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战中,你可能会经历什么?看看“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2023-09-08 08:40:0113:35 4561
声音简介

今天和几个同事瞎扯,这次的话题是,一旦爆发战,咱们这样的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一位80后大哥沉思了几秒钟,然后悠悠地说,“我会很卖力的在网上骂敌人,而且是中英文双语的那种”。

老实说,这大哥的想法,还是挺实际的。

如果真的爆发一场能够影响到我国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战争,那肯定是大国之间互相公开宣战的“全面战争”。

如今的整个地球上,有资格和中国打全面战争的,差不多也就俩,无论怎么打,结果大概率将会是两败俱伤。

很明显,这种全面战争,并不符合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利益。

况且,咱们中国光预备役就1000万。如果真打到需要大量普通中国平民参军的状态,那基本就成了“灭球级”的战争了,直接搜“末日求生”即可。

或者是外星人入侵,那就真的只能尽力而为了,基本还是“末日求生”那一套。

所以,这大哥的回答,对于咱们这样的普通人而言,确实没毛病。

现代中国如果发生战争,可预见的基本都是在大陆之外,一旦战火蔓延到我们的内陆,那双方的核武器可能早就招呼上了,这个可参考前面说的“末日求生”。

那么,咱们作为后方的老百姓,最需要做的,就是要为前线军人维系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被带节奏,同时站好舆论阵地,换做这大哥的话就是,“很卖力气的用中英双语骂敌人”。

不过,世界上的核大国,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咱们中国人不必担心发生的事情,已经或者正在世界各地上演着。

比如,打了大半年的巴赫穆特战役,这里,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凡尔登绞肉机”——在信息化时代,硬生生地玩命打成了一战二战式的“阵地攻防战”,双方以“米”做单位,进行残酷的血肉对决,一栋楼一栋楼,一间房一间房的争夺。

巴赫穆特的状态

更早的一个血腥围城战,则是1992年4月5日至1996年2月29日的萨拉热窝战役。这座城市被包围的时间,超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三倍。

被围困前,城市内已经发生了局部暴乱,但不少市民仍旧选择相信政府高层的解释——在西方的“调停”下,局势马上就会平稳,城内很安全。而且,萨拉热窝也有大量的塞族人,围城的,正是塞族武装,他们心怀侥幸的觉的塞族人肯定不杀塞族人,因此觉得为了点骚乱就离开家园,抛弃自己的房屋财产,很不值当。

谁都能想到,房子没了还可以再盖,家电没了可以再添置,但要是人没了.....

萨拉热窝是个历史文化名城

而现实就是这般残酷,号称要“调停”的西方世界,不断煽风点火,把波黑内战推向了深渊。

并没有做好准备的萨拉热窝,被毫无征兆地围了将近3年。

从被围的第一年冬天起,萨拉热窝就几乎断绝了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供给,没电、没水、没燃料、没有医疗、政府机构完全瘫痪,排污系统也早就停止运转,人们只能靠烧树枝和家具取暖。公园的树木很快就烧完了,随后那里又成了墓地,用来草草埋葬死去的人们。

大多数时间里,整个城市仅仅能从联合国的少量空投中得到一些补充。

此时,城内早就没有了政府机构或警察,现代秩序已经被弱肉强食的原始本能所取代。真正保命的是枪,最值钱的是食物、蜡烛、火柴、、抗生素、电池、弹药。为了获得这些生存资源,曾经彬彬有礼的市民会像野兽一般争斗和杀戮。

围城中,弱者与落单者都没挨过头一年。

萨拉热窝战役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人们,当大崩溃来临之际,个体在这种末世的混乱杀掠面前,很多时候,几乎是无能为力的。

巴尔干半岛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此地的民族、宗教矛盾非常复杂,民风剽悍尚武。二战后,好不容易被铁托团结到了红旗下,建成了傲娇的“巴尔干猛虎”南斯拉夫。

这个南斯拉夫也是二战中欧洲唯一的一个,自己解放自己的国家。

这段历史,还被后来的南斯拉夫影视界充分挖掘,创造出了一个个经典,其中咱们中国观众最耳熟能详的,估计当属大名鼎鼎的《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

但谁能想到,这部电影的上映20年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导演,哈·克尔瓦瓦茨,就被活活地饿死在了围困中的萨拉热窝城内。

萨拉热窝,它是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的首都,也是一座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同时战斗精神十足的城市,同时,它更是一个民族宗教极为复杂的城市。

