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出》总结

2023-06-08 17:49:1103:15 3047
声音简介

总结1:艾灸理论及方法

一、灸法起源与演变

(一)源于上古以火驱鬼

灸法,是从上古巫驱鬼之法,慢慢演变为医家治病的专用手段。“疼”与“痛”,都表示阴寒凝滞导致经络不通而作病,灸法为反其道而行克之。

(二)上古祖先用两种火

1、“国火”:钻木取之以生活。

2、“灸火”:移天火于艾以治病,用冰台、阳燧等工具。

(三)灸法演变过程

灸法起源于上古,成形于秦汉,昌盛于唐宋明,衰落于晚晴。但灸法在民间的流传一直未中断。到了民国时期,在传统雷火神针和太乙神针的基础上发展出艾条悬灸。


二、艾草的神奇与选购

(一)选艾草作灸法材料的原因

1、艾草有扶阳之性

2、艾草便宜却功比人参

3、艾叶驱邪

4、艾火波长与人体接近(徐文兵老师)

5、艾草性喜下(倪海厦老师)

(二)用艾当用陈与熟

1、陈艾:两年左右的“陈艾叶”。

2、熟艾:陈艾做成的艾绒。

(三)好艾的五个特征【1

1、色土黄。

2、味芳香。

3、质净软如絮,无杂质。

4、火柔和不灼烫。

5、烟白清淡不黑浓。


三、艾灸最宜家用

过去家家都制艾,俗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家有艾火不求医”。在过去,艾是家庭中最常见常备的一个小药。在中医院中“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因为艾灸具有对于医院来说的“劣势”——费时、有烟、有灰、有味、利润低(笔者补)。

正因此,艾灸是非常适用于家庭调理疾病及养生的“廉验”方式。


四、艾灸方法

(一)直接灸【4

1、知热灸

2、发泡灸

3、化脓灸(瘢痕灸)

【补】倪师:灸后水泡的处理

若灸后起水泡,用消毒过的针沿着水泡旁的皮肤刺孔(1-13:08图),手慢按把水排出来,这样皮肤会连得很好不留疤痕,否则开很大口会留疤。

(二)间接灸(隔物灸)【4

1、隔蒜灸

2、隔姜灸

3、隔盐灸

(三)艾条悬灸【5

1、艾条的持拿方法:托艾、持艾、拿艾

2、操作手法:回旋运气法、悬定拢气法、雀啄压气法、摆尾行气法

3、艾条器械灸为怕火烫者研制但效果欠佳


五、灸感

(一)灸感是艾灸的灵魂,无感则无效

(二)三时灸感【6

1、第一时灸感:艾火循经

1)透热:灸前透后,灸后透前

2)传热:灸上传下,灸下传上

3)扩热:灸一点热一片

2、第二时灸感:正邪相搏

1)正气渐盛,与邪相争

2)不适出现,乘胜追击

3、第三时灸感:邪气外出

寒者冒冷气,热者起痘上火

(三)灸后感

当施灸完毕后,身体还会带着灸感的信息,最初可能症状加重,随着持续施灸,随之而来会感觉到自在、有力气、很舒服。


六、艾灸的补泻手法

(一)艾柱灸之补泻【6

1、补法:艾火自然熄灭,灸后封穴

2、泻法:禁食五荤,吹灭艾火,灸后不封

(二)艾条灸之补泻【6

1、温灸为补

2、重灸为泻


七、艾灸注意事项

(一)艾灸顺序【5

1、先灸上,后灸下

2、先灸阳(背),后灸阴(腹)

3、施灸部位不同,体位也不同,卧、坐位均可施灸。

(二)艾灸过程的注意事项

1、艾灸时要专心一意,不可分神做其他事

2、艾灸时避风,勿用吸烟机吸艾烟,仅露施灸部位(补)

3、艾灸后勿立即沾水或外出,静息片刻再饮食(补)

4、带“风”字的穴位慎灸或禁灸,如风府、风池、风市、翳风(徐文兵老师)

5、艾灸后不饮茶(倪师)

6、灸火不伤人,艾灸不辨症,热症也可灸

7、艾灸壮数:灸单不灸双,因艾为纯阳,取阳数(倪师)。

八、扶阳法

(一)饮食扶阳:忌生冷,不吃反季节食物

(二)睡眠扶阳:睡前宁心,睡子午觉

(三)运动扶阳:适量运动

(四)情志扶阳:不妄作劳,读经润心

(五)灸火扶阳:四大扶阳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及督脉



总结

2

:常见病的艾灸调理

一、足跟痛

概要:艾汤泡脚顿足跟【2

操作:艾叶2两煮开,放脚盆用温水调开,勿过热,40℃左右即可。用干净毛巾叠成小方块,泡完脚后,患有骨刺或足跟痛的脚,在毛巾块上轻轻跺8/组,跺足跟3-4组后累了,再把脚收回接着泡,之后再接着跺,如此往复。

跺,缓解骨刺的刺激,艾能行气血、除寒湿、补阳气。把脚泡软、泡热,肌肉和韧带都能松弛。常跺跺脚更有助缓解疼痛,跺脚实质就是按摩,用手按摩则力道不足。

艾草,被称为“壮阳草”、“扶阳草”。煮一锅艾草一家人都可用,尤其老年人用更好,因其阳气大虚。


二、感冒鼻塞、鼻窦炎

概要:气定神闲吸艾气【2

操作:取1-2两艾叶煮一小盆,放一大碗中不要兑水,使热气往上冒,待热气温度适宜,病人坐旁边熏鼻子,以免烫伤,宜气定神闲,注意力集中,慢慢将艾叶水气吸入鼻中,使鼻中有微微灼痛的感觉。


