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死!英雄儿女中王成原型仍健在,隐瞒身份半辈子,原因惹人泪目

2023-09-23 12:35:0311:26 11.5万
声音简介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英雄儿女》中“王成”的那句:“向我开炮!”让无数观众泪目。剧中“王成”义无反顾为国家奉献的精神感染了成千上万的中华同胞。

“王成”原型名叫蒋庆泉,他是本该接受表彰的英雄,却在心里藏满了无尽的悔恨。

他曾隐姓埋名数十年的时间,从不和别人透露自己曾经的“功绩”。直到多年之后,在偶然的机会下,众人这才知道“蒋庆泉”的名字。

那么,蒋庆泉为什么要隐瞒?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背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从农民到解放军

《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原型名叫蒋庆泉,1928年出生在辽宁锦州。

从小饱受战争,饥饿之苦的他,立志长大要做一名解放军,为国家的安宁出一份力。

也许是上天感受到了蒋庆泉的愿望,在蒋庆泉17岁的时候,解放军正驻扎在蒋庆泉的家乡。

蒋庆泉不想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便每天都来解放军的营地转悠,给他们帮忙做做杂务。

过了几天,营地的团长注意到了这个瘦瘦小小的伙子,便主动问他:“看见你好几天了,是有啥事吗?”

蒋庆泉也不跟团长转弯子了,直接说了自己的目的。

没想到团长听后哈哈大笑,说:“我还以为你干嘛呢,我们现在正是招募年轻小伙子的时候,你敢来我们就敢要,不过你可不要怕吃苦啊。”

蒋庆泉坚定地对着团长说:“我绝不怕吃苦。”就这样,蒋庆泉成了31团的一名解放军。

第一次上战场的时候,尽管蒋庆泉给还自己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但看到战友流血牺牲之后,他还是忍不住两条腿颤抖,胃里一个劲的返酸水。

扛着战友回营地的时候,蒋庆泉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蒋庆泉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努力不让更多的人民和战友受到伤害,要让中国站起来。

之后的几次战争,蒋庆泉都拿出了十二分的拼劲,连团长都夸他:简直就是个老兵了。

为了学习更多的战场知识,蒋庆泉不仅练习枪法,还在空闲的时候跟着军队里的技术兵学习知识。

只上过两年学的蒋庆泉,认识的字不多,往往需要翻阅字典才能知道一个词语的意思。

久而久之,营地里就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别人在打牌,蒋庆泉在查字典,别人在睡觉,蒋庆泉在查字典。

许多老兵调侃他:“字典都成你媳妇儿了。”

蒋庆泉也只是笑笑,继续翻他破的不成样子的字典。

1949年新中国成立,大多解放军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团聚。众人盼望的和平年代终于到来了。

蒋庆泉也不例外,离开家时,蒋庆泉才十七岁,刚刚成人的年纪。但当他回到家乡时已经二十二岁了,该是娶妻生子的年纪。

母亲看着走了五年的儿子,忍不住抱着他哭了起来。这五年,她的儿子黑了,瘦了,手上也布满茧子了。

蒋庆泉深知母亲对自己的思念,用手付落了母亲脸上的泪珠,郑重地对母亲说:“娘,儿子不走了,快收收眼泪,儿子想吃你做的饺子。”

蒋庆泉回到家乡,却闲不下来。

在他心中虽然战争结束了,但解放军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战后家园的重建工作依旧无比艰巨。

蒋庆泉主动承担起家乡战后重建工作,帮助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修缮房屋,用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过的好一点。

虽说儿子回来了,但蒋母能见儿子的时间却还是寥寥无几,往往都是她睡下了儿子才刚刚回来,一天也说不上一句话。

但蒋母心里也明白,这是儿子的使命,是他心中的情。

然而,这样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蒋庆泉就不得不抛下母亲,远赴他乡。

远征朝鲜

1952年,毛主席决定支援朝鲜,向东北募集志愿军。

这是一场遥远的跨国战争,而且战争对象是当时全球领先的美国。刚刚感受到幸福平静的人们,许多都有点发怯。

彼时的蒋庆泉还在一户老先生家里修房顶,当他得知正在募集志愿军的时候,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工具,义无反顾的报了名。

