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每年四千:美国关塔那摩监狱,为何开在了死对头古巴的国土上

2023-09-08 08:38:4711:09 6073
声音简介

一说到美军虐囚的新闻,大家往往总会下意识的联想到位于加勒比海的美军基地——关塔那摩监狱。

但人们可能不清楚的是,这个关塔那摩监狱竟然开在了美国的死对头,古巴的领土上。

美国以“租借”的名义,把这里打造成了自己的军事基地,而且,这个租金还便宜的出奇——每年4085美元!

对,大家没看错,一年交4000多刀,就买断了面积与我国厦门岛相当的关塔那摩的“使用权”。更何况,该地处于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大西洋的交汇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

与其说它是租金,这甚至更像是一种侮辱。

那么,古巴同意吗?

当然,最早的时候,古巴的亲美政府,是很乐意的。而且,那时候租金更低,只有区区2000美元。

而换到后来刚烈的古巴政府,不同意又能怎么样?

下面,咱们就简单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始末。

古巴与美国隔海相望,两国最近的地方仅有145公里,但相较于美国,古巴的遭遇,就坎坷多了,几个世纪以来 ,都没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

早在大航海时期,加勒比海地区就被殖民者们盯上了。从1510年开始,古巴沦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西班牙人疯狂传教的同时,靠着古巴的蔗糖、咖啡和雪茄,美美的发了好几个世纪的横财。直到19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衰落的西班牙战败,古巴、关岛、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这几块殖民地,又被转手给了美国。

1898年,美国人把西班牙人赶出古巴后,在关塔那摩搞的升旗仪式

古巴岛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之间,只隔了一个佛罗里达海峡,南北方向可覆盖加勒比海与墨西哥湾,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另外,古巴的自然资源,也相当丰富,令美国垂涎三尺。

这时候的美国,原本想把古巴直接划为自己的一个州或者海外属地,但又考虑到古巴国家形态完整,主要信仰天主教,文化都是西班牙的那一套,再加上点中美洲印第安元素,说的是西班牙语,英语在那里算是一门外语。

此时古巴的白人绝大多数都是西班牙裔,并带着一些印第安元素

这种情形下,如果将其突然并入定会面临不小的阻力和不可控的风险,很容易就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美国虽然意在完全控制古巴,但饭还是要一口口吃的。

美国决定扶植一个傀儡政府,自己充当幕后的大爷。

第一步是,先在古巴建立两座军事基地,一西一东,首尾呼应。

1902年,在美国的操持下,古巴议会把“普拉特修正案”写进了宪法。

这个修正案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赋予了美国干预新成立的“古巴共和国”的内政外交的权力,美其名曰“以军事和外交等手段,保护古巴的独立与民主”。

有了“普拉特修正案”的加持,美国马上行动了起来,紧锣密鼓地开建军事基地。

西边的军事基地选在了古巴的第二大岛,松树岛上。

此地扼守加勒比海西端,美国在这里建设基地,相当于狠狠地掐住了墨西哥以及中美洲诸国的脖子。

在东边,美国人选了关塔那摩湾,这个地方可以威慑到周边的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以及珍珠链似的加勒比小岛,同时远望南美大陆北端的哥伦比亚、委内瑞拉等国,属于一个难得的战略要地。

对于这两个军事基地,美国每年付给古巴政府的租金是各2000美元,期限呢,竟然是霸道的——“无限期”。

当然,受到巨大侮辱的古巴人民也非常不服,深深地怀恨在心。但无奈政府高层的大部分都是美国的狗腿子,这些人,不代表古巴人民的意愿和利益。

更何况,此时,伟大的卡斯特罗,还没出生的。

直到1934年,被经济危机搞得有点“虚”的美国,在强大的古巴民间压力下,不得不同意归还青年岛。

毕竟,这时候整个加勒比海到处都有美国军事基地,放弃青年岛无关痛痒。

但美国坚持保留了关塔那摩湾的军事基地。

为了装装样子,美国人还主动把租金涨到了每年4085美元!

