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的猜想

2024-03-02 22:02:2007:33 590
所属专辑:红楼梦历史猜想
声音简介
第九回“起嫌疑顽童闹学堂”猜想

朋友们,大家好!红楼梦原著第九回,贾宝玉和秦钟结伴上私塾读书,结果这俩人书没好好读成,却因秦钟想结交朋友,引起另一个叫金荣的同学吃醋,金荣故意说脏话诬蔑秦钟,秦钟他们找当时的代课老师贾瑞说理,但贾瑞却偏向金荣。结果两边吵闹起来,加上贾蔷的扇风点火,宝玉的小厮们护主心切而一起加入打架,场面顿时失控,一群顽童把个学堂打成一窝粥。打架的场面非常混乱,众多小孩除了李纨的儿子贾兰表现得置身事外,漠不关心外。其他人表现得都亢奋,看打架比过年还高兴。
古时教育不发达,普通人是上不起学的。红楼梦中的下人,像宝玉的丫鬟小子们都是都不识字的。能上学的都是主子身份的孩子,特别贾府学堂还提供免费伙食,应该说是机会是非常珍贵的。可我们看看这些学堂里的老师学生,没几个心思放在读书上。
贾宝玉从小不喜欢上学堂读书的,这从六十六回开头兴儿口中我们知道,他因为贾母袒护几乎没上过学,能识字作诗应该都是在家 请先生单独教的。第九回正好宝玉的老师回家去了,明年才来,贾宝玉突然变得爱学习起来,急吼吼地要去上学了,他的心思自然不是为了学习,是因为秦钟也要去贾府私塾上学。在家时礼仪多,管得人多,到了外面就俩人就可以由性子玩了。
秦钟是个不知深浅的纨绔公子,他家里条件一般,经贾母同意,跟宝玉作伴去贾家私塾读书,是多好的机会。可他跟宝玉气味相投,一点心思也没在学习上。明末社会上流行龙阳之兴,这小子外表看似柔柔弱弱的,却主动勾引别的同学,这闹学堂的起因就是因为他想勾结薛蟠的娈童。后来他姐姐秦可卿死了,一点没看出他有丝毫悲伤,在送葬途中,更是不知死活地勾搭水月庵的小尼姑,并为此最后送了命。这家里出了这样不肖子孙,想不败都不行啊。
打架的另一主角金荣也是贾家的亲戚孩子,虽然地位比茗烟高,按礼茗烟该恭敬地称他为“金相公”,可茗烟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他家里更穷,中国向来有人穷志不穷的祖训,以保持自己的尊严,可这小子就更加不堪了,他来上学,照她胡氏母亲说的,因为上学茶饭都现成的,家里省下好大嚼用,又在学校里认识薛蟠,二年来零零散散给了七八十两银子,他纯粹是为了钱才去学堂的。很搞笑是,目不识丁的呆霸王薛蟠竟也来读书,照原著描写他来此的目的不过只为“龙阳之兴”,这金荣能得到他的钱,不过是做了他的娈童。当然,这里作者是有贬低后金的味道,其实金荣这个名字,就有后金开始起势的意思。
因为红楼梦作者明确这本书是真事隐,红楼梦中的人物故事都暗藏着真实历史。执著的红楼迷们包括我自己,把每个表面精彩的故事都往明末清初的重大历史上扯。为宝玉秦钟出头打架的小厮叫茗烟,谐音明朝的明也,他还自称明大爷。而打架的另一方叫金荣,茗烟直接骂到“姓金的,你是什么东西”。金荣的母亲叫胡氏,胡是古代中国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满清本来叫后金,这场架应该暗指明清之间发生的纠纷或小规模的战斗。
后金的祖先是女真族人,元朝时,在北方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朱棣把他们招抚到东北黑龙江一带定居,建立了建州,海西,东海三个卫所,一直受大明管辖,用来牵制蒙古的。但后来随着明的衰弱,万历年间,建州女真的头领努尔哈赤的统一女真部落,成立后金,正式脱离明朝管辖,并不断向蒙古和明朝开疆拓土。原著中最后的结果是宝玉秦钟强过了一头,金荣被迫向秦钟磕头赔罪。感觉可能是后金刚建立时,明朝对后金占有绝对的优势。因为本章的题目就是“起嫌疑”,“起”有刚开始的意思。
所以我认为,学堂小孩打架事件发生的时间应该比较早,那时明朝虽然开始衰败,但用刘姥姥说的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对付刚成立的后金还是绰绰有余。但作者把明清最初发生的纠纷的地方放在学堂里,肯定是故意设计好的,他应该想通过学堂里各种的混乱情形,反思为什么明朝会从初期对后金碾压式的优势,变成后来越来越拉垮,直至被后金屡次击溃,丧失了大批辽东领土。作者可能认为明亡的根本原因就在那小小的贾府私塾里,教育的失败,才是亡国的根本原因,下回我们接着来看私塾里的人物故事,谢谢收听,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顽童

有人说,成人的世界总是一边崩溃,一边自愈。我们在平凡如蚁的生活里摸爬滚打,走了多少路受了多少伤喝了多少酒流了多少泪,自己的心最清楚。只是,就算累到不能喘气,跌到...

by:华语音乐

第九式

每首诗后面都附有青瓷老师的图解,让学诗一目了然。...

by:北国飘雪6

子罕第九

日日新,苟日新

by:颖姑娘197705

子罕第九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

by:马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