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辈有案底,子女就无法通过公考政审吗?实际上,也不一定

2023-10-09 13:52:5406:51 193
声音简介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提出了这么一个建议——对于因涉嫌犯罪,被追究刑事责任人员的子女,应该放宽政审条件,为这些人的后代在参军、考公务员、进入重要岗位等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被告人犯罪,其子女、被扶养人、受其影响的人等就一定会有犯罪倾向、犯罪意图或者犯罪行为....这种思维与现代法治、现代文明相违背的。

毕竟,犯罪人员的子女就不是“好人”吗?这显然是不能一棒子打死的。

但另一方面,加大犯罪成本又可以有效减少部分犯罪,这有利于社会的整体治安环境。

然而,付出的代价则是,一些人会被连累,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哪怕后天再努力也不行。

所以,上述讨论,还是很纠结的,这里就不多议论了。

下面咱们重点捋一捋,一旦亲属有案底,将会给家人们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

这就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案底”。

现实中,任何在公安系统内网上留下的个人不良信息和记录都可以被视作案底。

不过,大家经常听说的这个“失信被执行人”,则不属于“案底”,因他们的相关信息记录是公开在“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上面的,而非公安系统内网。

反之,一旦上了公安系统内网的,那就属于犯罪行为了,将会留下“案底”。比如酒驾被拘留这种看似比较小的“犯罪”,也都会记录在案,跟你一辈子。

那么,用人单位在政审环节,是如何发现你家里人有案底的呢?

政审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对方让你上交的一个叫做“无犯罪记录证明”的东西。

这个东西,只能由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开具。

但根据不同的公职岗位,有关“无犯罪记录证明”的“证明”范围,是不同的。

1.一般的地方普通公务员和事业编、教师编,国企、央企的正式员工,只开具政审对象自己的“无犯罪记录证明”即可。也就是说,仅需证明你本人“无犯罪记录”,并不查你的父母家人。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你填写履历表的时候,父母或者配偶栏如果出现目前“正在服刑”的状态,这个会不会产生影响,就不好说了。

通常,刑满释放的那种,只要你不主动提及,大概率是没关系了,放心入职即可。

2.公检法、国安系统,中央选调生,军校,还有一些特殊岗位的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央企,都需要对需要对政审对象的直系亲属进行调查审查。

这时候,除了你自己的,你可能还需要开具配偶,父母甚至祖父母、外祖父母的“无犯罪记录证明”。

这就是传说中的政审查“三代”。

如果你有正在服刑的直系亲属,这个岗位基本可以断定凉凉了。

我毕业的学校属于国安系统,对于这方面,不但耳闻,而且确实也经历过。别说是政审查“三代”,甚至连录取对象的老师同学也被明察暗访了很多次,以确保此人的纯洁性和忠诚度。

当年,我就是那个录取对象的同学。曾被某单位的三名“老师”叫到一个小屋子里,仔仔细细的“约谈”了一个多小时,其中很多环节还带着点测谎的逻辑,挺有意思的,至今印象深刻。

据说,这套操作是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学到的。1976年普京进入克格勃任职的时候,就经历过类似的全套政审。

在克格勃任职之初,普京也曾是个给领导拎包跑腿的小角色

此外,普通征兵、军队文职的政审环节,也是要查两代或三代以内近亲属的。

比如,我一个学生去当兵,结果因为体检稍微出现了一丁点不合适遭到了淘汰,大家纷纷表示惋惜。不过,按照他的说法,更可惜的是另外一名同学,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体检也过了,但因为他姥姥练过某轮子,上了名单,公安系统那边有“备注”,最终政审没过。

很明显,政协委员周世虹建议取消的“限制”,就属于后者的这种不但查本人,还要查其直系甚至旁系亲属,稍微有一点不对劲,就会被pass掉的操作。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政审,并非是古代的“连坐制度”。政审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要保证一些重要政府机关、单位的纯洁性和公正性,同时预防潜在的报复社会性行为。

比如,正在服刑的犯人,其子女或者孙子孙女,是不可以进入公检法体制内的,为的就是防止其后代利用手中便利为家人谋取减刑等福利。

还有那些有过重大刑事犯罪的人员,他们的女子和孙子孙女,也是不允许进入国家强力机关的,这是为了预防潜在的报复社会性行为。

而且,这样的操作,并非咱们中国独有,大部分国家的关键部门和涉密岗位,都对应征人员的家庭背景有着成体系的考察流程。

有犯罪记录的人,往往愿意付出极大的代价,将这段不光彩的过往抹掉。

典型的就说俄乌前线上,瓦格纳集团从监狱里招募来的那些源源不断的“囚犯兵”。他们在报名之初,就被告知,一旦签字画押,将面临至30%的阵亡率。

监狱招募现场

但即便如此,瓦格纳开出的条件,依旧对囚犯们极具吸引力。

——每个月至少能领到20万卢布,只要服役满6个月,就可以选择退役并拿到一笔丰厚的退伍费。

更重要的是,退役后你将得到国家出具《清白证明》,拿着它就可以去当地相关部门直接抹掉犯罪记录了,从此过上新的生活,不再是家人眼中的累赘和污点,更不会拖累子女后代。

当然,上述“美好结局”的所有前提都是——囚犯兵们得保证自己至少在前线活过六个月。

视察前线的瓦格纳老板普里戈津特意走进了停尸间,对着满地的遗体淡淡地说:"合同结束,我们回家吧"

好了,咱们回到国内。

讲到这儿,大家应该也了解的差不多了,总结一下大致就是——家人的犯罪记录对子女考公和就业的影响还是比较有限的,相关规定都在往人性化方向发展。

然而,对于很多性质比较特殊的单位,政审的门槛和条件就明显高多了。而且,不同的岗位,相关的政审条件和调查内容,也各有侧重,但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属于“天花板级”的优中选优的操作。

毕竟,考公可从来不缺人,严点也不用担心没人报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今晚有案(播讲:笨拙大叔)

短小类不太知名案件和故事笨拙大叔讲诉水平有限所以每集风格都不一样。望各位海涵!谢谢

by:笨拙大叔

我与父辈

【内容简介】《我与父辈》是一部长篇散文作品,是阎连科对父辈的一次写作祭奠,是一个儿子跪在祖坟前的默念、回想和懊忆。“我不断地回家、回家、再回家,把写作《我与父辈...

by:石头说话2017

我与父辈的故事

朱健,16岁参军入伍,在野战七师当兵六年。复员后,当了一年工人。1978年高考恢复后,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先后做过新疆自治区人事厅秘书、新疆自治区党委办...

by:听见新疆

追寻父辈的足迹

作者闫亚军,退休警官,此文记录了其父闫华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的真实经历。

by:玛蕊

我的父辈毛泽东

毛主席女儿李敏记录父亲

by:呆又方

我的父辈(上部)

过去的事情,我讲给你听。

by:西贝日木

《我与父辈》阎连科

《我与父辈》从自己的童年开始写起,把人们带回到上世纪那个充满贫穷和饥饿的年代,讲述了生活在偏僻农村里的父亲、大伯、四叔坎坷而平淡的一生,以及自己艰辛的成长经历。

by:小苑5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