不过,跟这笔涨价了的租金一同写入古巴宪法的,是一项对于租界期限的明确解释——古巴单方面不能以任何理由收回关塔那摩,除非美军主动不想要了。

这年,菲德尔·卡斯特罗8岁,正在东部奥尔金省的一个大庄园主家庭接受着最正统的古巴上流社会教育。

童年的卡斯特罗,看穿戴,家境确实不赖

少年卡斯特罗,已经非常有老大风范了

总之,即便古巴人民不满意,但靠着强权,从20世纪初开始,美军基地就在关塔那摩根植了下来,用以监视和威慑整个加勒比地区的“异动”。而且,关塔那摩基地日常的电力、食品和淡水供应,还都由古巴本土殷勤地供应。

直到1959年1月1日,卡斯特罗率起义军推翻了巴蒂斯塔的独裁统治,建立新古巴。

刚硬的老卡怎么可能承认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从1959年起,古巴就没有再收过那个极具讽刺和羞辱意味的4085。

不过,最开始的时候,无论是美帝,还是卡斯特罗的古巴革命政权,双方并没有直接撕破脸,都还算比较克制。

甚至,美国方面曾一度认为,甩掉巴蒂斯塔这个不给力的“猪队友”,未尝不是件好事儿。

于是,在古巴革命两个月之后,美国正式宣布承认古巴革命政府;而卡斯特罗的革命政府呢,即便跟美国三观相悖,但也曾希望能在维护国家利益和政治军事外交自主权的前提下,与美国尽量保持友好关系。

此时,古巴本土仍维持着对关塔那摩美军基地日常的电力、食品和淡水供应,卡斯特罗甚至还应邀于当年4月访问了一次美国。

1959年4月21日,卡斯特罗访美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握手

然而,不出半年,美国发现,在古巴革命政权当家后,自己不但没好处可捞,甚至之前拿到的好处,也要统统被“没收”、充公。

作为报复,美国马上发起了对古巴铺天盖地的“制裁”和包围、颠覆。

显然,美国的各种攻击性举措,将古巴直接推向了苏联的怀抱。

那边,赫鲁晓夫一看古巴的位置,心里是乐开了花,又买糖来又买雪茄,又卖石油又卖机械,隔了半个地球的两国,亲切地互称革命战友。

不久后,苏联又主动运去了大量核弹头,包邮不说,还派师傅上门免费调试安装。

这就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为了表示和美国的决裂,古巴政府曾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美帝赶出关塔那摩。

首先,古巴采取了所有房东们的惯用招数——给关塔那摩基地断水、断电、封锁交通,拒绝供应食品和生活资料等等。

然而,搁不住美国实在太有钱。一开始的时候,花高价去周边的牙买加买淡水,自己建设风力发电站,生活物资则直接从本土或者其他拉美国家空运过来,后来又逐步建立起了海水淡化设施。只用了一两年的光景,就又恢复到了先前那种既不愁吃也不愁喝的状态。

毕竟,那个年代,美国不差钱,又有关系人脉,在自己的“后花园”折腾,什么事儿做不到呢。

一看断水断电断粮没的招数无效,为了让美国人赶紧滚出去,古巴又寄希望于国际社会,不断在各种场合奔走呼吁,要求结束这个“不平等条约”,尊重自己的主权领土完整。

然而,奈何美国长期把持着各大国际组织的话语权。古巴就算磨破了嘴皮子,美帝那边一句话就给顶回去了——“条约是你们自愿签的”。

作为人类灯塔的我怎么可能做强迫别人的事?

