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第2章 人的自身(独处与社交|内在幸福与外在感知)

2023-06-10 20:43:0539:40 501
声音简介
第2章 人的自身

1.一个人的自身比起这个人所拥有的财产或者他所给予别人的表象都更能带给他幸福--这一点我们已经大致上认识到了。一个人本身到底是什么,也就是说,他自身所具备的东西才是最关键的,因为一个人的自身个性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伴随着他,他所体验的一切都染上他的个性色彩。无论经历何种事情,他首要感受到的只是他自己。物质享受是这样,精神上的乐趣更是如此。

2.如果一个人的自身个性相当低劣,那么所有的乐趣就像把价值不菲的美酒倒进被胆汁弄得苦涩难受的嘴里一样。因此,除了严重灾祸以外,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不论是好是坏,其重要性远远不及人们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方式;也就是说,人们对事情的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才更为重要。

3.一个人的自身是什么,他的自身拥有到底为何,简而言之,他的个性及其价值才唯一直接与他的幸福和快乐有关。除此之外的一切都只是间接发挥作用,因此这些作用是可以消除的。但个性发挥的作用却永远无法消除。这也是为何针对他人自身优点而产生的嫉妒是最难消除的,同时也是至为小心掩藏起来的。

4.我们能够依靠的只是我们的本性,而不是金钱。
via 亚里士多德

对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和关键作用的是主体的好处:
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Via尤维纳利斯)

5.主体素质中最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就是轻松愉快的感官感觉。一个愉快的人随时都会有让他高兴愉快的原因,因为他就是一个愉快的人。这种素质能够取代一切别的内在素质。任何好处都不能替代它。判断这个人是否幸福那我们必须问一问自己:这个人是否快乐、喜悦?

谁经常笑,谁就是幸福的;谁经常哭,谁就是不幸的。

6.想要高兴愉快,首先要身体健康。愉快的心情就是身体健康长出的花朵。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的本质在于运动。(亚里士多德)

7.让我们幸福或不幸福的事物不是那些客观、真实的事物,而是我们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和把握。

扰乱人们的不是事情,而是人们对事情的看法。
(爱比克泰德)

8.所有那些无论是哲学、政治学、文学或其他艺术方面表现出色的人,看上去都是忧郁的。(亚里士多德)

9.一般而言,一个人接受愉快印象的能力越弱,那他接受不愉快印象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亦然。同—件事情有出现好或不好两种结果的可能,“抑郁”型的人会因为 “不好”的结果而生气或者烦恼,对好的结果也提不起高兴劲儿;“愉快”型的人却不会为不幸的结果而生气和烦恼,但对事物的好结果却会深感高兴,对“抑郁”型的人来说,尽管他们实现了十个目标中的九个,他们仍然不会为已经实现的目标高兴,而仅仅因为一个目标落空生气。愉快型的人如果遇到与此相反的情形,会因为仅仅实现一个目标而得到安慰和愉快。

10.人类幸福的两个死敌就是痛苦和无聊。贫苦的人为了痛苦烦忧,富有的人一生都在对抗无聊。我们的生活就是在两者之间或强或弱的摇摆。因为痛苦和无聊是双重独立的关系。

11. 一重是外在的,或说客体的;另一重则是内在的,或说主体的。也就是说,外在的一重对立关系就是生活的艰辛和匮乏造成了痛苦,而丰裕和安定就产生了无聊。据此,我们看见低下的劳动阶层与匮乏,亦即与痛苦进行着永恒的斗争,而有钱的上流社会却持续地与无聊展开经常是绝望的搏斗。

12.内在的痛苦与无聊之间的对立关系,则是因为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这是由一个人的精神能力的大小所决定。也就是说,一个人精神的迟钝通常都是与感觉迟钝和不易兴奋起来密切相关的,因此,精神迟钝的人也就较少感受到各种各样、强度不一的痛苦和忧伤。但是,精神迟钝的后果就是内在空虚,这种空虚就烙在了无数人的脸上;并且人们一刻不停地活跃关注着外在世界发生的各种事情,甚至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暴露出了这种内在空虚。内在空虚就是无聊的真正根源,这种人无时无刻不在向外面寻求刺激,试图借助某事某物使他们的精神和情绪活动起来。他们这方面的选择真可谓饥不择食,这些人所追求的贫乏和单调消遣就可证明这一点。

13.还有同样性质的社交、谈话,以及许许多多靠门站着的和从窗口往外张望的人。正是由于内在空虚,人们才追求社交、娱乐和五花八门的奢侈;而这些东西把许多人引入穷奢极欲,然后以凄凉、悲苦告终。能够让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可靠手段,莫过于拥有丰富的内在,即丰富的精神思想。因为人的精神思想财富越优越和显著,留给无聊的空间就越小。这些人头脑里面的思想活泼,奔涌不息,不断更新;这些人玩味和摸索着内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多种现象;还有把这些思想进行各种组合的冲动和能力--所有这些,除了精神松弛下来的个别时候,都使卓越的头脑远离了无聊。

14但在另一方面,突出的智力以敏锐的感觉为直接前提,以激烈的意欲,亦即强烈的冲动和激情为根基。这些素质结合在
一起极大地提高了情感的强烈程度,提高了对精神痛苦,甚至肉体痛苦的敏感性。对任何不如意的事情,甚至细微的骚扰,都会更加感到不耐烦。所有这些都让那出自强劲想象力的各种生动、活跃的表象更是得到了加强,包括拂逆人意的东西。我这里所说的相应适用于从最呆笨的头脑一直到最伟大的思想天才之间的各个级别。据此,无论从客体抑或从主体上说,如果一个人距离人生痛苦的其中一端越近,那距离痛苦的另一端也就越远。与此相应,每个人的天性都会指导自己在这方面尽可能地调节客体以适应主体,因而更充足地做好准备以避免自己更加敏感的痛苦一端。