晚上,蒋庆泉特地陪母亲吃了晚饭。晚饭后,蒋庆泉将自己报名参军的事情告诉了母亲。

母亲叹息着:“儿子,去吧,你不只是我的儿子也是中国的儿子,听娘一句话,一定要保全自己。”

就这样,蒋庆泉随着240万人踏上了援助朝鲜的道路。

蒋庆泉被编入23军67师201团5连。

当时的5连急需一个步话机员,可是根本没有人有能力担任这份工作,大多数志愿军都没有上过几年学。

蒋庆泉看连队迟迟没有人站出来,便自告奋勇的承担起了这项工作。经过简单的指导训练,蒋庆泉正式成为了5连的步话机员。

步话机员的主要工作是将上级首长的意图传递给前线连长,再根据连长命令向上级反映作战情况,是远程作战中非常重要的一员。

蒋庆泉虽然文化程度也不高,但是他一直以来就有一股子拼劲。

再加上他之前做解放军的时候一直没敢落下的文化,学起来到也快,短短一个星期就掌握了全部联络技巧。

在之后的战争中,有了蒋庆泉的联络,5连拿下了不少胜仗。尽管缺衣少粮,但只要战斗胜利了,志愿军的心就是暖的。

接连的失败,让美军面子上挂不住了。美军方面当即宣布,动用十成兵力也要拿下这场战争,这就是著名的石岘洞北山守卫战。

当时,战斗已经打了一天一夜,双方军队都损失惨重。美军方面仍不撤退,甚至继续增加着兵力。

我方军队已经弹尽粮绝,子弹被打空了,就连手榴弹也用完了,5连死的死伤的伤。

蒋庆泉看着身边不断倒下的战友,心中充满了愤恨,毅然决然的喊出了那句令人敬仰的:“向我开炮!”

随后他便径直跑向了美军的方向。

指挥部的接线员听到蒋庆泉的请求后,先是愣了一下,随后便止不住红了眼眶。

蒋庆泉一边跑一边的呼喊着:“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前线指挥部的首长听到蒋庆泉的喊声,一把夺过接线员的对讲机朝蒋庆泉大喊:“你给我回来,谁让你私自行动了!”

没等到蒋庆泉的回答,一直轰隆的枪炮声后,蒋庆泉的对讲机失联了。

误成俘虏,自觉有愧祖国

这场战争,5连全军覆没,蒋庆泉的那句:“向我开炮!”被首长记录下来,成为全军的榜样。

本以为必死无疑的蒋庆泉,却在战俘医院睁开了双眼。蒋庆泉没死,成了美军的俘虏。

蒋庆泉浑身多处炸伤,左眼被炮弹碎片击中,右腿中弹,能活下来简直就是奇迹。蒋庆泉却并没有因为活了下来而开心。

蒋庆泉在心里想,为什么是自己活了下来,5连的战友们才是应该活下来的人啊。

蒋庆泉心里无限的悔恨与自责,但由于身体受伤严重,他只能在病床上,连自杀的力气都没有。

作战俘的日子里,蒋庆泉受尽了侮辱与折磨。

为了获取情报,美军的行为简直没有一点人性。美军甚至使用化学药物,让蒋庆泉产生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

好多次,蒋庆泉想到了自杀,可是一想到自己的战友,无数等着他们归家的亲人,蒋庆泉就又咬牙坚持了下来。

蒋庆泉始终相信,中国一定会胜利,他们一定有回家的那一天。

终于,朝鲜停战协议签署了,无数位像蒋庆泉一样的战俘等来了希望,他们被接回了梦寐以求的祖国。

部队为了迎接因为受伤被俘的士兵,专门举行了欢迎仪式。

仪式上,尽管首长一直表扬这些士兵,他们却仍低着头不说话,在他们心中未能以身殉国仍是最大的遗憾。

几年后,一段珍贵的影视资料揭开了石岘洞北山守卫战的过程,蒋庆泉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中国人。

巴金先生就此原型写下了小说《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电影一经播出,就收获了大量的观众,无数人都因为电影最后王成的:“向我开炮!”而哭泣。

随着电影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惊讶地发现,电影中已经牺牲的“王成”竟然还活着。

那为什么这样一个民族英雄却从没听过有媒体报道呢?