三、长寿灸

概要:从少到多,从多到少,若要安,三里常不干【4

操作:每月初一至初八,灸足三里1壮至8壮,初九休一天,初十到十七,灸足三里从8壮到1壮。即每月灸17天,知热、发泡和化脓灸均可,艾条灸每侧10分。


四、糖尿病

概要:知热手足指趾尖,“随年壮”四组四天【5

操作:

第一天,先灸左手小指尖,用知热灸按年龄灸壮数;

第二天,用同样的方法灸右手小指尖;

第三天,灸左脚小趾尖;

第四天,灸右脚小趾尖。

灸后可以休息一周,之后接着再来。


五、滑囊炎、膝关节痛

概要:日灸膝眼,阴阳陵泉【5

操作:艾条天天灸膝眼,阴陵泉、阳陵泉,时间上以局部灸红即可。


六、尿频尿急

概要:尿频尿急灸中极【6

操作:中极也称为“大丹田”,肚脐下4寸。每次艾灸不能少于20分钟,甚至到30分钟,才有效果。最好用较粗的艾条,或者把小艾条外面的皮撕掉后,用两到三根来灸。


七、失眠

概要:夜灸百会,晨揉涌泉,兼按肩井【8

操作:

1、夜灸百会:每晚放松平躺,灸百会5-10分,灸印堂3分。

2、晨揉涌泉:晨起用拇指轻按涌泉顺时针揉,女49下,男64下。揉时闭眼感受手指与涌泉相触所生温热,如手指酸,不要从涌泉拿开,而是轻轻扶住穴位,感觉温热往涌泉里走,有此效果最佳。

3、兼按肩井:揉完涌泉,再用手掌轻轻按捏肩井,使之放松,把涌泉里的水往上提。


八、发烧

概要:灸大椎至微汗,若伴咳灸膻肺【8

做法:治疗小儿发烧可灸大椎,灸到微微出汗为止;如伴有咳嗽也可灸膻中、肺俞各5分。该方法成年人也适用。


九、不同年龄保健灸

概要:儿童身柱,青年三阴,壮年三里,中老关元【9

(一)七八岁儿童:灸身柱

1、艾条灸

春夏:一月内1-2次,每次10分左右。

秋冬:范老师未讲,按照一般标准适当增加次数即可。

2、直接灸(瘢痕灸)

不论季节,一年1次,每次3壮。

(二)二十岁青年:灸三阴交

1、艾条灸

春夏:每月1

秋冬:每月2-3

2、直接灸

一年1次,每次3-5壮,

(三)三十岁壮年:灸足三里

1、艾条灸

夏天:每月3-5次,体弱者可适当增加次数。

冬天:每月10次左右。

2、直接灸

一年1次,每次7壮。

(四)四十岁以上:灸关元

1、艾条灸

春夏:每月5-6次。

秋冬:每月10次左右。

2、直接灸

随年壮,根据年龄增减。


十、女性保健灸

概要:常灸四要穴,腿肿灸两三,经孕不宜灸,更年加膀经【9

(一)女人“四要穴”

1、关元:灸20分钟

2、血海:灸5-10分钟

3、足三里:灸10-15分钟

4、三阴交:灸5-10分钟

以上四穴,无论体寒体热都可以。

(二)下肢浮肿宜灸足三里、三阴交

足三里、三阴交,5-6次即愈。

(三)女性在经期孕期不宜施灸

如果有特殊情况,应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再施灸,不能自己盲目灸。

(四)女性更年期应多灸女子四要穴和膀胱经上诸穴

更年期女性可以把膀胱经上的俞穴结合四要穴,根据自己的时间把它分成三组,轮流交替施灸。

【笔者补】膀胱经背俞穴部分经穴歌

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

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

第一组:胸椎9

13肺俞(身柱旁开1.5寸,胸3

14厥阴俞15心俞16督俞17膈俞(胸7

18肝俞(胸919胆俞20脾俞21胃俞

第二组:腰椎5

22三焦俞23肾俞(命门旁开1.5寸)24气海俞25大肠俞26关元俞

第三组:尾骨8

27小肠俞28膀胱俞29中膂俞30白环俞31上髎32次髎33中髎34下髎


【本集配乐】广陵散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读书总结

你读的书籍越多,你知道的事物就越多。你学习的越多,你走的旅程就越多。阅读之于心灵,就像运动之于身体。”“无论你往何处看,都可以找到扩大世界的途径。其中最好的途...

by:梓强小王子

唐子益总结

是唐子益老师每节课后的临床思维主线,复习回顾的时候可以直接听这个,节省时间大家有需要的下载一下吧,有的音频已经被下架了

by:爱吃桃子的欣辰

JAC的日常总结

地推人生活状态到底什么样子?

by:Chinajac

总结2023,展望2024

2023年认识自己,2024年树立新目标

by:普罗旺斯庄主

羊皮卷总结篇

羊皮卷之一:今天,我开始新的生活。(忘掉过去,活在当下)羊皮卷之二: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爱自己,爱生活)羊皮卷之三:坚持不懈,直到成功。(每天保持进步...

by:A张凤梅

曾国藩总结出的为人处世心法

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心法,从自己的成败得失中总结出的一套独到的为人为官的基本原则和理论。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

by:赵宇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