在早前的奥斯曼帝国土耳其帝国时期,被“归化”为伊斯兰教信徒的南斯拉夫穆斯林能享有一等公民待遇,而信上帝的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则被死死地踩在了脚下,经常受到穆族迫害和镇压。甚至,为恐吓塞尔维亚人的反抗,土耳其人曾在贝尔格莱德用近千具基督徒抵抗军头颅德修筑了一个“骷髅塔”。

奥斯曼帝国名义上是一直宣称尊重多民族多宗教信仰,但实际上基督徒一直是受压迫的一方

两次巴尔干战争和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走向了崩溃,塞族人又反杀了过来。再后来,纳粹德国又开始染指此地,资助一些穆斯林民粹分子对基督教人口搞种族灭绝。

不过,更多的人们,还是抛弃了民族和宗教信仰上的仇怨,联合起来,组成反抗轴心国的游击队,在枪林弹雨中互称兄弟。

这就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的历史背景。

其实,曾经长期互相仇视的波斯尼亚人、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从血统上看,都是同源同种的南斯拉夫人。

但跟如今杀红了眼的东斯拉夫大毛和二毛不同,这三个南斯拉夫民族的身份界定,是按照宗教划分的。

塞尔维亚族信奉东正教,克罗地亚族信奉天主教,波斯尼亚族则信奉伊斯兰教。

波斯尼亚族传统服饰,虽然他们是穆斯林,但非常世俗化

特别是这个波斯尼亚族,原本就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人,但或许是出于私心的考虑,身为克罗地亚人的铁托,为了给南斯拉夫境占比最高的塞尔维亚民族“瘦瘦身”,硬是把塞尔维亚人中的穆斯林单独拎了出来,定义为一个新的民族——波斯尼亚穆族,并成立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共和国。

其实,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和无神论教育,在萨拉热窝这种现代化城市,大部分人对宗教的热情并不高,唯一能体现民族区别的,也就是身份证是那个波斯尼亚族、塞尔维亚族或者克罗地亚族的身份。

然而,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大环境下,再加上南斯拉夫后期的诸多“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政策,让一些“看不见的手”有了不断挑唆和煽动的机会。

1991年和1992年,前南斯拉夫的两个加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和波黑先后独立。

但这两国境内,都还有占比不低的塞尔维亚族。尤其是波黑,穆族占39.5%,而塞尔维亚族则占了总人口的32%,余下的,大部分均为克罗地亚族。

因此,波黑一独立,其境内的五个塞族自治区随即宣布自己也要“独立”,组成波黑塞尔维亚共和国,公开脱离波黑——“以独立对独立”,大有鱼死网破之势。

在外力的推波助澜之下,波黑战争爆发,这是迄今为止,二战后欧洲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

交战一方是塞族,另一方是穆族和克罗地亚人。

其中,波黑境内的塞族武装得到了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支持;而已经独立出去的克罗地亚则立马派兵到波黑助战。

一夜之间,旧日好友、邻居兵戎相见,和谐家庭反目仇,为了生存,无人在意曾经的人性、友情、亲情....

即便很多时候交战的双方,就是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同事或者发小。

今天的萨拉热窝居民楼,战争破坏痕迹仍清晰可见

比如南联盟电影《惊变世界》就曾还原了这么个场景。在交火的间隙中,男主和对峙的敌人竟然还相互脱帽致意,点头微笑——原来,战前,两人是高中同学和称兄道弟的挚友。

不过,这座城市的各民族原本就早已互相交融,他们中的一些,并未因为局势的变化而选择互相敌视。

就说这张被命名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照片上的主人公。

他们都是萨拉热窝本地人,但跟很多波黑夫妻和情侣一样,双方来自不同的族群信仰背景。

男孩叫博斯克,是塞族人;女孩叫阿德米拉,为克裔的穆族,都是25岁。

这两人说得上是青梅竹马,双方家长也很支持他们的关系。

没成想,正当两人准备谈婚论嫁的时候,萨拉热窝被死死地围住了。

而对于塞、穆、克这些民族,前面也说过了,他们均属于同宗同源的南斯拉夫人,只不过是被用祖上的信仰给强行划分了。再加上南斯拉夫长期的无神论教育和世俗化道路,光看市民的相貌或者服饰,基本完全无法判断对方的民族归属。

而且,很多武装人员穿得和老百姓一样,也难以做出区别。

这导致,埋伏中的狙击手只要看到活人,就会不分青红皂白的开枪。

他们的手法更是老练,往往会选择先故意射击一个市民的非要害部位,比如手臂或者腿部。这样一来,伤者短时间内不会毙命但却又无法移动,只得本能地向旁人哀嚎呼救。

若是旁人伸出援手,这就正中了狙击手的圈套:接下来,每一个前来救援的人都会被击倒,直到再无人伸出援手……

这种战术最卑鄙的地方就在于对人性的摧残——旁观者只能看着伤者流血而亡,然后带着愧疚苟且活下去,或是变得麻木无情……

在那段岁月里,为了避免成为狙击手的目标,萨拉热窝围市民出门都要走Z字路线....