原来,“王成”也就是蒋庆泉,在被接回祖国后,就有大量的媒体找到他,想要报道他的事迹。

但他都一一谢绝了,在他心里俘虏是上不了台面的,是战争失败的存在,不应该被大家记住。

为了躲避媒体,蒋庆泉逃到了老家,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没有人知道他曾是朝鲜战场的志愿军。

日子虽然清贫,蒋庆泉却不忘自己曾经的战友。几十年来,只要自己手里有富足,蒋庆泉一定会汇钱给自己5连战友的家人。

在蒋庆泉心中,战友才是更应该活下来的人,是他们在前线打拼,才保护住了自己。

一年又一年,《英雄儿女》终于让世人认识到了这位被遗忘的英雄。人们再次看见他时,这位英雄已经成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大家对这位老英雄心中充满了心疼,无数网友在网上留下暖心的话语,希望老人可以少些心理负担,轻松地活着。

如今,在众多网友的鼓励下,蒋庆泉已经挣脱了心中的枷锁,慢慢放下过往,过上了儿孙满堂的生活。

结语

英雄应该被铭记,在岁月的长河中,正是有了无数英雄用血肉筑起长城,才换来国家如今的和平安宁。

炮火的纷争已经远离,我们不会再经历国家寄人篱下的苦楚与难堪,我们不会再经历亲人一去不回的悲伤与痛苦。

我们更应该记住,是英雄给了我们底气与幸福,是英雄为我们铺就了人生的坦途!

如果你是当时的蒋庆泉,你会怎么做?

本文由“睿鉴历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与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北纬39度_hf

瘦瘦小小的伙子

听友448687659

走马观花的味道,真难听。

北纬39度_hf 回复 @听友448687659

应该是AI

听友448687659

为什么总插着奇奇怪怪的数字,什么密码?

听友101104083 回复 @听友448687659

那是引用的资料

还是温暖

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好不好?怎么是成了一名“解放军”?语法知识真差!

听友101104083 回复 @还是温暖

免费的,包容点

l7ys44twgp59oh5p1l75

播的太难听了。

猜你喜欢
儿女英雄传

专辑有更新,欢迎您来……我读书读一个气韵,很喜欢这作者的描写,干净,正直,不邪气,不脏。...

by:知识新贵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是清代满族文学家文康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或称为《儿女英雄评话》。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

by:启辰说过要听话

儿女英雄传

集侠义、言情、官场于一书的《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熔侠义与言情于一炉的社会小说...

by:米尔说书

儿女英雄传

《儿女英雄传》(原名金玉缘,又名日下新书),清朝八旗子弟文康所作的小说,共40回,著书时代当在清同治(1861年—1875年)年间。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出现的一部...

by:虹雨书库

新儿女英雄传

抗日战争初期,冀中白洋淀地区中共党员蔡老黑发动农民组织抗日自卫队,青年农民牛大水积极参加。。。。。。。。。

by:如假包换小山山

新儿女英雄传

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在冀中白洋淀地区,农村青年牛大水、杨小梅参加抗日自卫队打击侵略者,与此同时挣脱封建枷锁终成眷属的故事。小说里面的人物都是平凡的儿女,但也都是...

by:热水屯屯

新儿女英雄传

从2023年7月4日开始播讲,本书20万字

by:江海舟行

新儿女英雄传

本书讲述的是冀中军民抗日的动人故事,反映了中华儿女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致敬英雄!

by:谈传旭评书