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 |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2023-07-09 22:50:3108:26 188
声音简介
残钟广陵树,有声有色。这悠远的钟声,何必以“残”来残损声势?这扬州的繁华之色,又何必以“树”来迷茫色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②,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③,残钟广陵树④。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⑤!

【注】

①扬子:指扬子津,在今江苏江都县南。校书:官职名。即唐代的校书郎,掌校书籍。

②亲爱:指好友。

③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洛阳人:指去洛阳的人,这里是韦应物自称。

④广陵: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⑤沿洄:顺流和逆流,这里指人处境的顺逆。

韦应物离开广陵(今江苏扬州)归洛阳,在途中他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元大的惜别之情,而此时诗人刚刚离开广陵不远,他就写诗准备寄给广陵的朋友元大,可见两人的情谊非常深厚。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诗人在广陵和元大分别,心情很悲伤。可船终究开了,船儿飘荡在烟雾中,越行越远。“凄凄”表现了诗人离别时的悲伤心情。“亲爱”二字,体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亲密的情谊。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诗人依依不舍地回望广陵,只见广陵城城外的树林变得越来越模糊,此时,诗人忽然听到广陵寺庙中的钟声又想起来了,一种不忍与朋友分离而又不得不离开的心情,和深沉悠长的钟声、迷蒙的树林交融在一起。诗人没有直言不舍之情,而是将这种心情寄托在了迷茫的景色和深沉的声音中,使这种不舍的情感更加具体生动,情感表达更加强烈了。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诗人想到在此一别,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才能再度相见。这样诗人心情非常惆怅。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最后诗人写到,人生世事就像是波涛中的行舟,不是被水带走,就是在风中打旋,不能自己做主,怎么能停得下来呢?这一句既是自我慰藉也是在开导朋友。其中,饱含了诗人对朋友的难舍难分的心情。

这首五律诗,写得波澜不惊,看似平淡,但内含情感深沉而又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写离情不可过于凄惋,含蓄不尽,愈见情深,此种可以为法。(《唐诗别裁集》卷三)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看云时

“亲爱”一词谁先闻?“泛泛”常见谁身临? 世事如舟波水上,时顺时洄谁得稳?

看云时

“亲爱”一词何时闻?“泛泛”常见谁身临? “残钟广陵树”,真有声有色! 这悠远的钟声,何必以“残”来残损其远扬声势? 这扬州的繁华锦色,又何必以“树”来迷离其绝世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