行革去,并着班禅额尔德尼暂摄”。不过,九世班禅在明白了英国人的图谋之后,考虑到十三世达赖离藏期间,由他代理达赖的职权,只会增加前、后藏之间的隔阂,对西藏内部的团结不利。

到了1915年,达赖与班禅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原因是达赖在后藏第一次设置了噶(ga二声)厦政府的管理机构基宗。按照清廷雍正时期定下的规矩,后藏只能由班禅治理,达赖的举措是剥夺了班禅的领地与职权。1923年,达赖更是直接命令班禅的几个扎什伦布寺的下属官员去拉萨面见他,到了拉萨即被投入监狱。九世班禅自知西藏已不是容身之地,便在当年11月携几个随从出走内地,直至1937年去世也没能再回到西藏。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解放西藏时,西藏差点成为了两个自治区,即将前后藏分而治之。

解放西藏是由西北局和西南局所领导的两路部队进行的,西北局负责后藏与阿里地区,西南局负责前藏、安多和康区。由于转世的十世班禅支持解放、支持新中国,因此十世班禅的意见被着重考虑,他的意见其中就包括了将前后藏分开治理。

不过在1950年,西南局西藏工委认为:“分而治之,群众接受不了,容易让帝国主义挑拨关系;前后藏的经济联系很深,前藏吃粮要由日喀则解决,噶大克以北牧场多,货物要由亚东出口,若分治问题多;就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的涉外事宜来说,也不宜分治。”于是,之后便建立了一个新的西藏工委,改组后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西藏自治区。

如今,后藏专指日喀则市,前后藏的分界线则是雅鲁藏布江的尼木河谷。日喀则的藏文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其境内扎什伦布寺依山而建,是日喀则的象征。2014年,拉日铁路开通,日喀则与拉萨正式铁路相通,两地间的交流更加便利。而前藏与后藏的划分,现在也已经变为人文地理的分界,更多的是代表着西藏历史的积淀。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云朵艾杨群

很好,谢谢朗读者

勾勾读世界 回复 @云朵艾杨群

谢谢你的鼓励和支持!

半朽临风

这段讲的好

勾勾读世界

图片上有说明。

猜你喜欢
什么是教育

亚斯贝尔斯,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精神病学家、教育家。有《存在哲学》《时代的精神状况》《尼采》等著作。

by:Ava心儿Eva晓燕

什么是自律

自律,你看不见它、尝不到它、闻不着它,但它影响巨大。自律它能把肥胖变得苗条,把松弛变得健壮️,将菜鸟变为专家,将贫穷变为富有,把悲惨变为幸福。当别人看到你的天才...

by:财富自由商学院

什么是数学

《什么是数学》既是为初学者也是为专家,既是为学生也是为教师,既是为哲学家也是为工程师而写的。它是一本世界著名的数学科普读物。书中搜集了许多经典的数学珍品,给出了...

by:开卷有益2099

什么是科学

北大备受欢迎的科学史教授吴国盛重磅新作解析东西方文化基因的差异,揭晓科学的本质

by:特伦西小书馆

什么是教育

作者:雅斯贝尔斯

by:禺悦读书李君利

什么是科学

科学根源于希腊人对于自由人性的追求,因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现代科学起源于希腊科学的复兴以及基督教内在的思想运动,对力量的追求、对自然的控制和征服成为现代...

by:pioneer2017

什么是健康?

安利你健康的每一处细节,每天来我这里听一听,让健康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by:王依棠

声音主播

56811万

简介:小学六年级开始接触并喜欢朗读,考播音专业说我牙不齐,一赌气开始抽烟喝酒弄成了烟酒嗓,反倒另有一番风味,苍(沧)桑、嘶哑、低沉,但痴心不改就是喜欢。感谢喜马拉雅提供的平台,给了我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求流量粉丝,只为实现梦想。谢谢您的阅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