15.一个精神富有的人会首要寻求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状态追求宁静和闲暇,亦即争取过上一种安静、简朴和尽量不受骚扰的生活。因此,一旦对所谓的人有所了解,他就会选择避世隐居的生活;如果他思想深邃、远大的话,甚至会选择独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自身拥有越丰富,他对身外物需求越少,别人对他来说越不重要。

所以,卓越的精神思想会导致一个人不喜与他人交往。

16.的确,如果社会交往的数量真能代替质量,就算生活在熙熙攘攘的世界都是值得的。但遗憾的是,一百个傻瓜聚在一起,也仍然产生不了一个聪明的人。相比之下,处于痛苦的另一极端的人,一旦匮乏和艰辛让他稍稍得以喘息,他就不惜代价寻找消遣和人群,轻易就可将就一切麻烦,逃避自己更甚于一切。

17.这是因为在独处的时候,每个人都返回到自身,这个人的自身拥有就会暴露无遗:这个愚人无法摆脱其可怜的个性,现在就在这重负之下呻吟、叹息。而有着优越精神思想禀赋的人却以其思想使所处的死气沉沉的环境变得活泼和富有人气。因此,

塞涅卡所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愚蠢的人饱受无聊之苦。

同样,耶稣·西拉克说:愚人的生活比死亡还要糟糕。

18.因此,我们大致上可以发现: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贫乏的思想和总体的平庸成正比。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除此以外,再没有更多别的选择了。人的大脑是人的整个机体的寄生物或住客,与此相应,人们辛苦挣来的闲暇,就是人的一生的果实和收获,因为这闲暇让人能够自由地享受自己的意识和个性所带来的乐趣。

19.无论经历任何事情,每个人最终都得返回自身。(歌德)

20.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只能在我们自身寻找或者获得幸福。
--《旅行者》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成为和做最好的自己。一个人越能够做到这一点,因此在自己的身上越能够找到乐趣的源泉,他也就越幸福。亚里士多德无比正确地说过:

幸福属于那些自得其乐的人。
--《欧德谟伦理学》

这是因为幸福和快乐的外在源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极其不保险、不确定、为时短暂和受制于偶然的。因此,甚至在形势大好的情况下,这些外在源泉仍会轻易终结。的确,只要这些外在源泉不在我们的控制之下,这种情形就是不可避免的。人到老年,几乎所有这些外在源泉都必然地干枯了,因为谈情说爱、戏谑玩笑、旅行的乐趣、对马匹的喜好,以及应付社交的精力都舍我们而去了,甚至我们的朋友和亲人也被死亡从我们的身边一一带走了。

此时此刻,一个人的自身拥有,比起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因为我们的自身拥有能够保持得至为长久。不过,无论在什么年龄阶段,一个人的自身拥有都是真正的和唯一持久的幸福源泉。我们这个世界乏善可陈,到处充斥着匮乏和痛苦,对于那些侥幸逃过匮乏和痛苦的人们来说,无聊却正在每个角落等待着他们。此外,在这个世界上,卑劣和恶毒普遍占据着统治的地位,而愚蠢的嗓门叫喊得至为响亮,他们的话语也更有分量。命运是残酷的,人类又是可怜可叹的。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一个拥有丰富内在的人,就像在冬月的晚上,在漫天冰雪当中拥有一间明亮、温暖、愉快的圣诞小屋。因此,能够拥有了优越、丰富的个性,尤其是深邃的精神思想,无疑是在这地球上得到的最大幸运,尽管命运的发展结果不一定至为辉煌灿烂。因此,年仅19岁的瑞典克里斯汀女王在评论笛卡尔 时,说了一句充满睿智的话:

笛卡尔先生是我们所有人当中最幸福的一个,在我看来,他的生活让人羡慕。
--巴叶:《笛卡尔的一生》第7部,第10章

她只是通过笛卡尔的一篇论文以及一些口头资料,了解到这位当时已经在荷兰至为孤独地生活了20年的人。当然,就像笛卡尔的情形那样外部环境必须允许我们支配自身,并从中汲取快乐。所以《传道书》:7,12 已经说过:

智慧再加上一笔遗产就美好了,这可让我们享受阳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一个年轻人,如果过早知道了世界的套路,并使自己适应俗世的追求……这预示着庸俗的天性。在所有驯服人性的阴谋中,对荣誉感的维持和强调总是非常重要。但对人的幸福来说...

by:听友470263692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如何看待自我?如何看待财富?如何看待别人的评价?听叔本华用优美的文体,格言式笔触娓娓道来他的智慧哲学道理。人生圣经,听我读书。

by:晋莲堂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节目内容:《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

by:左使逍逍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使叔本华在晚年一举成名。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本书以简单的语言道破人生智慧,分章阐述了人类主体的美好素质:品格、智力、性情、体魄,以及这些美好素...

by:精致女王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朗读者:远听山声书名:《人生的智慧》作者:叔本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版本:2018年4月第2版

by:远听山声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著

他于1850年写了《附录和补遗》一书,《人生的智慧》是该书中的一部分。在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格言式的笔触阐述了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的智慧》使沉寂多年的叔本...

by:残书映雪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

by:睿读艺术

人生的智慧 叔本华

《人生的智慧》首先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教您智慧、生活的书籍。其次,叔本华并不是教你如何发展、发达、发奋,而是告诉你人生的本质是什么?从而得出人生的幸福来自何处...

by:闲居偶读

人生的智慧——叔本华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巨著;本书论述了人生如何获得幸福;讨论的事情与我们世俗生活至为接近,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

by:甜蜜的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