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合道的生活 第一节 苦的根源

2023-06-30 10:20:0809:06 51
所属专辑:学佛真義
声音简介
苦的根源

(陈会计因为很烦恼,有很多人生的困惑,特地来请教师父。师父方便开示如下)


这些问题,本来是可以由赵老师来解答的……今天就随缘说几句吧。


为什么你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这就是不学佛的苦啊!理上不明了,事上就很难把握。所以你只能按照头脑想象的理和头脑琢磨的方法去做。结果老的问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出来了。烦恼非但没解决,反而更多了,束缚也更大了。这就是随波逐流的生活,随波逐流的结果。


怎么办?你不妨跳开去看看,你先把自己的问题搁一搁,去看看周围有缘人的问题,去关注别人的问题……


那么,要怎样让你明白这个理呢?就是说,一般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有些人就在烦恼当中勉强地过了,有些人就开始反思——能不能够改变?能不能够离苦得乐?我们今天就从一个角度作纲要式的提示,看能不能对你们有所启发。我们首先提出这样一个话题:苦的根源是什么?


一般的人都会有烦恼,各种各样的烦恼,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从一个角度来讲,我们一般人烦恼或者苦的根源,其实是因为对道不了解。当我们对道不了解的时候,生活往往是没有方向的,生活方式跟道往往是远离的,甚至是背离的。


为了让你们对这个话题有一定的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你们这一世成家以后,作为男众来说,你就有妻子、儿女;作为女众来说,你就有丈夫、儿女。再加上父母、兄弟姐妹等……我们把这些称作六亲眷属。那么作为一般人来说,他肯定会非常执著这种关系,丈夫,妻子,子女,父母啊,把这些称为家人。如果是一个普通的男众,他会想应该对妻子儿女负责任;那么作为一个贤淑的女众,她会想应该照顾丈夫小孩,照顾家庭,都会有这样一种责任感。但是你们有没有想到一点,当百年之后,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一切是不是都结束了?所有的责任也罢,承诺也罢,这一切都结束了。


然后我们又进入到下一世。那么下一世你还是女众的话,是不是依然有丈夫小孩?你又有了妻子的身份,又成为小孩的母亲。那么,可想而知的是,你又开始执著这种种关系了。你觉得这些关系对你非常重要,这些人是你的,是你的家人,你应该尽责任,应该为他们服务。但是,那个时候,你把上一世的六亲眷属是不是全抛下、全忘记了?就是因为同样的道理,我们每一世都执著于抓这一世,然后过完这一世,又把这一世的六亲眷属全抛下了。所以叫抓一世,抛一世;抓一世,抛一世。


所以让你了解一点,我们对这一世的六亲眷属尽责任是应该的,但是你停留在这样的层面,是不够的。你对这一世的六亲眷属尽责任,而其他的你感觉跟你没有血缘关系或姻亲关系的人,你把他称为外人。你根本没有对这些人起过慈悲的想法,要随缘去利益他们,你所有的心思都只是放在这一世的六亲眷属上面,或者说你的小家庭当中。那么,这样的话,你的生活方式其实是不合道的,包括你的理念,多少是背道的。为什么?从一个角度也可以方便说,是因为你违背了生生世世的承诺。


说白了,比方对于男众,你前世跟今世一样有承诺——照顾妻子,服务子女,利益他们,让他们过上最幸福美满的生活……你这一世依然有这样的承诺。但是你只记得这一世,看不到前世。同样的,当你这样的情况进入到下一世,你依然对那一世的妻子儿女有承诺的时候,你又忘记了这一世的妻子儿女和对这一世妻子儿女的承诺。


一般人就是这样,一世一世地承诺,但是他每一世都抛开了,他并不能真正兑现承诺。因为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大多在六道中轮回,在苦海中沉沦,而你不能真正利益他们,不能救度他们,因为你也一样,所以你空有一世世的承诺,却不能实际地兑现。


你也许会说,因缘没成熟……这话似乎有道理。但关键是,你现在的理念、心胸、智慧呢?你自己有想到过要脱离苦海吗?


所以他只能活在无明与自我当中,只能活在假象当中,他只看到这一世这样一种关系,受捆于这样一种世俗化的生活。所以一般人为什么很认真地去照顾这一世的六亲眷属,但是他依然会感觉心里很不踏实?就算冥冥当中有什么在提醒他,生生世世的六亲眷属有可能会以各种各样的面目出现在面前,他也不加重视或者不知所措……这就叫凡夫的无明。


那么跟你说这个理,是为了启发你什么呢?让你了解一点,如果你认识不到,在这一生当中,你只知道为了自己而活着,或者为了这一世的小家庭而活着的话,你是不会过得充实的,是不会体会到人生的深层意义的。甚至可以用一句通俗的话讲,你是不会真正过得幸福的。那么换句话讲,这种无明的人生理念与执著的生活方式,正是你烦恼的根源,苦的根源。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第二章正道

不偏其中,谓之正;人行之履,谓之道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中对人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人要成大事,就必须讲求方正,即要做到诚挚待人、光明坦荡、宽人严己、严守信义。只有这样...

by:妙巴

道德经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by:有声小杨

《道德经》第二十章

愿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搞鬼:废柴道士的爆笑生活第二部

史上最废柴的道士——马力术,是一个以贴小广告为生的“文化工作者”。他出生在一个历代都有一个有通灵能力传人的道士世家,而这一代的通灵能力又刚好遗传到了马力术身上,...

by:贰飞有声故事

《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愿全世界所有的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

愿全世界所有人事物祥和,平安,富足,喜悦自在。

by:1318709tamp

生活宝典《道德经》分享 第二版

虚空先生诠释《道德经》,打开您生活中智慧之门!

by:弘扬虚空盧

第二十一章  惟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惟道是从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

by:小芳读道德经

第二十三章  求德近道

第二十三章求德近道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

by:小芳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