最终,古巴只能以拒收“租金”的形式,来表达对关塔那摩基地存在的严厉“抗议”。

有意思的是,虽然古巴政府拒绝收钱,但每年美国政府还是会按时给古巴政府开张支票。

当然,这支票并不是直接交到古巴政府手里的。毕竟,两国曾经互相不搭理很多年。

通常,美国财政部会把支票给在哈瓦那的中立国瑞士大使馆,瑞士大使馆再把支票交给古巴政府,古巴政府再退回给瑞士大使馆,由大使馆把支票还给美国财政部。

整个冷战期间,美国为了不让古巴抢走这块地儿,曾仔仔细细的铺十几公里的地雷;而古巴为了防止有异心的“坏公民”逃到这块美国的地盘,也在西边埋了十几公里的地雷。到了2000年前后,美军把自己这边的地雷全给拆了,但至今古巴那边还没有拆。

古巴圣克拉拉,民众出席纪念切·格瓦拉牺牲50周年的集会

也正是从这时起,为了提高利用率,美国扩建了后来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

很快,伴随着美国在中东长期的军事行动,关塔那摩监狱没多大功夫就满员了。

美军抓捕的“恐怖分子”们,有相当一部分都会送到关塔那摩监狱——这些囚犯即使越狱,也无处可去,更威胁不到美国本土。

就这样,关塔那摩从纯军事基地,变身成了全球家喻户晓的“黑监牢”。甚至一度搞得全球人民一提及“虐俘”,第一反应就是关塔那摩监狱。

当年,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总统曾经一度想把这个被曝光了的美军丑闻来源彻底关停。但一上手,竟然发现,难度还挺大——很多囚犯真的不知道送给谁好:一些非常极端的恐怖分子,放出来会威胁全人类;而更多的俘虏则面临原籍国家拒绝接收的窘境,还有一些囚犯,甚至被直接吊销了国籍,成了“黑户”。

塔利班的领导层就有人曾被监禁在古巴关塔那摩监狱

因此,当今的关塔那摩监狱虽然规模小了很多,但还是一直维持着运行。

古巴这边呢,对于美国这个赖皮且没有下线的租客,它努力了半个多世纪,实在是打不过,也说不过。

古巴决定,干脆让关塔那摩基地发挥点“余热”好了。

蹭着“美军虐俘丑闻”的热度,古巴旅游部门开放了关塔那摩周边地区,用作旅游景点。

在距离关塔那摩监狱最近的小镇上,古巴当地政府打造了很多“瞭望台”。游客们付费后,登上瞭望台,通过高倍望远镜,可以观察到基地内的建筑和车辆、人员。

据说,靠着上述“特色”项目,这个景区每年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的。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四千周

人生只有四千周,接纳生命有限性,选择你想要的活法。

by:蓝豆豆1976

伊朗四千年

探秘伊朗,从古波斯到现代,追溯这个在磅礴山川间孕育的古老文明,它是如何成为历史上的政治与文化战略枢纽?地理结构赋予权力与庇护,使得伊朗超越世代,从神秘要地到现代...

by:上音灵兮

伊朗四千年

伊朗,面貌神秘的东方古国,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第一个世界性帝国,也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治理遗产和文学艺术瑰宝。我们该如何...

by:拈香一瓣儿

四千年农夫

一百年前当西方化肥农业把土地肥力即将耗尽的时期,一位美国人富兰克林H金来到中国,惊奇的发现中国农耕可持续几千年的秘密,他惊奇于中国如此少的土地竟然能够养活庞大的...

by:侃爷老姚

老挝-四千美岛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四季皆宜电话暂无简介哈喽,现在您来到的就是四千美岛啦,非常开心接下来的旅程咱们一起度过。四千美岛这个名字听起来很震撼,单从字面意思...

by:恋景旅行APP

伊朗四千年(完)

伊朗,面貌神秘的东方古国,中东动荡地带的心脏,世界目光的聚焦之所。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横跨亚、欧、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国,也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治理遗产和文学艺术瑰宝...

by:声声孤兮

宋家四千金|笨笨燕子

宋家四位性格各异的千金,各自寻觅到自己良缘的故事。冷淡聪慧的宋春娘,刁蛮妩媚的宋夏娘,知书达理的宋秋娘,还有直率单纯的宋冬娘,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作者旨在写...

by:听友470263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