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八佾篇—季氏旅于泰山

2023-04-10 10:32:1306:50 55
所属专辑:论语信述
声音简介

《论语信述》3.6
八佾篇——季氏旅于泰山

【原文】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白话】季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那样懂得礼吗?” 

【释词】旅于泰山:旅,祭祀之名。《说文》:“岱,大山也。”大山即泰山。“泰”者,大之极也。按:礼,天子要以时祭天下之名山大川,诸侯则祭山川之在其封境之内者。泰山位于鲁国境内,天子以及鲁君可以祭祀泰山。季氏僭于鲁君乃至天子,违礼之甚。旅,与“鸿胪”之“胪”音近相通。

李炳南:“旅为天子祭山之名,且非常祭,有大故乃举行,以璧陈列几上,祈而埋之。”

冉有:名求,字子有,鲁人。是孔子弟子,小孔子二十九岁。名列“孔门四科”之政事科。当时为季氏家臣。

女:同“汝”。

救:止。也可以看作“匡救、匡正”。

与:同“欤”。

曾:乃,即难道、竟然。

【先贤精义】《周礼·太宗伯职》曰: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

马融曰:礼,诸侯祭山川在其封内者。今陪臣祭泰山,非礼也。(陪臣:诸侯既为天子之臣,故谓诸侯之臣为陪臣。)

《论语正义》曰:《礼》言大夫祭五祀,不及山川,故祭山为非礼

包融曰:“神不享非礼”,林放尚知问礼,泰山之神反不如林放邪?(季氏)欲诬而祭之

《论语注疏》曰:此章讥季氏非礼祭泰山也。季氏僭滥,已不能谏止也。孔子叹其失礼,故曰呜呼。泰山之神必不享季氏之祭;若其享之,则是不如林放也。

戴溪曰:季氏僭礼,圣人甚忧之。非忧季氏也,忧礼之坏也。

朱子曰:神不享非礼,欲季氏知其无益而自止,又进林放以厉冉有

李炳南曰:普通人如林放者,犹知问礼之本,泰山之神,岂不知礼?祭祀合乎礼,神始受之,否则不能受。季氏目无天子,目无国君,泰山肯接受吗?孔子感叹之后,不说季氏,而说泰山。圣人言语如此温和

陈祥道曰:节莫差于僭,僭莫大于祭,故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仆之家。泰山之神,可祭于季氏乎?此于明以渎礼,于幽以渎神,非冉有不能救,神岂能说耶?夫子故曰“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范氏曰:冉有从季氏,夫子岂不知其不可告也,然而圣人不轻绝人。尽己之心,安知冉有之不能救、季氏之不可谏也?既不能正,则美林放以明泰山之不可诬,是亦教诲之道

【附录】刘宗周曰:鲁君臣之僭非一日,度非口舌之所能争。即使夫子仕鲁,亦岂能遽革郊祀诸礼而反之正?其所以转移化导之权亦必有渐矣。旅泰山而以救正,诘冉求直曰不能,盖师弟一时惋惜之言,故夫子不责冉求,而第继之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若乞灵于鬼神之一殛,然则圣人之词于是乎愈严,而乱臣贼子闻之亦应股栗而自废矣。

赵天麟曰:东岳者,太平天子告成之地,东方藩侯当祀之山。

胡培翚曰:《尔雅》云:“祭地曰瘗埋,祭山曰庪县。”瘗埋是以牲玉埋藏于地中,庪县则有陈列之义。李巡云:“祭山以黄玉以璧,庪置几上。”邢疏云:“县,谓县牲币于山林中。”其说良近。盖古者祭山之法,先庪县而后埋之,故祭山又名“旅”。旅,胪陈之也。《山海经》凡祠山多言“肆瘗”,郭注云:“肆,陈之也。”陈牲玉而后埋藏之。(县,即“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论语·八佾篇第三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

by:绘怡

《论语---八佾篇第三》诵读---君子吉

国学儒学经典诵读《论语八佾》篇。

by:君子吉

論語不泥 03 八佾篇 最接地氣的口條解釋最高智慧

需要文字稿的同學請聯絡微信bksun8864,大師兄文山不泥,暨註解易經之後,立刻推出另一部重要的國學註解,即將顛覆宋朝以來,中國人對孔子所持有的刻板印象,更是...

by:大師兄文山不泥

功夫哲学论语八佾第三

功夫哲学论语八佾第三,每日更新一集。

by:張淸楊问手轩咏春拳功

八佾第三——論語章句集註

春耕園學校馬培路老師主講凡二十六章,通前篇末二章,皆論禮樂之事

by:春耕园书院

《论语·八佾第三·里仁第四》

钟茂森博士融汇儒释道三家国学智慧,全方位地诠释,让人别开生面

by:沈德斌

大墙内《论语》八佾讲座儒家书院小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静,静而後能安,安而後能虑,虑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後,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

by:听友71888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