而像公路桥、被当作火力点的建筑物等关键位置,市民们则更是避之不及——这些地方,都隐藏着大量的狙击手,一旦铤而走险,几乎就等于自杀。

但博斯克和阿德米拉为了爱情和自由,决定放手一拼。

这对情侣选择了在1993年5月19日中午的时候,通过弗尔巴尼亚桥逃出萨拉热窝城。

他们在交战双方阵营都有熟人,并事先跟两边联系好了,约定在两人出城期间,双方暂停开火。

战前,这个弗尔巴尼亚桥曾经是小情侣们非常喜爱的甜蜜约会之处,那时却成了恐怖的索命地带。

和平岁月时代,两人在桥边的合影

双方的军队为了争夺此地频繁交火,普通民众只要在这附近的街道上走动就会立即遭遇狙击手的射杀。

但那一天中午,最开始的时候,两边的“熟人”似乎真的按承诺的那样,暂停了开火。四处静悄悄地,似乎什么都不存在,只有附近的残墙断壁在提醒经过的路人,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

他们按计划走上弗尔巴尼亚桥,博斯克在前,阿德米拉跟在后面....突然枪声响起,博斯克中弹倒地,紧接着,第二枪响起,姑娘也倒下了。阿德米拉倒地后挣扎着爬向恋人,死死地拥住对方,悲伤地发现他已经死去。

大约过了15分钟,阿德米拉也气绝身亡。

当时,一位战地记者正好在附近避难,目睹到这对情侣倒下的瞬间,拍下这张照片。

由于情侣倒下的弗尔巴尼亚桥正好是交战双方僵持的危险地带,因此没人敢去收尸。

血淋淋的现实就摆在大街小巷上,还有谁敢出来当圣母。

他们的尸体横在桥上相互拥抱躺了整整七天,才被来清理现场的塞族军队拖走。

至今也没有人知道,究竟是谁开的这两枪,塞族和穆族军队都在互相指责。

这座桥重归平静后,被奉为了该国的“爱情圣地”。

1996年,“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合葬在了市内著名的狮子园墓地,碑前鲜花不断,每日都有情侣们慕名而来。

实际上,像博斯克和阿德米拉这样为了爱情和自由想通过弗尔巴尼亚桥逃出萨拉热窝的情侣/夫妻,并非他们一对,只不过因为有了外国记者的这张被命名为《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照片,才让这对情侣最为出名。

弗尔巴尼亚桥上的另一个纪念碑,是另一对情侣,同样是萨拉热窝开战后死于这里的

可以说,这场南斯拉夫民族之间因无法选择自己身份而引发的战争,无论最后结果的输赢,本质上,对任何一方而言,它都是个悲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围城小谈中

婚姻生活的真谛,钱钟书先生匠心打造,给现实中的我们剖析了真实的婚姻情况。

by:演画

新围城

【强烈推荐】《新围城》的故事是不是六十多年前《围城》故事的延续?【内容介绍】故事描写了一对地道的老北京夫妻和他们周围的朋友们演绎的“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

by:一路听天下官方

身在围城中迷惑的你

给幸福的婚姻加点甜蜜

by:郭峰FM

冷暴围城

【内容简介】这是一本关于冷暴力的小说。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受害者同时也是施暴者。这也是一部男人的故事。讲述一个传统中国男人在自我与责任、放弃与追求、幸福与痛苦的矛...

by:不太老的老季头

围城之后

围城之后,方鸿渐和孙柔嘉究竟会怎样?赵辛楣又有怎样的际遇呢?此本小说是模仿的钱老先生的文笔,由鲁兆明所著,虽是续貂,但也满足了大家对方鸿渐人生的又一次期待,不妨...

by:嬴奚嬴伯益

迷雾围城

一时豪杰,家国情仇,再回首,夜色微澜。被禁锢在三少奶奶名分中的女学生;为夺嫡位相互残杀的易家兄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艳名远播的风尘女子;割据一方的...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注会经济法

注册会计师考试每章考点音频串讲

by:会计丽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